研究揭示:長期恐懼如何演變成焦慮……

2020-12-23 騰訊網

本文轉載自「中國生物技術網」

隨著來自社會環境與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現代人經常處於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中,這種情緒與焦慮密切相關。焦慮通常源於不確定感而導致的壓力反應,從而引起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持續性不適。當然,恐懼本身並不等於焦慮,但長期的恐懼情緒卻能演變成焦慮。

近日,發表在《NeuroImage(神經影像學)》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首次確定了從恐懼演變到焦慮的腦神經相關聯繫

研究通訊作者、Elaine Bearer說:「到目前為止,精神病學家對經歷可怕事件後人的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以及為什麼有些人不容易從中恢復,甚至在日後長期保持焦慮的原因知之甚少。」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大腦對恐懼的反應,以及為什麼在某些情況下,恐懼會導致長期的焦慮狀態,比如創傷後應激障礙。通常,威脅到生命的恐懼常常導致日後的創傷後應激症候群(PTSD)。」

雖然這些實驗在人類中不可行,但研究人員藉助了嚙齒類動物——通過暴露於一種模擬捕食者氣味中而讓小鼠產生恐懼,並觀察動物的大腦活動是如何從恐懼感演變成焦慮的。

實驗流程圖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一組普通野生型小鼠和一組5-羥色胺(血清素)轉運蛋白(SERT)敲除小鼠(SERT-KO)暴露於捕食者氣味中。

5-羥色胺轉運蛋白是精神活性藥物(如古柯鹼)和抗抑鬱藥(如百憂解)的主要靶點。SERT基因的缺失(SERT-KO)導致了焦慮的易感性,從而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模型來研究可怕的經歷是如何演變成焦慮的。

研究人員比較了兩組小鼠在聞到捕食者氣味後的反應,並捕捉了它們的核磁共振圖像(MRI),以確定焦慮的神經關聯。

兩組小鼠對捕食者氣味都產生了防禦反應。基因敲除小鼠因此維持了23天的防禦行為;而普通小鼠在9天內恢復到基線探索行為。因此,在聞到捕食者氣味後9天,野生型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之間的神經活動差異確定了小鼠持續防禦行為的神經相關性。

為了突出顯示活躍的神經元,研究人員使用了錳離子,這是一種無毒離子,可以在磁共振圖像中照亮活躍的神經元。對這些全腦圖像的計算分析得出了短暫暴露於恐怖氣味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大腦的活動狀態圖。

他們確定了大腦中45個亞區域的神經活動差異。一些區域會被捕食者氣味激活,而另一些則是後來才被激活的。焦慮的易感性與更多區域的更多活動相關。

研究人員發現,其中一些區域(包括杏仁核和下丘腦)的功能至少已部分被了解,但其他區域,如獎賞迴路,之前並不知道與焦慮有關。

在焦慮狀態中,各區域之間的協調性發生了改變,這可能代表整個大腦的焦慮信號,也可能意味著大腦區域之間的不協調,這種不協調經常發生在我們感到恐懼或焦慮的時候。

Bearer說:「我們現在知道,焦慮時的大腦活動與急性恐懼反應中的大腦活動不同。焦慮使大腦許多特定區域的神經活動增強,從而喪失了各區域之間的正常協調。」

此外,在恐懼演變成焦慮的過程中,血清素的參與也提示了藥物靶點,可以幫助降低焦慮的可能性。此外,冥想、音樂、詩歌、鍛鍊和其他減少壓力的活動也會有所幫助。總之,早期幹預將會帶來持久的益處。

End

參考資料:

[1] Evolution of brain-wide activity in the awake behaving mouse after acute fear by longitudinal manganese-enhanced MRI

醫藥

免疫療法 | 生物仿製藥 | 疫苗 | 耐藥性 | 藥物靶點 | 健康生活 | 藥企新聞 | 藥物盤點 | 製藥技術 | 藥物副作用

基礎研究/轉化醫學

白血病 | 肺癌 | 胃癌 | 結直腸癌 | 肝癌 | 乳腺癌 | 胰腺癌 | 心血管疾病 | 神經退行性疾病 | 腸道微生物

醫療器械/生物技術

體外診斷 | 醫療器械 | 生物納米 | 3D列印 | 基因檢測 | 單細胞測序 | 基因編輯 | 輔助生殖 | 人工智慧 | 精準醫學

政策

抗癌藥 | 4+7帶量採購 | 耗材 | 備案制 | 註冊人制度 | 健康中國 | 新版基藥目錄 | AI醫療器械 | 遠程醫療 | 同股不同權

市場/資本

IPO | 融資 | 合作 | 基金 | 港交所 | 科創板 | 創業板 | 研發投入 | 收購 | 市場&消費

相關焦點

  • 面對疫情,如何緩解我們的焦慮與恐懼?
    另一方面,常有人因為內心焦躁、長期失眠而上火,進而出現咽喉疼痛、頭痛、咳嗽,甚至會有發燒的症狀,而焦慮的情緒往往也會影響腸胃功能,導致腹瀉等狀況的出現。 一旦出現這樣的症狀,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痛苦,更會無端消耗本已緊張的醫療資源,甚至導致新一輪的恐慌——到底是真的病了,還是因為恐慌而「病」了?
  • 歷史:保羅麥卡特尼揭示了約翰列儂最大的恐懼!
    歷史:保羅麥卡特尼揭示了約翰列儂最大的恐懼!有時最大的人才是最缺乏信心的人才。以甲殼蟲樂隊為例。他們在1960年至1970年期間在世界舞臺上開闢了一條小道,但是他們最引人注目的成員之一是焦慮的源頭。保羅·麥卡特尼爵60分鐘發表講話時,列儂一度向他傾訴過他最大的恐懼以及對他的公眾形象的懷疑。儘管受到一群狂熱愛好者的欽佩,列儂告訴麥卡特尼我擔心人們會如何記住我。
  • 焦慮:焦慮情緒過度了,如何自我緩解?對於重度焦慮症如何治療?
    文/阿秋如何識別自己的焦慮情緒過度了?過度之後,如何自我緩解?對於重度焦慮症如何治療?焦慮情緒是每個人都存在的,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緒異常、心理問題。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焦慮過度了呢?在如何察覺自己的焦慮情緒是否過度的時候,我們首先還是要知道焦慮的性質,所謂的焦慮的性質指的是:「總是莫名其妙的擔憂害怕、焦慮、甚至是一些無中生有的恐懼但又說不清的一些事件;或者一些可以說的清的具體事件,比如:害怕自己得癌,擔心家中親人有不測等等,這些你所害怕擔憂的事情,在旁人看來,你的這種擔心、害怕往往都是過度了、誇大了,才會使得自己惶恐不安,焦灼如麻。
  • 產前如何克服焦慮和恐懼 這4個小妙招孕婦要知道
    越是到了生產的日子,內心就會變得越焦慮越恐懼。一直處於這樣的緊張狀態,是不利於生產的,反而可能加劇生產痛苦,讓產程加長。這對孕婦自身和胎兒健康都非常不利,所以說,孕婦產前要想法子克服焦慮和恐懼。 孕婦產前如何克服焦慮和恐懼:1、聽音樂很多孕婦產前會很焦慮,腦子裡預想著生孩子的痛苦,越想越是焦慮。建議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同時做深呼吸動作,做幾個來回可以慢慢調整孕婦的情緒,改善焦慮,讓孕婦不再那麼難受。
  • 如何應用教練應對集體焦慮與恐懼—— Zoran大師分享聽課心得
    02你應該有心態 當然疫情下人人都會焦慮是一種正常的心態,因為大腦的這個生理結構(爬行動物腦)以及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會讓我們本能的恐懼,恐懼是為了保護自己,是為了生存。但恰在這個時候,要有意識的覺察我們的情緒,把自己提升到一個更加積極正向的⽣生命狀態,提升能量振頻,這非常重要,為什麼呢?
  • 你對焦慮了解多少?焦慮的危害是什麼?如何遠離焦慮?!
    你對焦慮了解多少?焦慮的危害是什麼?如何遠離焦慮?! 焦慮症是指在日常情況下,出現強烈、過度和持續的擔憂和恐懼。這種症狀會干擾正常活動,難以控制。常見的焦慮症有廣泛性焦慮障礙、驚恐障礙、社交恐懼症等。還有可能會伴有緊張不安的情緒、心率加快,睡眠困難等症狀。
  • 成年人被焦慮支配的恐懼,該如何面對?
    其實生活當中,我們面臨各種各樣的焦慮,比如:長期擔心家庭、健康、職業生涯、財政狀況。另外還有公眾演講焦慮、膽怯焦慮、驚恐發作、廣場焦慮、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創傷後應激障礙、擔心自己的外形、擔心自己的健康等等十多種焦慮的表現形式。
  • 如何有效控制焦慮情緒
    到了第二天,任務就變成了x,xx,xxx,xxxx,yy,和z。帶著略煩躁的心情洗漱吃完早飯,坐在桌前,我要做什麼呢?焦慮與恐懼有所區分:恐懼有具體的對象,而焦慮則是一種模糊和具體的焦躁。隨著焦慮的增加,焦慮的對象和內容似乎消失得越多。焦慮在本質上就是無能知道威脅之害從何而來。
  • 植物病原體威脅糧食安全,研究團隊揭示植物受攻擊時如何自衛
    植物病原體威脅糧食安全,研究團隊揭示植物受攻擊時如何自衛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2020-08-25 08:54 來源
  • 林昀:焦慮粉飾
    「體會到焦慮的基本情緒,我們就體會到此在的遭際了;在此在的遭際中,虛無就可被揭示出來,而且虛無必須從此在遭際中才可得而追問。」———海德格爾若我們提到焦慮這樣一個話題,許多人立刻先想到這是當代社會最常被討論的心理問題之一。
  • 如何打敗「恐懼」這頭怪獸?
    疾病原因導致夫妻生活受到影響,讓很多患者感到自卑、抑鬱;疾病本身導致的疼痛等症狀,又會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患者悲觀、甚至絕望;對疾病的不了解還會增加患者恐懼情緒,再加上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大部分的男性往往不善於表達,有什麼事情喜歡自己扛,所有的情緒獨自咀嚼、消化。前列腺癌患者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 對掠食者的恐懼如何影響個體、群落和生態系統?
    恐懼生態學恐懼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不僅對過冬的黑腹濱鷸如此,對整個自然界也是如此。生態學家很早就知道,掠食者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通過「誰吃誰」的連鎖反應塑造了各個群落。但一項新研究揭示,塑造個體大腦和行為,以至整個生態系統的,不僅是「被吃掉」,還有對「被吃掉」的恐懼。
  • 你越是不敢直面內心的恐懼,你就越焦慮!
    個體會表現出強烈的恐懼,甚至恐慌;恐懼常常無法控制;它會使患者故意躲避引起恐懼的事物或地點;如果患者必須面對,個體將忍受巨大的痛苦;恐懼會引起生活障礙,該障礙與對某一情景或事件的提前焦慮相關。我們知道了恐懼症的具體表現,可是這還遠遠不夠。恐懼,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
  • 系統脫敏法——克服恐懼和焦慮
    在對方恐懼、焦慮情況並不嚴重不構成心理問題的情況下,你帶著他們去看心理醫生,他們總是會有些不太情願甚至覺得你小題大做,那麼你怎麼辦呢?別著急,系統脫敏法來幫您。「系統脫敏法是心理諮詢中用於治療求助者對特定事件、人、物體或泛化對象的恐懼和焦慮的經典技法。」其核心理念就是讓求助者用放鬆取代焦慮和恐懼。
  • 如何克服對飛行的恐懼
    根據《運輸經濟學研究》雜誌的一份報告,就死亡人數而言,航空旅行比任何其他常見的運輸方式更安全,包括: 汽車 輪渡 地鐵
  • 研究揭示癌症患者感染SARS-CoV-2後的急性免疫特徵與長期影響
    研究揭示癌症患者感染SARS-CoV-2後的急性免疫特徵與長期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6:38:45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Sultan Abdul-Jawad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癌症患者感染SARS-CoV
  • 乳腺癌的副作用若長期不治療,會導致患者抑鬱、焦慮
    儘管如此,全國患者,腫瘤學家和初級保健醫生調查的結果表明,在完成癌症的初級治療後,長期護理仍存在差距。這種長期護理稱為生存護理。由於他們接受了治療,許多乳腺癌倖存者的副作用可能會在初級治療結束後持續多年,包括關節疼痛,疲勞,睡眠問題和潮熱。一項研究表明,當這些長期副作用得不到治療時,它們可能導致乳腺癌倖存者的焦慮和抑鬱。
  • 如何培養孩子在數學方面的興趣,克服數學恐懼
    最近,張女士發現上初二的女兒對數學很憷,「這種恐懼表現在很多細節上,比如回家做作業時,她會先做語文,再寫英語,接著是物理,把數學放到最後,實在躲不過才硬著頭皮做。」 的確,「讓學生產生恐懼的不是數學本身,而是應試教育和以往的數學教學模式」。用網友的話來說,「這些年虐我們的不是數學,而是數學課。」 在升學壓力下,數學教學中出現大運動量的解題訓練和解題技巧,把數學學習的內在的、規律性的東西放在了次要位置。短期內的確可以提高成績,但卻是以犧牲學生的自信心這一長期利益為代價。
  • 面對突如其來的焦慮和恐懼,我們唯有計算和把握觸手可及的幸福
    我們可以恐懼,但不要恐慌;我們可以焦慮,但不要失常。對於充滿焦慮和恐懼的我們來說,雖然做到冷靜和理智很難,但是我們只有這樣做才能更好地計算和把握眼前的幸福。或許在焦慮和恐懼中,我們還是要通過閱讀和學習來與自己,與世界發生聯繫。要獲得冷靜和理智的智慧,最佳方式就是通過學習數學。
  • 研究揭示異質性骨髓基質祖細胞如何驅動骨髓纖維化
    研究揭示異質性骨髓基質祖細胞如何驅動骨髓纖維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19:51:39 荷蘭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Rebekka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