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第二屆教育博士研討會暨新時期卓越校長領導力研討會在雲南昆明成功舉辦。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謝維和,東北師範大學附小校長於偉,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長聘教授李曼麗先後發表主旨演講。雲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員董雲川、雲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李長吉教授、山東省青島二中教育集團總校長孫先亮和清華大學李鋒亮副教授分別進行研討會點評;12位清華大學教育博士和領航校長進行研討會匯報。
在主旨演講環節,謝維和談到了「立德樹人的功夫」。他表示,中國的教育進入了高質量的發展階段,中小學校長領導力的建設是中國基礎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環節,而評價一位校長領導力水平的高低,一個重要核心就是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成這一任務非常重要的抓手就是要協調和處理好五育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德育和智育的關係。謝維和認為,破解這個關係的關鍵點就是:自覺性。「凡是自覺性程度比較高的學生,他學習成績都好,而且各方面的發展都比較全面」,謝維和說,因此要通過自覺性的培養,去挖掘、去發現德育和智育背後統一的學習定律,來找到德育和智育相統一的機制和內在邏輯。培養學生的自覺性,第一要有一種志向理想的建立;第二要從私德做起,向公德推廣;第三是培養學生自我規劃;第四是要有元認知的學習方法,最後則是加強體育課建設。
於偉認為,卓越校長領導力有三個前提:回望傳承、走進當下、洞見未來。他從做東北師範大學附小校長的經歷談起,認為率性教育的提出,正是回望傳承的結果。對於校長來說,要發揮思想的領導力、課程教學的領導力,要懂學習研究,多讀經典,能夠理清教育的起點與發展脈絡。從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特點出發去教育一個人,這才可能是教育。在洞見未來上,要看見孩子,我們心中要有孩子,肩上要有責任。
石中英做了以「學校活力的源泉與機制」為題的主旨報告,討論學校活力從哪裡來,怎麼樣釋放,怎麼樣激發。他表示,對於中小學學校來說,其活力有三個源泉:學校的內在目的、學校的一切活動要反映教育的本質特性要求、不斷湧現合適的教育關係。為此,他提出了八個方面的建議:將活力問題上升為國家教育改革和學校變革優先考慮的政策問題;牢固樹立立德樹人在整個學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加強中小學校內部治理體系建設;繼續推動教育家辦教育,使得教育工作回歸教育本質;擴大學校自主權,尊重教師教學自主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擴大校長、教師和學生在學校相關事務中的自主權、參與權或監督權;創造有助於師生活力湧現的制度和文化環境;建立學校改革和創新的社會支持系統;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問題。
李曼麗的主旨演講是關於信息技術的使用對學生STEM素養的影響,其演講主要內容基於一項實證研究,這項研究使用了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公開的問卷定義,通過抽樣調查及分析,對學生的信息技術使用情況進行全景式掃描,結果發現信息技術的使用對學生的數學和科學素養影響都是負面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信息技術使用能力不足、信息技術使用加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化、直觀信息替代了學生實際動手和思考過程。「技術是一個好東西,我們真的要真誠擁抱技術,但發現問題是必要的,這是一種科學的態度」。李曼麗認為,信息技術的使用導致了三重數字鴻溝的出現:一級是接入溝,二級是使用溝,三級是知識溝。對於校長來說,要增強信息化方面的領導力。
在清華大學教育博士的報告環節,12位教育博士(Ed.D)和全國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清華大學培養基地的領航校長分享了關於職業教育發展、小學課程改革、教育思想實踐、校長領導力、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雙一流背景下「大—中」銜接、大學教師勝任力、薄弱學校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在報告點評中,孫先亮表示,要促進學校的活力,理念、文化、環境的建構都是基礎,目的就是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讓每個學生自主發展。學校就是育人的地方,把人培養好就是最大的政治,校長領導力價值研究的出發點一個是學生個體終身化發展的問題,一個是學生服務國家和人民的能力和素質問題。李鋒亮認為,博士生的研究通過政策文本、文獻、訪談把問題一步一步聚焦,並使其可測量。與會博士生希望,在今後的教育研究中,該專業的地方要更專業,該學術的地方要更學術,擔當起「博士」這個稱號。
據悉,清華大學教育博士、全國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清華大學培養基地的領航校長及其工作室成員、雲南16地州的優秀校長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校長共130餘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同時,上千名教師、校長通過直播參與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