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被人類馴化也有幾千年了,現在成精的貓咪是越來越多多了,就差變個人了。哈哈
雖然貓咪沒有狗狗那麼服從指令,但長期和主人一起生活的貓咪也能從生活中慢慢總結出主人的喜好、主人的時間規律、和什麼事情不能做、哪裡不能去、歲數稍大的貓咪,或是比較聰明的貓咪能從主人說話下達命令的口氣中分辨,它正在做的事情是否讓主人不高興。
當然了貓咪回不回應主人,那多半得看它的心情,膽子大的貓咪會更加的自我,不大回應主人的指令,更多的是覺得主人地位沒有自己高,懶得理主人。
貓咪在察言觀色上相比狗狗還是遜色不少,狗狗屬於社交型動物,屬於需要同伴陪伴和互動的一類,而貓咪在成年後多半都是獨自生活,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型,所以需要的交互並不是太多,相對的記錄指令對它們來說更是懶得去記憶,只有形成習慣。
非社會型動物想要訓練會比較困難,這也跟它們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關係,貓咪更偏向獨立,狗狗更偏向於陪伴。
貓咪能學會預判主人的動作指令和口令,多半是主人在需要進行某項指令時會有固定的動作為前提,貓咪會通過長時間的接觸和觀察主人的動作習慣來記憶,當主人在某個時間點,比如要睡覺時,都會有一定的動作和口令,如呼喚貓咪去睡覺啦,長期記憶貓咪就可以根據主人的作息習慣在差不多的時間看向主人,如果主人也正要去做某件事,那麼貓咪就馬上會做出反映。
貓咪看主人的臉色,多半的記憶都是會挨揍,對於貓科動物有上下級觀念的動物來說,揍是最直接來劃分等級的動作,比如貓咪經常跳上餐桌,如果主人會對貓咪的這種行為進行制止,輕輕拍打即可讓貓咪記憶,跳上餐桌是不被主人允許的事,那麼在下次貓咪偷偷跳上去的時候,往往主人一個瞪眼的動作被貓咪捕捉到也能讓它意識到做錯了,從而馬上跳下去。貓咪會記憶主人揍自己時候的舉手動作和面部表情,所以它們還是有一定的察言觀色能力的,雖然相比狗狗要遜色。
當主人通過不同的口吻說出某些指令,更可以讓貓咪對某件事情的具體情況加以記憶,動作加上臉色加上肢體動作,就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記憶環節,讓貓咪對家裡的一些事情有具體的定位和了解,比如不能上餐桌、不能翻垃圾桶,該吃飯了、該睡覺了、不能扒沙發、不能抓窗簾、不能伸爪子進杯子裡、等等這些小事貓咪對可以通過主人對它們行為作出的一系列反映做好對應的記憶。
其實貓咪長期和人生活在一起,可能會慢慢變得更通人性,或是更了解人類,畢竟貓咪的馴化沒有狗狗那麼長的時間,所以馴化下一代聽話貓貓還需要我們各位鏟屎官家長的共同努力呀!
各位家長你們家裡的貓咪能看懂你的臉色嘛?可以留言分享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