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第三十三計:反間計,蔣幹盜書周瑜反間曹操

2020-12-23 柳成蔭90

計策理解

反間計出自《三十六計》的第三十三計,是一種應對、利用間諜達成目的的策略。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原文意思是說,在疑陣中再布置疑陣,使得敵人內部發生矛盾,我方因此可萬無一失,就是巧妙利用敵人的間諜,幫我們達成目的,而我們不損絲毫。

那什麼是反間呢?《孫子兵法》中說「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叫反間」。唐代杜牧解釋反間計時,說得特別清楚:「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

利用反間計有兩種辦法:

收買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給間諜製造假消息,讓間諜後的敵人產生錯誤的判斷。用間諜,就是使敵人內部互相猜疑、嫉妒,而反間計就是利用敵人自己的間諜來離間敵人。

注意:反間計不等於離間計,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孫子兵法》專門有一篇《用間篇》,指出有五種間諜:

因間:利用敵方鄉裡的普通人做間諜;內 間:收買敵方官吏作我方的間諜;反間: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死間:故意製造和洩露假情況給敵方的間諜;生間:派人去敵方偵察,再回來報告情況的間諜。孫子兵法的解釋非常詳細了,相信大家一看就能明白,所以反間計和離間計雖然很相似,注意不要完全混淆。

孫子兵法竹簡

周瑜利用蔣幹反間曹操

三國時期,曹操發兵四十萬南下,與孫權、劉備隔江對峙。孫劉聯軍兵少,但是佔有地利,曹操軍隊雖多,但是北方將士善於馬戰,不熟悉水戰。

曹操一方只有蔡瑁和張允兩員荊州降將精通水戰,於是曹操就把訓練水軍的事情交給他們。蔡瑁二人也不負曹操所望,把水軍訓練的井井有條,持續下去很快就會產生戰鬥力,這讓對岸的東吳主帥周瑜看了十分擔心。如果不除掉這二人,己方唯一佔據的地利就會失去,形勢會非常被動。

曹操一貫是愛惜人才的,在聽說了周瑜文採風流,更是軍事奇才後,很想拉攏他。這時曹營謀士蔣幹自稱與周瑜曾經是同窗好友,願意過江去勸服周瑜投降,曹操當即讓蔣幹過江說服周瑜。殊不知,周瑜自看到蔣幹起,一條反間計就已經在心中形成,除掉蔡瑁、張雲二人有希望了。

蔣幹到了周瑜營寨後,得到了周瑜的熱情款待。在宴席間,周瑜讓眾將士作陪、炫耀武力,並且規定說只敘友情,不講公事,以此堵住了蔣幹勸降的嘴巴。周瑜當晚佯裝大醉,約蔣幹同床共眠。蔣幹見周瑜不讓他提及勸降之事,心中十分不安,哪裡睡得著。

周瑜

他偷偷下床,正好好看到周瑜的案几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的內容,原來是蔡瑁、張允寫的,約定要與周瑜裡應外合,擊敗曹操。這時,周瑜忽然說起夢話來,翻了翻身子,嚇得蔣幹連忙上床裝睡。過了一會兒,忽然有人要見周瑜,周瑜起身和來人說話,還裝作故意看看蔣幹是否睡熟了。蔣幹裝作沉睡的樣子,偷聽周瑜他們的小聲談話,雖然不能全部聽清楚,但只聽見提到蔡瑁、張允二人,蔣幹就對蔡瑁、張允二人約定周瑜裡應外合的計劃確認無疑了。

蔣幹心想,看現在這情況勸說周瑜投降目的估計沒有機會成功了,但發現蔡瑁通敵的這個大秘密也可回去向曹丞相交差了。於是他偷走周瑜偽造的信件,連夜趕回曹營給曹操看,曹操頓時心中火起,一怒殺了蔡瑁、張允二人。

事後,曹操終於冷靜下來,仔細一想才知是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可是人都殺了,也無可奈何。這件事也為之後赤壁大戰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周瑜大軍

反間計總結

兵法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所以要想知彼,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間。用間諜探聽消息是投入較少而回報較多的事情,具有戰略全局的意義。但是在用間諜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考證,多方探聽,冷靜分析,因為還有反間計,小心被敵方所騙,就如曹操被周瑜反間一樣。

反間計,就是利用敵方的間諜,借力打人,設法使敵人的間諜自覺或不自覺地為我方所利用,從而達到擾亂敵人視聽,搜集各種情報,甚至讓敵人自生矛盾的目的。

周瑜畫像

相關焦點

  • 蔣幹盜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蔣幹盜書,蔣幹:《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幹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蔣幹盜書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中計。蔣幹盜書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蔣幹盜書(jiǎng gàn dào shū)成語釋義:蔣幹:《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幹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指中計。
  • 現實版的蔣幹盜書,解放軍高官叛逃臺灣,被我軍設反間計除掉
    我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當中,有一個膾炙人口的經典情節,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與周瑜兩軍對壘,曹操委派一個說客蔣幹 意圖策反東吳,沒想到偷雞不著蝕把米,中了周瑜的反間計,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蔣幹盜書。故事雖然精彩,畢竟只是小說家的演繹。
  • 《三十六計》:周瑜大擺連環計,赤壁之戰大勝曹操
    周瑜剛開始使用了反間計,讓曹操誤殺了自己蔡瑁和張允兩個將領,這兩個人是全軍之中最熟悉水戰的人,所以曹操在之後十分後悔這次的事情,最讓曹操後悔的是軍隊之後並沒有熟悉水戰的將領,這讓曹操很緊張。後來周瑜又讓龐統建議曹操,將自己的船一個一個連著鎖在一起,曹操也同意了,最後周瑜用苦肉計讓黃蓋詐降,這三個計策之後,曹操完完全全的掉入了周瑜的計策之中。
  • 赤壁之戰中,蔣幹作為關鍵人物,卻坑了兩次曹操,他的結局如何?
    「蔣幹盜書」和引薦龐統,被周瑜使反間計除掉張、蔡二人,最終導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8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曹操差點也命喪黃泉,蔣幹以一人之力改變全局,成為後世之笑柄。在赤壁之戰,蔣幹是個很關鍵的人物,羅貫中寫這一場著名戰役的時候,其實就是把成敗押在了蔣幹一人身上。
  • 赤壁之戰曹操敗北的元兇「蔣幹」
    赤壁之戰是書中的精彩部分之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赤壁曹操敗北的元兇。一:蔣幹盜書,曹操錯殺蔡瑁張允赤壁大戰,曹操為了了解周瑜的作戰部署,想派一個前往三江口周瑜大營。可是雖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自古有之,可是古往今來喪命的使臣卻也不佔少數。
  • 蔣幹真的是三國歷史中的小丑嗎?
    此二人久居江東,諳習水戰之法,周瑜一直視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難以下手。此時剛好蔣幹毛遂自薦充當曹操的說客,前來勸說同窗周瑜投降。於是周瑜擺下「群英會」,讓蔣幹盜得蔡張二人寫給他的密信,利用反間計使曹操錯殺了二將。
  • 蔣幹,被《三國演義》寫壞的名士,有點冤枉
    蔣幹這人,被《三國演義》寫壞了,一句歇後語「蔣幹盜書——上了大當」讓眾人皆知:蔣幹這傢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三國演義》中蔣幹是個蠢貨一下江東曹操是個有眼光的集團老大,凡是他看上的人,都是很拉風的人才,比如劉備、關羽和周瑜。既然曹操對周瑜有心,蔣幹也就起了意,要以口才把周瑜從孫權手裡哄過來!
  • 蠢貨害曹操冤殺兩員大將?別聽三國演義胡扯,那倆人壓根沒死
    不過這些蠢貨裡,最蠢的那一隻我覺得應該是蔣幹。 《三國演義》裡的蔣幹真的不是一點點傻,簡直傻到冒煙。他在曹操面前拍胸脯,說自己一定能說服周瑜歸降,結果剛見到周瑜,就被識破了真實目的。
  • 三國:蔣幹盜書的冤屈,史書上記載的事件始末和時間都跟演義不同
    其中最該喊冤叫屈的當數江淮大才子蔣幹。「群英會」中的蔣幹,被描寫成一個形容猥瑣、幾近笨蛋的小丑,這與蔣幹的歷史真面目相去甚遠,而「蔣幹盜書」更是捕風捉影,純屬文學虛構。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說到曹操派蔣幹去吳營打探軍情,而周瑜正想著如何除掉精通水戰的蔡瑁、張允,便定下「反間計」。
  • 蔣幹只是個普通人,卻被周瑜算計成千古笑柄
    一個蔣幹盜書的成語,讓蔣幹這個人物成了三國裡的笑柄。三國裡面有領導能力強的、有領導能力弱的;有計謀成功的、有計謀失誤的;有武力強的、有武力弱的,這些都不丟人,唯獨像蔣幹這種類似「小人」的人物就非常可悲了。但是蔣幹真的算是個小人嗎?
  • 「蔣幹盜書」案被送到最高檢,結果會怎樣?
    假如,武松、蔣幹、竇娥穿越到今天,他們的案件都送到了最高檢,會是怎樣的情形呢?穿越古今,一起來玩個小遊戲~提前劇透,答案解析比考題更有趣喲~判斷題蔣幹盜書小說《三國演義》中,蔣幹被派去東吳遊說周瑜投降,卻在周瑜房內發現蔡瑁、張允暗通東吳的書信
  • 三國:蔣幹連坑曹操兩次,二蔡更傻,一次就坑得曹操回到創業初期
    在看三國演義時,每閱蔣幹盜書這一節,都恨不得穿越回三國幫幫他,蔣幹連續坑曹操兩次,想必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然而還有兩個人——蔡瑁之弟:蔡中與蔡和,這兩兄弟比蔣幹更傻,直接在赤壁之戰開打時獻了人頭。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五計:連環計,曹丞相被算計得好慘
    ——《三十六計·連環計》三十六計原文說,敵人兵多將廣,這時候己方不可力敵,只能智取。可以先用計策讓敵方自己亂起來顧不上自己一方,即「自累」,之後就可以再施展滅敵的計策了。如此對敵必然能順利,有如神助。比如三國時候王允施展計策殺死董卓,比如赤壁之戰曹操打敗,比如畢再遇連環計。
  • 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關於赤壁之戰,描寫的相當的精彩,誘使曹操走向失敗的第一步就是殺了自己的水軍將領蔡瑁、張允。曹軍多為北軍,騎兵非常驍勇,說到水戰,那簡直一竅不通。因此作為荊州降將的蔡瑁、張允,兩人作用非常之大。周瑜一直對此二人非常的忌憚,欲除之而後快,只是苦無良策。
  • 蔣幹下落的另類解讀,一個王牌間諜的功與名
    這段史料和《三國演義》「群英會」蔣幹第一次見周瑜的故事很相似,但盜書一是純屬子虛烏有,甚至曹操赤壁之敗,也是因為軍中疫病,曹操燒船撤軍所致!曹公曰:「孤不羞走」。後書與權曰:「赤壁之疫,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因為史書中沒有蔣幹的結局,《三國演義》也沒有說蔣幹的下落。演義中蔣幹的兩次腦殘行動直接導致了曹操赤壁之戰的慘敗,即使不死於亂軍之中,也得被曹操找理由殺掉。「蔣幹盜書」和「連環計」,使得蔣幹長期以來都是是個丑角的形象。說他是個二傻子也並不過分。
  • 蔣幹勸降周瑜——讀三國第45回
    曹操下面有一個人叫蔣幹,對於曹操說,我和周瑜是同窗好友,我可以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到東吳去勸降周瑜。曹操一聽很高興,就派蔣幹去勸降周瑜。在三國當中,勸降對方,或者說是分化對方、離間對方,是常用的計策。有很多說客表現出了很高的語言技巧。我們來看一看周瑜是怎麼樣對待蔣幹的。
  • 有人說蔣幹,這也太遜了,我覺得是此人
    有人說蔣幹,《江表傳》有云: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金教授的儀容冠冕堂皇得很,似乎和蔣幹有得一拼。但才辯是不是能和蔣幹相比呢?要知道那位蔣幹,可是在兩軍交戰之際,冒著生命危險,布衣葛巾,以私人拜訪的名義去見周瑜——你覺得金教授,能有這樣一個勇氣?不會被嚇尿嗎?
  • 《孫子兵法》說間諜有5種,你知道三國中的蔣幹、郭修算哪種嗎
    在孫子對間諜的定位中,間諜一共分為五種: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這五種又可以分作兩大類:我方人員和敵方人員。 反間:指的是策反對方派到我方的間諜,再把他們放回去為我方間諜人員提供便利,並提供有效信息。反間也同時用來開發鄉間和內間。 我方人員: 死間:向敵方傳遞假消息,誘使敵軍上當。
  • 朱坤明:三國時的名士、辯論家蔣幹,對周瑜的為人分析得很清楚
    《三國演義》裡面,蔣幹是個喜劇角色,被周瑜玩弄於股掌之間,害得曹操一怒之下錯殺了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又是他極力推薦龐統,曹操把戰船都連一起,結果被周瑜一把火燒了個乾乾淨淨。其實現實裡的蔣幹是個美男子,一表人才,非常的有幹,文學水平很高,對人物的心理分析也很到位,並不是個一無是處的廢物。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很精彩,文學作品的確需要藝術加工,我們才能去熟悉三國的英雄人物,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三氣周瑜,草船借箭。但是,我們也要去史書裡看看真實的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