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建築工地上待久了
很熟悉工地的一切
那麼
你知道國外的建築工地是啥樣的嗎
和中國的有什麼差別
下面和小邦一起來看
日本的建築工地什麼樣
工作環境
日本工人工作環境良好,室外場地乾淨整潔,室內作業無汙染。工地現場各類生活設施齊全。
日本工人午餐基本上為自帶便當,現場不設食堂;下午下班後返回自家,工地現場無臨時宿舍。此外,工地現場也不設停車場,工人上班不開車,不騎車,通勤為地鐵、公交等公共運輸工具。
工地現場入口有專門的更換作業裝備的場所,休息區還有個人儲物櫃,工人無需自帶工具前往。
安全教育
死亡1人的代價:賠償金高達1億日元(編者註:最新匯率,約合人民幣617.4萬),事故施工單位3年內不得參與政府工程投標,總包單位項目經理和分包責任人員免職處分,並在各種媒體前向公眾謝罪。
自1996年開始實施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1996-2014年間,建築業安全事故死亡率(佔總從業比)下降50%。
● 安全看板:除了圖文並茂的各種安全指示外,還明確了當日最關鍵的事項,如負責人、主要施工計劃、水平/豎向布置等內容。
● 月度安全色:每月制定一種安全色,用於各類施工防護具、設備作為是否檢驗合格的標誌。
● 安全宣傳
● 防護具
● 臨邊防護
● 工地周邊
● 場容場貌
● 辦公環境
● 物資堆放
● 工完場清
●裝備自動化:提供穩定的品質,減少人工的不穩定因素。
日本的建築工地出事故比中國的少得多,這與日本人嚴謹的性格有關之外,還與日本的工地管理方式和嚴格的安全教育分不開!
日本建築業工人進入公司會接受公司的新畢業員工教育,然後在1-3年內,參加公司在職業訓練學校開設的課程培訓。期間經歷多次「學校-工地」輪換學習,最終完成課程通過考試後,正式進入工程一線。進入一線以後,會接受工地現場包括各方面管理、技術、安全教育。一般培養一名項目經理,需要15-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