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退役,我只想說:因為她的緣故,我當年甚至專門去看了電視直播。而你知道的,我連世界盃都不看。這個人稜角太鋒利,個性太分明,每次看到她都會讓我立即聯想到滿是人間煙火氣息的武漢,記憶力滿滿的細節頓時都浮出水面。有了李娜,連一座城市都變得鮮活起來。
突然覺得,很多時候因為自己是個中國人,在中國的某個城市裡生活,每天上班下班,吃飯睡覺,對周圍的人和事太過熟悉而失去了感知的能力。李娜的強烈和鮮明,喚起了我對武漢的記憶。無論是冬天裡東湖上的淡淡霧氣和寥落殘荷,還是我站在夏日珞珈山的講臺上汗流浹背兩耳嗡嗡作響,氣味、光影、顏色都一下子回來了。
所以,我現在非常衝動地向你推薦一本好書:《江城》。以下,是我2012年我發布的讀後感《看不見的面孔》。希望你在周末能找來看看,不要說你找不到,Kindle電子版早已經發布過了。
《看不見的面孔》
作文:和菜頭
昨晚在一個狠文藝的書店裡遇見了何偉的《江城》,說實話我沒想到這本書居然獲準在大陸出版。而讓我慚愧萬分的是,當我買回家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才發現這是它自2012年2月出版以來的第四次加印,我買的是第7萬冊到第10萬冊中的一本---如果再刷半年微博,估計我連第五版都會錯過了。
何偉,一個寫中國故事的美國人,關於他的人生經歷請自行上網搜索。接下來的討論默認你已經熟知何偉的背景,並且已經閱讀過他的《尋路中國》和《江城》。
我沒有看過何偉的《甲骨文》,就《尋路中國》和《江城》兩本書來說,《尋路中國》在技巧上要圓熟得多,敘述也更為舒展。而《江城》你很難把它歸入某個體例,它有回憶錄的性質,中間夾雜著幾頁日記,還有那些在我看來完全是莫名其妙的旅行速記,仿佛有那麼一瞬間,何偉被記憶中某次長江之上的航程給迷住了,又或者他是在做英文寫作的練習,所以耗費一整章的經歷去描寫記憶中的每一點細節。總之,我覺得《江城》是一個記事本,裡面是何偉關於涪陵的所有印象,少有裁切修剪,保持了文字上粗糙的質感,因此反而讓人覺得珍貴。
當我用不耐煩的語氣評論何偉關於長江的文字速寫的時候,《江城》這本書再一次讓我意識到它吸引我的地方在哪裡---即便是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何偉筆下的中國對於我來說也足夠陌生。陌生不是指我沒有在小城鎮生活的體驗,而是熟視無睹帶來的隔膜。任隨把我扔到中國的某個市鎮,當我看著街道上的人群,周圍的建築,一切都沒有多少不同。所有的市鎮都是一個市鎮,都有醜陋成一種風格的建築,都配置有雜貨店、小飯館、洗頭房直到汽修店,甚至人們臉上的表情也千篇一律,可以一眼就分辨出他們的社會階層和從事的職業。我不會如同何偉一樣對某個普通的中國市鎮發生如此濃厚的興趣,因為太過熟悉的緣故,讓我難以停下腳步,仔細觀察,更不用說為之投入情感,升起各種感悟。
何偉做到了這件奇妙的事情。
他的記敘本來很容易搞砸,要麼是寫成充滿各種異域風情的獵奇文章,滿足一下本國讀者對東方的想像,為那些熊熊燃燒的狂想再添加一些木柴;要麼是恪守一種外來者內斂、理性的視角,不帶任何情緒地進行描述,從頭到尾和手術一樣精確和冷靜。何偉避開了這兩種可能,他在涪陵既不是觀光客,也不是博物學家。他只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憑藉自己的淳樸天性和正直品格,讓涪臨變成了他的江城。所以,他甚至可以在前言裡毫不害臊地宣稱,涪陵就是他在中國的家鄉。
而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即便我去過無數個和涪陵大同小異的市鎮,何偉的描寫依然激起了我對這座重慶小城的好奇與嚮往。準確地說,是對涪陵城裡的日常生活和當地居民的狀況第一次產生了興趣。即便《江城》裡明確地告訴我說,涪陵只是長江邊一個煤灰粉塵漫天飛揚的小城,小城的居民生活乏善可陳。對於在時代重壓裡氣喘籲籲的你我,何偉的奇妙在於他的寫作會讓我對自身的生活產生興趣,並且在心理上重新建立和其它人的聯繫---或多或少在理解上我們彼此存在關聯,而且都屬於某一個不可言說的巨大、恆久存在。
這並非是因為趣味使然,何偉敘述的很多事情並不會讓人覺得輕鬆愉快。無論是天主教神甫的人生際遇,還是那個臨畢業因流產而被開除的女學生,或者是因為婚外戀體會真正愛情卻面臨婚姻破裂的中年男子,涪陵的歷史和現在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此,只能用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口頭禪來表達:沒有辦法。何偉的書讓人恢復了一種很罕有的能力:關切。讀者對涪陵的人和事會產生一種關切之情,沒有人會在讀完這本書之後認為自己「重新發現了涪陵」,而是被何偉帶入到那裡的日日夜夜,看到他人的流血的傷口,突然感覺到自己身上早已麻木的疤痕在跳動。
每一個讀過《江城》的人可能都有過類似的人生經歷,在涪臨的大街小巷裡找到某個類似自己的背影。但是,我們中罕有人能夠如同何偉一樣用鍵盤把時代變遷中的你我忠實記錄下來,不單單是個人命運的起伏,而是包含街道、食肆、農田、山巒、江水,作為一個整體記錄下來。同時,何偉自始至終都在努力理解,而非尋求差異,使得這本書擁有了一種溫柔的力量。如同他不厭其煩描寫的長江水一樣,有一種博大的包容和溫柔的憐憫。因此,《江城》超越了是或者不是,喜歡或者厭憎,讓何偉如同一個天真的涪陵人那樣,重新審視這座城市和這裡的生活。
我認為《江城》寫得極為優美,哪怕今天的社會如此割裂,我們又如此疲於奔命以至於沒有時間停下腳步去想,《江城》也提供了一種彼此理解的可能。原本我們在對方眼中根本不復存在,如同黑暗中隱藏著的無數相同面孔。無價值,無意義,無從分辨。但是《江城》讓每一張面孔重新顯現出來,我們因此看見彼此,感覺站在同一板塊之上。如果有更多人願意去讀一下這本書,也許我們會更加寬容,也更加耐心。如同江水滌蕩,我們終能認清自己的面容。
最後附帶說一句,翻譯者李雪順真是個妙人。他的那篇譯後記不可不看,一個涪陵男子的仗義、自傲、狡黠以及那點小心眼,全都在裡面了。我讀過那麼多譯後記,能把自己從文字裡完全立起來的,只此一篇。李先生如果通過引擎找到這裡,也向您表示謝意!
《江城》,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出版,446頁,定價36元。網上書店售價在26元以下。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信號】Bitsea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在查找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在中國大陸的最後一個博客www.hecaitou.com已經被阻斷訪問了。至此,我的三個博客都已經無法訪問。而在這之前,我已經從博客跳躍到微博,然後是微信。
我想,這個遊戲的名字叫做「跑得快」咩?
兔紙兔紙,跑跑;
兔紙兔紙,跳跳;
禿子禿子,笑笑;
禿子禿子,你快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