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為何再拍不出《霸王別姬》?答案比你想像的簡單

2020-12-22 令狐怕光

文|令狐伯光

最近,國內最火的綜藝大概是《演員請就位2》。

這檔綜藝也非常的神奇,演員表演爭議無數,導師懟人言論不斷火出圈。

24日晚,這檔綜藝播出最新的一期。

其中李誠儒在《霸王別姬》過後,沒有看過陳凱歌其它電影。

因為《霸王別姬》標準定得太高,他到現在都沒有看這部之後的電影。

陳凱歌聽到這句話過後,非常的不滿意。

但人家是文化人,說了」「他是生活和沉浸在過去時代中間的、感受到過去時代夕陽的一位老藝人。」

這種「陰陽怪氣」的方式,用來揶揄李誠儒落伍了。

今天並不分析這檔綜藝上的表現,還是分析下陳凱歌吧。

陳凱歌到底是怎麼掉落「神壇」的。

陳凱歌與第五代大導演

既然要說陳凱歌如何掉落「神壇」。

那麼,自然先分析下陳凱歌如何封神的?

我個人認為,還是那個「英雄造就時代,時代成就英雄」那個老話罷了(當然他們不是英雄,文化人罷了)。

第一個時代,自然就是1978年的「改革開放」了。

在此之前,國內文藝圈什麼情況大家清楚。

這倒並不是78年過後,張藝謀等代表的五代導演就上位。

這是一個時代的轉折點,但當時電影主流還是他們的前輩。

也就是謝飛、吳天明和謝晉等第三代和第四代導演。

《城南舊事》《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盜馬賊》等等。

如果按照時間算,70年代末期與80年代,這段時間是三四代大導演的時期。

第五代導演開始冒出頭,則是在80年代中後期。

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黃建新、吳子牛、孫周、夏鋼、霍建起、馮小寧等等,第五導演的履歷便不追溯了。

這當中有部堪稱轉折點的電影。

1984年的電影《一個和八個》。

1983年,廣西電影製片廠,破格成立了張軍釗、張藝謀、肖風、何群四個應屆畢業生為主的「青年攝製組」,讓他們拍攝一部電影《一個和八個》。

這部電影被喻為被列為「第五代」電影人的第一部作品

在此過後,張藝謀等人正式進入電影圈。

1987年,張藝謀獨立執導的《紅高粱》問世,首部電影就獲得了國內外多項重磅大獎。

在此過後,整個90年代都是張藝謀的巔峰時期。

不過,陳凱歌導演電影的時間要早得多。

1984年就拍攝了首部電影《黃土地》。

86年拍了《大閱兵》,87年拍了《孩子王》,91年拍了《邊走邊唱》。

1993年,陳凱歌交出中國影史永恆神作《霸王別姬》。

反正第五代導演的情況,大概如下。

80年代中後期,從冒出頭到成為內地電影的中流砥柱。

整個90年代時期,第五代導演電影生涯達到巔峰,在國內外取得中國電影當前都無法企及的成就。

如果單純來看履歷和成就。

張藝謀出手就是巔峰,巔峰一直延續到商業片時代。

陳凱歌開始是積累,磨礪幾年達到巔峰了。

《霸王別姬》前後幾部文藝片,可能因為「文藝氣質濃鬱」觀眾那裡有爭議,但電影圈內評價不低。

比如之前的《黃土地》《邊走邊唱》《孩子王》。

之後的電影《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

糾結的第五代導演

陳凱歌和第五代大導演為何能封神?

它就是在中國「改革開放」過後,當時風起雲湧的中國社會。

當時整個社會的文化思潮,其實是「反思文學」和「傷痕文學」的天下。

我們不能說沒有張藝謀,陳凱歌,在時代推動下也會誕生「王藝謀」,「李凱歌」之類的導演。

但50年代出生,從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陳凱歌們。

他們確實更了解那個時代的文化精神,最終結合個人機緣從而成功。

2001年,中國籤署WTO全面進入了市場化。

這就是中國電影下一個時代的轉折點。

在上個時代獲得巨大成功的第五代導演們,他們毫無疑問擔起這個時代「中國電影商業時代」發展的擔子。

不過,「影視工業」這個東西它不是憑空來的。

它需要一代又一代電影人摸索,挖掘和建立,而且還和這個國家背後的工業實力息息相關。

美國好萊塢,日本電影,與後來的韓國電影莫不是如此。

但成長於特殊年代,第五代導演藝術片巔峰時期,背後工業實力根本不行的中國。

當時根本沒有商業電影這一套。

陳凱歌們也不知道怎麼拍商業大片。

香港電影人要了解一些,同時已經北上,但有各種磨合的問題。

然而「天降大任於斯人也」。

張藝謀們作為內地電影人領軍人,不上也得硬著頭皮上。

於是乎,他們拍出了大量他們以為的商業類型大片。

時間已經過去十多年了,我們回頭來看,這些電影其實還不錯(主要是後來國產電影更爛的襯託)。

實際上,這批電影除了極個別電影。

比如張藝謀的《英雄》,後來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

第五六代導演這個時代拍的絕大多數商業片,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如果從電影角度上分析,差不多就是。

它們有商業片的大明星、大特效和大場面。

但在故事劇情上面,要麼簡單到流俗,要麼複雜到爛俗。

其實,一個詞很好形容第五代導演商業片的問題。

——糾結!

陳凱歌如何掉落「神壇」

張藝謀糾結,陳凱歌糾結,姜文糾結。

反倒是掛了個尾巴,不算第五代導演的馮小剛沒那麼糾結。

所以,馮小剛拍的商業大片反倒市場意義的好看一些(簡單純粹)。

他雄心勃勃想拍的史詩大片《1942》問題不少,我個人覺得這是能力問題,而不是糾結的問題。

由於主要是寫陳凱歌,張藝謀等其它導演不提了。

實際上,第五代導演當中最糾結的也是陳凱歌。

而且是那種「文人式鑽牛角尖」式的糾結,如果準確形容陳凱歌后來拍的電影。

大概是一部電影的審美和內核是陽春白雪式的大道理,但內容和形式卻是下裡巴人式的商業元素。

陳凱歌每一部商業大片。

除了題材和《霸王別姬》相近的《梅蘭芳》,還有講「網絡暴力」他相對不懂的《搜索》。

其它每部電影陳凱歌都陷入了這種無比糾結的狀態。

比如陳凱歌電影的轉折點《無極》。

這部電影從類型上看是部東方魔幻大片。

如果從電影角度上分析,你要說這部電影爛,它好像又不爛。

全明星陣容不提。

電影的美術,攝影,服化道和特效方面等等。

它在當年中國電影當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雖然日本元素濃鬱了點)。

如果你找電影的內容內核。

裡面有著一堆宏大和有著隱喻的魔幻設定,與充滿了詩意的臺詞。

「真正的速度你是看不見的,就像風起雲湧、日落生息,就像你不知道樹葉什麼時候變黃,不知道你的孩子什麼時候長出第一顆牙,不知道你會在什麼時候愛上一個人。」

那麼,《無極》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那就是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和角色塑造。

再好的概念設定與臺詞,它是撐不起一部架空魔幻電影的。

這個問題放到網絡小說當中都成立,何況一部時間有限的電影。

《趙氏孤兒》男主角程嬰的糾結,就是陳凱歌的糾結。

程嬰在親生兒子和莊姬的託付之中糾結,中間程嬰是否要讓趙孤為自己復仇而糾結,後面程嬰是否要讓趙孤去復仇而糾結——

《道士下山》因為改編徐浩峰小說,而原著我看過。

這部電影實在無法冷靜,故不做出評價。

《妖貓傳》也是如此。

前半部分就是白居易聯手空海破案,與徐克的《狄仁傑》其實差距不大。

只是將狄仁傑的詭秘江湖,給換成了離奇的幻術。

如果後面兩人正常破案,最後大戰幕後boss,特效和劇情處理到位些,它就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國產商業類型大片。

但陳凱歌不能這麼拍。

這麼拍了他還是頂級導演陳凱歌麼?

電影後半段敘事轉換,變成所有人爭奪「混血楊貴妃」,用來隱喻人人都愛的大唐盛世的逝去。

中間夾雜著用幻術隱喻權謀,唐密和夾雜東瀛文化的處理。

它仍然是非常糾結的。

糾結到上映的時候觀眾爭論不已。

尾聲

要說陳凱歌為什麼糾結?

這也不是陳凱一個人糾結不是嗎?

中國第五代大導演都很糾結,只是糾結的程度有高低而已。

《八佰》《金剛川》上映後,管虎代表的第六代導演也糾結。

我個人認為,第五代導演成長的年代形成的文化認知,與好萊塢大片,日韓和中國香港式的商業大片不同。

最重要的是,與當前中國觀眾的精神需求也不同。

如同在當下大國崛起,文化自信崛起的背景環境之下。

比如近年大熱的各種主旋律電影。

中國年輕觀眾甚至很多觀眾,他們是真的就想看簡單純粹,真實而又敬畏的當年那種革命精神。

結果呢?

《攀登者》類的香港電影人根本不懂。

因為他們壓根不是一個環境成長起來的。

管虎的《八佰》《金剛川》輿論爭議無數。

原因是自己個人特殊的想法太多(還很多額外騷操作),內核不簡單也不純粹(思想表達甚至有巨大的爭議)。

陳凱歌拍的商業大片,其實就是這種糾結。

說到底:拉不下面子,放不下高傲的身段;既瞧不起普通觀眾,又想要普通觀眾撐 起來的商業上的成功——

最後,陳凱歌並不是一步一步掉落「神壇」。

而是他們這代電影人就是這樣。

中國發展太快十年一變,文化思潮風起雲湧。

當年時代將他們推上了那個位置,這個時代他們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另外,陳凱歌當前確實還沒拍過主旋律大片。但《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篇證明了,他拍主旋律也很糾結。

前幾天官宣《長津湖》陳凱歌是聯合導演。

我已經有些擔心這部戰爭片了。

一邊是觀眾和時代需求簡單純粹的「主旋律」電影。

而電影人交給觀眾的卻是無比糾結的電影。

希望中國電影加油吧!

相關焦點

  • 陳凱歌:如今拍不出《霸王別姬》和我無關
    陳凱歌所不知道的是,在《道士下山》口碑不盡如人意的當下,「陳父代拍《霸王別姬》」的老舊傳聞再次在影迷圈發酵,「除了《霸王》再無名作」成了很多人相信這一陰謀論的充足理由。  而對於熟悉陳凱歌與第五代導演電影的人來說,陳凱歌或許還是那位傲氣蓋天、不可一世的導演。即便他後期的作品遭遇過口誅筆伐,但仍有不少知識分子認為他是中國電影界的最後風骨。
  • 拍過《霸王別姬》的陳凱歌,怎麼會拍出《無極》
    二、陳凱歌為什麼要拍《無極》陳凱歌為什麼會把《無極》拍成這樣?答案可能是,第一,他想擁抱市場,不拍完全文學性的東西(80年代他拍的都是經典文學改編過來的);第二,就算是擁抱市場的商業片,他也想「夾帶私貨」,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他不擅長寫劇本。陳凱歌不是突然從《黃土地》走到《無極》的。
  • 張國榮在1993:為什麼我們再拍不出《霸王別姬》?他就是答案
    老先生大立即上前與張國榮結交說,「有機會我們共演一出折子戲。當時劇組給他找了哥哥配音,但他堅持練國語,每次開拍前他都要拉上人,把臺詞小聲地說一遍,讓他糾正。蝶衣戒菸一節,第一次拍完陳凱歌就說可以了,張國榮不滿意,硬重拍一遍。
  • 《霸王別姬》真是陳凱歌拍的嗎?為何他一做編劇,就變成敬明
    導讀:《霸王別姬》真是陳凱歌拍的嗎?為何他一做編劇,就變成郭敬明自從李誠儒老師退出《演員請就位2》後,這部節目就像是沒有了水花一般,按觀眾們的話來講,都沒人說實話了,還會有幾個人看啊?看完這個故事小編再三確認了一下是誰導的,陳凱歌的名字赫然在列,凱歌導演這是怎麼想的導出這麼一部戲來?換個角度看這部戲,這不就是資本進軍影視壓迫藝術嗎?這不就是職場x騷擾嗎?這不就是一場意淫嗎?刻意的洗白就差打在屏幕上了。不過話說回來,這不就是郭敬明慣用的套路嗎!無論前期撕得有多厲害,後期就是死活都能洗白和解,瞅瞅《小時代》4部曲的套路,可不就一樣一樣的嗎。
  • 《霸王別姬》導演是陳凱歌父親?網友質疑的到底是什麼?
    這當中自然少不了「《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父親拍的」這個王炸。《霸王別姬》真的不是陳凱歌拍的嗎?中國觀眾關心的真的是這事嗎?《霸王別姬》導演之謎?《霸王別姬》有多經典。相信不用多講了。但是,這部電影自從問世以來質疑就蠻多的。還有傳聞導演並不是陳凱歌,而是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
  • 《演員2》敗光陳凱歌人品:《霸王別姬》究竟誰拍的?
    《道士下山》5.5,《無極》5.4分,《趙氏孤兒》6分,即便其自視甚高、寄予厚望,信誓旦旦要「超越《霸王別姬》」的《梅蘭芳》,也不過6.9分而已。 換句話說,一個殘酷的,也是陳凱歌繞不過去的事實是——《霸王別姬》之後27年間,他竟然沒有一部電影是品質、口碑過硬的——即便退一步,將門檻再降低到及格線上,他甚至也次次都不達標。
  • 開始即巔峰,《霸王別姬》已經27年:電影確定是陳凱歌拍的嗎?
    為感謝張國榮自降片酬拍了《92家有喜事》,便自動調整了張國榮已敲定的檔期,滿足張國榮去拍《霸王別姬》。也正是由於出演程蝶衣這人物的藝人選角好事多磨,所以坊間也有許多風聞。比如說尊龍錯失這個人物,是由於尊龍"耍大牌""要求太多""空運小狗"。
  • 陳凱歌不優雅嗎?因為李成儒只喜歡霸王別姬
    在這一時期的開始,兩個大佛李成儒和陳凱歌是相連的。他們見面的原因很簡單,李成儒在評論中說,他沒有看到《無極》的原版,因為他當時受到評論的影響(很多評論說《無極》是一部爛電影)。此外,他還喜歡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他認為陳凱歌導演自《霸王別姬》以來沒有其他作品可以超越,他希望導演凱歌再拍一部以李媛為背景的高分影片。
  • 15年後《無極》仍是陳凱歌的「不能說」《霸王別姬》爹拍論再現
    李誠儒倒也實誠,答曰:一、當時受評論的影響,二、《霸王別姬》標準太高,此後陳導的片子不敢再看。陳凱歌聽完面帶微笑:已經給我定性了?接著李誠儒繼續點評三個演員的表演,評價完之後大鵬見縫插針搞事情,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誠儒老師,抽空也可以去看一看這些新片。
  • 《無極》太爛,《霸王別姬》真是陳凱歌導演的嗎?
    陳凱歌當場翻臉暴跳如雷,導致柳巖此後無數次為這句話道歉。《無極》上映後也確實惡評如潮,陳凱歌只拋下一句:現在的觀眾看不懂,十年後再看。如今十五年過去,《無極》評分和口碑翻盤了嗎?翻看陳凱歌這些年導演的作品,《道士下山》、《貓妖傳》、《搜索》、《風月》等,評價大多不高,要麼票房失利。以至於很多人會質疑,《霸王別姬》真是陳凱歌導演的嗎?可能因為《霸王別姬》實在太出名了,導致所有人都以為陳凱歌出道即巔峰,此後別說超越,連能與這部電影相提的都沒有。
  • 尊龍被陳凱歌玩弄?姜文試鏡虞姬,趣談《霸王別姬》幕後故事
    1992年拍攝,1993年上映的國產電影:《霸王別姬》。《霸王別姬》2020韓國復映版海報知道陳凱歌為啥能火到現在了吧,因為這是人家拍的!這個大老闆看上了陳凱歌,儘管侯孝賢和張艾嘉都覺得這人的作品會不會太悶了,但徐楓卻一眼篤定陳凱歌有才華。她想和陳凱歌合作,一不做二不休,就找到了陳凱歌,想找他拍《霸王別姬》,這個劇本是好友陳自強引薦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作品。
  • 《霸王別姬》外無佳作,但不能稱本片導演不是陳凱歌,而是他父親
    一直以來總有這樣的提法,說電影《霸王別姬》名義上是陳凱歌拍的,實際上是他的父親陳懷皚拍的。之所有有這樣的傳聞,一方面陳懷皚作為一名老電影人,確實擔任了本片的藝術指導,而且到片場進行過一些指導;另一方面,陳凱歌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作品就是《霸王別姬》,而且執導作品是越到後來越平庸。
  • 《霸王別姬》蘆葦的劇本,堅決不讓陳凱歌改動,說編劇是他的短板
    《霸王別姬》編劇蘆葦先生在著手創作劇本時,就明確告訴陳凱歌:「我寫劇本,你不要當編劇,你一個字別動,我來寫,你可以提出你的要求,我可以根據你的意思來做」。當時劇本改到第二稿的時候,陳凱歌的父親陳懷愷老先生打電話給他,說:「蘆葦呀,你是一個鬼才呀,我都看哭了」。
  • 《霸王別姬》對陳凱歌有多重要,戰勝張藝謀,邂逅相伴24年妻子!
    相信沒人會否認《霸王別姬》是哥哥張國榮的封神之作,「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張國榮的演繹塑造了「不瘋魔不成活」的程蝶衣。
  • 《霸王別姬》的選角風波:張衛健因檔期拒演,陳凱歌本不想選鞏俐
    於是徐楓找到陳凱歌,給他看了小說,想讓他來當導演,陳凱歌說考慮考慮。 這一考慮就是三年之久,期間陳凱歌也拍了其他電影,但都沒能拿獎,一時鬱郁不得志,徐楓依舊看好陳凱歌,過來安慰鼓勵他。 一番勸說鼓勵下,陳凱歌答應接拍《霸王別姬》。
  • 站在巨人父親的肩膀上,霸王別姬到底誰拍的
    到底是發生了什麼,看過《演員請就位》的小夥伴可能都心知肚明,還沒有看過的小夥伴就會有點懵,本文章由柳林後獨家原創,原因其實很簡單,李成儒不過是實話實說,認為《無極》不是一部好電影,這就踩到了陳凱歌的痛處了。
  • 論誰最會拍「北京」,我只服陳凱歌
    「那時北京,仿佛護城河裡故宮角樓的倒影,夢一樣安詳著,小風吹過,晃動了,卻不破碎。它的古松和早梅,庭院和街道,都顯出古老和平,而且驕傲。」黃昏時分的故宮角樓因為有很深沉的愛,陳凱歌才能把關於北京生活的一切那麼生動又詳細地寫下來,拍在電影裡。
  • 7個小故事看《霸王別姬》,幕後爭議和正片一樣精彩
    1.陳凱歌是不是《霸王別姬》導演對陳凱歌來說,幸運的是他拍出《霸王別姬》,不幸的是,他只拍出一部《霸王別姬》。網絡上一直有個傳聞,《霸王別姬》的導演是陳凱歌父親陳懷皚。如果因為陳凱歌再也拍不出第二部《霸王別姬》,就懷疑他不是《霸王別姬》的導演,這個邏輯並不嚴謹。
  • 李誠儒被懟卻不敢回嘴,陳凱歌維護的《無極》,真的是爛片嗎?
    之後關於無歡如何成為被公爵、光明和無歡為何是宿敵、無歡為何要爭奪王妃傾城、雪國人擁有奔跑天賦為何會被滅國、命運之神為何選中傾城、傾城如何一步步成為王妃等等一系列問題,片中都沒有說明
  • 當年,洪晃公開嘲諷陳凱歌,為何陳凱歌不敢回嗆?
    眾所周知,《無極》是陳凱歌的軟肋,誰提都不行。當年柳巖只是說了一句「如果票房不好怎麼辦?」,陳凱歌就勃然大怒,嚇得柳巖以為自己在娛樂圈肯定活不下去了。某博主出了一個風靡全網的惡搞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陳凱歌更是直接把人家給告了。而有一個女人,卻直接嗆聲陳凱歌:「宰相肚裡能撐船,陳凱歌連個饅頭都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