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國際頻道】;
北京時間5月30日凌晨,美國總統川普在記者會上宣稱,美國將取消香港作為單獨海關和旅遊地區享有的優惠待遇。他同時表示,將制裁「有損香港自治」的官員;暫停被認定為有損美國國家安全的中國學生入境;指示金融工作小組研究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的上市行為等。他同時還宣布退出世衛組織。
所謂制裁「雷聲大雨點小」
如美國媒體所說,「川普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表達憤怒的標誌之一,就是周五早上他只在推特上寫了『CHINA!』一個單詞。」然而這種憤怒究竟「值幾個錢」?美國媒體認為,川普「激動的言辭大於具體的行動」。
《華盛頓郵報》評論,他制裁中國的正式宣言中,儘管尖刻的修辭十分冗長,但是細節卻很短。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德裡克·西塞斯對《洛杉磯時報》表示,川普宣布的制裁措施的模糊性和時間線的缺乏,導致其在具體行動方面幾乎是「零」。
不過,美國確實採取了實質的行動,就是退出世衛組織。這也被認為是反對中國的一個表現形式。《今日美國》表示,川普退出世衛組織是另一番「甩鍋」的嘗試,是為了轉移公眾對他抗疫不力的注意力,但是最後這種行為可能會傷害美國。
「因為美國在發達國家中,抗疫表現最差,卻在愈演愈烈的全球疫情中停止資助世衛組織,這很尷尬——是一種軟弱、恐慌、尋找替罪羊的標誌。」該網站引用美國前國務院官員布雷特·麥格克的推特表示。
就目前來看,美國如採取措施影響幾何?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治」(Politico.com)發表文章稱,如果川普真的如口頭威脅的那樣,取消對香港的所有特殊待遇,首先對美國位於香港的公司將產生嚴重影響。估計有8.5萬美國公民居住在香港,許多都在超過1300家美國企業工作。根據2019年國務院的報告,美國主要金融公司都在香港有辦公室,共涉及上千億美元資產。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波恩接受CNN採訪稱,取消香港的特別關稅地位將「幾乎不會立刻產生影響」,因為2019年,美國從香港進口的產品價值還不到50億美元。
相比之下,美國從中國大陸進口了4520億美元商品。「諷刺的是,如果中國要通過增加關稅的方式回擊,將產生更大影響,因為美國每年對香港的出口額超過300億美元。」波恩說。
轉移對反種族主義暴亂和疫情注意力
既然「雷聲大雨點小」,「雷聲」必然有其他的意義,即轉移民眾對美國國內危機四伏的注意力。
目前,美國各大媒體的頭條和大幅版面均集中在「非裔美國人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引發的大規模抗議」上。多家媒體報導,儘管是新聞發布會,但川普沒有回答任何記者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可能會集中在全美關於非裔美國人死亡的憤怒,及其引發的城市暴亂。
美國廣播公司(ABC)就此撰寫的新聞標題為「川普宣布對中國實施制裁,同時終止與世衛組織關係」,並在這行大標題下寫道:他在記者會上沒有提到喬治·弗洛伊德的死亡。
報導強調,在周五下午的發言中,川普沒有提到弗洛伊德,那個被白人警察跪壓致死的黑人,以及之後引起的全國性抗議。記者會最後,川普在記者一片關於弗洛伊德和明尼蘇達州的喊叫中離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在川普言辭激烈地宣布制裁之際,正值美國疫情死亡人數超過10萬,同時大規模抗議正在明尼阿波利斯展開,但是他對這兩件事閉口不提,轉而集中火力攻擊中國是地緣政治威脅。
《華盛頓郵報》援引參議員查爾斯·舒默的話指出,川普正企圖利用中國轉移對疫情和遭受重擊的經濟的注意力。
「川普總統的玫瑰花園記者會現在非常可悲,」他說。「這完美地暴露了他在國家最需要他的領導時的無能。唯一的問題是,川普總統究竟是害怕領導,還是他只是不知道如何領導?」
利用「制裁中國」作為選舉策略
美國媒體指出,去年香港發生暴亂時,川普表現較為「安靜」,而在疫情嚴重後,他轉變了語調。川普此舉是想將中國樹為「敵人」,這是他大選策略的一部分。
《洛杉磯時報》稱,川普宣布制裁中國時,他正在與拜登博弈,他的競選策略就是令自己顯得比對方對中國更加強勢。通過指責中國,他掩飾了對他導致10萬以上美國人因疫情去世的批評。
隨著疫情和許多自己造成的危機正在令他再次當選前景變得複雜,川普企圖利用中國議題吸引眼球,點燃其支持者的民族主義熱情,就是這種熱情支持了他在2016年贏得選舉。
保守黨智庫「國家利益中心」高級主任亨利·J·卡齊亞尼斯告訴《洛杉磯時報》,川普可以嘗試並譴責中國,將其作為自己所有經濟和金融問題的替罪羊,並宣稱,我是看到問題的那個人。川普的目的是將中國變成新的希拉蕊·柯林頓,一個可以不斷譴責的敵人,作為他再次當選總統的理由。(徐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