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的陣容可以說是史上最豪華的一次,當時陣中有NBA效力的巔峰姚明和巔峰易建聯、廉頗未老的王治郅,還有朱芳雨、孫悅、劉偉、王仕鵬、李楠等一眾優秀鋒線和後衛。
在那屆奧運會中,中國男籃在姚明的帶領下,硬剛美國,在和西班牙的小組賽中拖入加時惜敗,最終,中國男籃在家門口取得了平歷史最好成績的第八名,也算不辱使命和期待。
而巴特爾呢?要知道,在2008年的那個CBA賽季,巴特爾狀態非凡,場均砍下17.5分13.9個籃板外加4.7個助攻和1記蓋帽。在北京奧運的下一年,巴特爾仍然保持非常好的競技狀態,在2009年以場均15.6分10.3個籃板和4.2個助攻外加1.1記蓋帽奪下常規賽MVP。
那麼,當時仍處在巔峰狀態的巴特爾為何卻沒有入選最終的男籃大名單呢?其實有兩大原因,且聽我細細說來。
在2008年北京奧運的陣容中,中國男籃的內線配置已經是非常豪華。中鋒位置,NBA巔峰姚明,這個位置雷打不動,他是中國男籃的領軍人物和引路人。王治郅:擁有夢幻腳步和一手中投和三分投射能力。大前鋒:NBA巔峰易建聯,年輕,身體強壯,外線有一手投射,內線也可突破、強打。杜鋒:年輕靈活,外線三分投射穩定。
對比這四位內線,當時已33歲的巴特爾並沒有競爭優勢,從外線投射、靈活性和速度來說,巴特爾都不佔優勢,他根本沒法擠走上述四位內線的任何一位。因而,在最終的男籃大名單中,巴特爾未能入選。
巴特爾未能入選北京奧運的原因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和姚明之間的不愉快經歷。
這個要追溯到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在大名單還沒確定下來之前的集訓中,巴特爾的表現還較為積極,而且當時的巴特爾29歲正值生涯最巔峰,並且剛剛從NBA獲得總冠軍戒指歸來。但在確定最終名單的時候,巴特爾在和唐正東的競爭中勝出後,巴特爾的訓練態度發生了極大轉變,開始變得懈怠,並以腰傷為由多次缺席球隊訓練。
這一切姚明可是都看在眼裡,巴特爾的態度讓姚明極為不滿,並在04年奧運會首場比賽慘敗西班牙後直接對巴特爾開炮,指責其籃球態度有問題。而巴特爾也是不服姚明,並以「你打的也不怎麼樣」回擊,姚明和巴特爾的不和也因此而生。
按今年易建聯對中國男籃徵戰落選賽集訓隊的寄語來說:「國家隊是要你去拼命的地方」。筆者認為,每一位有幸入選中國男籃的球員都應該全力以赴,奮戰到底,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