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行楷書法的用筆及章法布局種類簡述:
行楷書法的用筆方法很多,具有靈活性、伸縮性、多樣性等特點。因此,掌握行書的用筆方法是至關重要的,用筆的熟練與否,直接關係到書寫質量。 用毫得當。行楷書法用筆,一般以只用毫之全鋒的三分之一為度,最重的按筆也不宜超過二分之一。這樣,行筆時即按得下,又提得起。當然,這並不絕對,喜用短鋒筆和長鋒筆作書的人,往往不受此限制,或用全峰、或用鋒尖,只要掌握得當,
行楷也講究橫平豎直,也叫橫豎有序,疏密勻稱。筆畫之間的勻稱是一個字整齊、有序的「外衣」。凡在一個字中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橫畫或豎畫時,應保持筆畫之間方向上的基本平行和距離上的基本相等。所謂「橫平」並不是要求把橫寫成水平一樣的橫,是指橫畫書寫要左微低、右微仰、背微拱、腰微細。不要出現明顯的抖動和斜翹的敗筆,不要出現沒有變化的直線條。豎畫書寫要求自然順直,平穩行筆,以不歪不斜為標準。
行楷書法的章法大體有三種。第一種是縱有行、橫有列的布白。這種布白勻稱齊整,但未免呆板,因此,一般很少用,若用也多用於行楷書。第二種是縱橫皆無格的章法,這多用於行草。這種布白打破了縱橫界格的束縛,下筆前須胸有成竹、開合伸張、左右穿插、上下錯落,以整幅為一體。這種章法極難,能以這種章法寫行草書的書家歷史上僅有楊維楨、徐渭、傅山等少數人,一般人很不容易掌握。第三種是行書中最常用的章法,即縱有行、橫有列的布白。這種橫不求列的布白承上啟下,有著無窮之生意。若擺布的大小偃仰、起伏波動,就能達到緊湊而不紊亂,舒展而不鬆散的藝術效果。
韓寧寧行楷書法作品欣賞:
書者介紹:
韓寧寧,女,字靜安,北京市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東城區書法協會副主席。
韓寧寧女士的作品筆法純熟、法度嚴謹、貌豐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結字穩妥勻停、通篇布局疏密得當、氣息平和端莊,溫文爾雅、自成一家,充分顯示出了她高超和深厚的書法功底。在行楷書作品的創作中,比較難處理的是相同字體,而寧寧筆下的這些相同的字體,卻是面貌各異,風韻天成,或頓或挫,或放或收,或如清風自然爽快,或如泰山穩如磐石,濃妝淡抹總相宜,彰顯出書家楷書紮實的過硬功力。
書法學習的步驟及間架結構簡述:
學習書法確實應遵循一定的次序和步驟,以收取好的功效。清康有為指出:「學書有序」。他把這個「序」作了個排列:「必先能執筆」。這是基礎、是根本。「先從結構入」,橫平豎直,求的字體方正,再講究向背、往來、伸縮的筆勢。接著,再講分行、布白的章法。至於臨古碑,主要是從中領悟前人結字、章法的學問。最後,要想得到行筆提頓、方圓的妙用,還得去尋求「秘藏驗方」。如此練習下去,久而久之,字的骨肉、氣血、精神都完備了,即可以「成體」了。「成體」之後,才有所謂「意態」可言。
間架,或叫結字、結體、結構,都是講字的骨架、字的點畫的安排。字的點畫位置安放不好,其它都談不上了。所以,前人教初學者,應先從字的間架學起。明董其昌《容臺集》指出:「欲學書先定間架,然後縱橫跌宕,惟變所適出。」先把字的間架結構學好,在此基礎上,放意揮灑,追求變化,也不至偏離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