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我們選擇了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南部,是中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與黃土高原西部過度地段,是藏、漢文化的交匯帶,是黃河、長江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
第一次帶著Evan上高原,還是做了挺多的準備,查閱了當地的氣候以及孩子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總之,沒有想像中的困難,而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一直是被大人低估的。
整個行程8天7晚,全程包車自由行(自駕的話,路況也都還不錯,包車主要是為了有更多的精力去帶娃和拍攝),去的都是甘南最有特色的幾個景點,比較隨性,因此部分人多而又興趣不大的景點我們僅僅是路過,而將更多時間和精力安排在感興趣的地方。
(大致線路圖,黃色圈圈是經過的點)
D1:上海 - 蘭州
D2:蘭州,劉家峽,臨夏,拉卜楞寺,夏河宿
D3:夏河,尕海,桑科草原,郎木寺宿
D4:郎木寺,花湖,諾爾蓋草原,唐克九曲,唐克宿
D5:唐克,扎尕那宿
D6:扎尕那,合作宿
D7:合作,米拉日巴佛閣,甘肅博物館,蘭州宿
D8:蘭州 - 上海
交通:蘭州進出,大交通是飛機往返;蘭州至甘南地區,包車(含司機)。
住宿:暑假屬於甘南的旺季,提前1個月以上預定,民宿+酒店。郎木寺、扎尕那等地有一些特色民宿很不錯,可以關注。
餐飲:麵食、牛羊豬肉為主,新鮮蔬菜不多,口味一般,至少沒有我特別難忘的美食出現。
衣物:高原地區早晚溫差較大,高海拔空曠的地方風較大,因此帽子圍巾、太陽鏡防曬霜不可少。這個季節,短袖+衝鋒衣是比較合適的。
高反:平均3000多米的海拔,不高也不算低,在3500米左右,稍微劇烈的運動(如爬坡、上樓)會感覺到氣虛;高原低氧環境下,容易頭痛,建議多喝水、注意保暖、多休息、並適當降低活動的速度和頻次,對高原特別敏感的,建議出發前10天左右服用抗高反藥物(如紅景天等)。
攝影:本次攜帶4機3鏡,分別是5D3、RX100、Gopro Hero5、DJI Mavic Air,鏡頭是佳能的16-35mm、70-300mm、50mm。附件:三腳架、定時快門線、ND8\ND1000方片濾鏡及支架、強光手電、筆記本電腦、移動硬碟、讀卡器、以及一堆充電器。
晚上19點半的飛機,上海浦東~蘭州中川,差不多在23點落地,從機場到蘭州市區有70公裡左右的路程,到酒店已是凌晨… Evan每次上飛機的第一件事就是閱讀安全須知。
外面已是一片漆黑,只有機翼上的航行燈閃爍著。翻翻雜誌,打發無聊的飛行時間。
第二天清晨,我們早早收拾好行李,在8點鐘準時出發,今天的目的地是夏河的拉卜楞寺,途徑臨夏回族自治州、劉家峽水庫。
劉家峽位於甘肅永靖縣境內,黃河劉家峽水利樞紐工程面積達130多平方公裡。劉家峽水庫(今名炳靈湖),蓄水57億立方米,灌溉1500多萬畝農田,每年將超過57億度的強大電流,送往陝西、甘肅、青海。
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水庫大壩處有電廠和劉家峽旅遊公司提供的各式遊船,可乘船直達水庫西南端的炳靈寺石窟,但由於行程較長,興趣並不大,我們沿著水庫開車來到劉家峽大橋觀景臺。
家峽大橋為跨越劉家峽水庫黃河支溝而設,大橋採用536m單跨桁式加勁梁懸索橋,臨夏側邊纜跨度148m,蘭州川側邊纜跨度138m,橋梁全長568m,應該是西北地區最大跨度的橋梁。
傍晚時分,到達拉卜楞寺,這裡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餘人。
拉卜楞寺院的建築粗獷大方,古樸典雅。大型佛殿頂部,均有銅質鎏金法輪、陰陽獸、寶瓶、勝幢、雄獅等。部分殿堂的屋頂有鎏銅瓦和綠色琉璃瓦。整個建築莊嚴巍峨、宏偉壯觀。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氣勢磅礴,有著藏民族獨特風格。
圍牆上停留的鴿子。
這裡大門緊閉的地方,是僧人的住所。拉卜楞寺整個寺院坐北向南,佔地總面積86.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餘萬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學院、16處佛殿、18處昂欠(大活佛宮邸)、僧舍及講經壇、法苑、印經院、佛塔等,房屋不下萬間。對這裡的第一印象就是大,非常大!
寺內縱橫交錯,有很多土路,一陣風吹來,漫天揚塵,如果是雨天,就會變得滿是泥濘。
在偌大的寺院裡漫無目的地走啊走~
這裡的喇嘛(喇嘛(音譯自藏文:བླ་མ,藏語拼音:lama,威利:bla-ma),藏傳佛教術語,意為上師、上人,為對藏傳佛教僧侶之尊稱。)年齡差距很大,有10來歲的小喇嘛,也有年近古稀的老喇嘛。由於常年遊客不斷,喇嘛們並不怕生,但也不算友好,他們看遊客的眼神,和遊客看他們的眼神一樣,很多時候都是異樣的、好奇的、冷漠的…
下了課,疾馳回家,這一抹紅,像一團移動的烈焰,呼嘯而過。
像色達佛學院一樣,拉卜楞寺也有自己的學堂,這裡是喇嘛們的學佛修身之地,也是日常生活之所。我們作為遊客參觀者,對它們的生活方式、派別稱謂並不熟悉,僅僅是探奇,讓Evan知道,這裡的和尚叫喇嘛,這裡的風俗不一樣!
一陣風吹過,喇嘛的袈裟迎風飄了起來,連拍了好幾張,這張的背影最好看。
在路上玩球的喇嘛。
拉卜楞寺最外圍是世界上最長的轉經長廊,據說周長有3公裡還多,由2000多個大大小小的轉經筒組成,而且還在擴建中… 我想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既能轉經又能健走。
這是Evan第一次摸轉經筒,對孩子來說並不懂轉經的意義,更像是好玩的大陀螺。
在我們參觀期間,有很多這樣赤誠的佛教徒。
寺院裡的藏香豬,又名「琵琶豬」,被稱為「喝泉水、吃山珍」長大的脂肪型豬種。皮薄,肉質鮮美豐腴,營養豐富,是藏民喜愛的食物,不知道喇嘛們吃不吃…
傍晚,我獨自一個人來到拉卜楞寺前山的觀景臺,可以看到寺廟的全景,這裡離我們住的地方有2公裡左右,山坡上風很大,由於日落的方向被山體完全遮擋,並沒能拍到。
第3天的目的地是郎木寺,途徑尕海、桑科草原,上圖是桑科草原溼地的航拍圖。桑科草原屬於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積達70平方公裡,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作為途中的景點,我們在短暫停留後繼續趕路。
在國道上,牛羊馬等牲畜走上機動車道是常有的事,而且它們往往不緊不慢,閒庭信步,等著司機們給他們讓道。
途徑一片油菜花田,再一次停留歇腳,甘南的美美在路上,相比某些不知名的景點,我們更傾向於在途中、在人少的野外駐足停留,去靜靜感受沿途的美。
夏季,這裡的山都被一層綠毯給包裹著,放眼望去,藍天、白雲、綠地,非常養眼,在這樣的環境下,想近視都難。另外,我們沒有去尕海,兩個原因,一是遊客太多,興趣減半;二是美麗的山河湖海見多了,對這裡興趣並不大。
下午3點左右,我們到達郎木寺,丁麻麻見到一間自己姓氏的賓館,合影留念。我們住在郎木寺印象賓館,這家賓館後院便是開闊的山地,景致非常不錯,牆裂推薦!
郎木寺具體是一個地域名稱,它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下轄的郎木寺鎮和四川省若爾蓋縣紅星鄉下轄的郎木寺村。郎木寺同時也是四川格魯派寺廟達倉郎木格爾底寺的簡稱。在郎木寺溝裡有兩個隔河相望的寺廟:一座是四川的達倉郎木格爾底寺,另一座是甘肅的賽赤寺。我們去的是四川的那個,上圖的小男孩,是我們請的當地小導遊!
小導遊其實並沒有和我們介紹太多,他只有10歲,卻和Evan差不多高,每做一單收取20元,他的目標是每天賺100,我們是他這天接的第二單,目標完成率40%。雖然不是正規的導遊,但給Evan做個臨時玩伴,還是很不錯的,小導遊對相機很有興趣,對相機內拍攝的照片更覺好奇。
相比拉卜楞寺,我更喜歡郎木寺這裡,感覺更古樸,更純粹,也更生動。
四川境內的郎木寺有山有水,一個小男孩在水渠內玩水。
郎木寺的喇嘛。
在後山的大峽谷這裡,喇嘛們盡情嬉鬧玩耍。
小導遊帶我們來到一處泉水旁,他說這裡的水是聖水,可以直接飲用。
又臨近落日,遠處的山崖是紅石崖,建築在日光的斜射下熠熠生輝。我得趁著日落前趕回賓館拿無人機。
原路快速返回出口,迎面走來2個小喇嘛,放低了相機盲拍了一張。
兩個小夥伴沿著水渠一左一右,水渠內放了一根小木桿,隨著水流順勢而下,像小船一樣跟隨這我們到達出口處,這是小導遊們的娛樂項目。
回到賓館,太陽剛剛好,升起無人機,航拍了一張紅石崖日落。
賓館後院的方向,也是日落的方位,航拍後拼接的全景圖。
這張是下午剛到賓館的時候,在賓館的房間內架起相機拍延時的工作照,邊拍邊躺著休息,很愜意!
本想著夜晚拍個星空延時,無奈月光太亮,雲太多,只能放棄星空了。
第4天,目的地唐克黃河九曲,早晨睡了個懶覺,繼續趕路!
看多了滿是綠草的山,頓時覺得有石頭的山,才叫山,才更威嚴。
前方200米,進入唐克鏡內。
通過14座自動扶梯,可以輕鬆到達唐克九曲黃河的360°觀景臺,我們到達景區的時間是下午16點半,離日落還有3個半小時,所以並不急著上去。
為了在高點等待日落,我們並沒有去走長長的棧道,而是在觀景臺上苦熬了2、3個小時…,傍晚,牛逼的天氣終於出現了,九曲黃河是這次甘南行程中最震撼的一站,不是因為景點,而是因為好看到爆的天空渲染了眼前的景色。遠方的這場陣雨,一路往右飄著,持續了近20分鐘(上圖的渣畫質GIF是示意圖,請關注甘南行視頻發布)。
拍攝的同時,用手機給Evan小弟到此一遊留念。
長焦拍延時,由於人多,三腳架不方便展開,只好放置在欄杆上拍攝,右手按著相機,感受著近4000米海拔的凌冽大風。
藏民結合黃河上遊的地形、景觀,將上遊諸河段取了有特色的名稱,如卡日曲、約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瑪曲、析(賜)支、河曲、九曲、逢留大河等。藏語稱「河」為「曲」。俗語說:「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這「九曲」就是唐時對貴德以上黃河段的稱呼。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而最美的自然景觀要數這裡的第一灣和壺口瀑布,壺口瀑布我們已經在前年去過。
觀景臺的另一個方向,山巒迭起,是此起彼伏的高山草地,斜陽以西,立體感十足。
夕陽光線下的九曲黃河,蔚為壯觀,此時此刻的觀景臺上,已是人山人海。
落日光線的照耀下的一大坨積雨雲盤旋在我的視野前方。
這是一張此時此刻的全景照。
最後一抹光線,完美。
晚上20點多,太陽終於落幕,感謝老天安排的這場視覺盛宴。
第5天,繼續下一站,從唐克至扎尕那,今天行程200多公裡,但爛路很多(很多地方在修路),走了近5個小時,是整個行程中最不好去的一個景點。
見到扎尕那的大招牌,進去還得20多公裡,藏得夠深。
如果前方有車,就這樣一路跟著吃灰……
辛苦一路,終於見到扎尕那景區內的山峰了。
我們在中飯和晚飯之間的時刻墊了墊肚子,隨後就前往景區內的觀景臺(註:扎尕那有好多個觀景臺,景區內收費10元(這不是門票,屬於環保費,感覺這裡未完全開發和商業化,外圍的道路、房屋都在建設中,可能以後會正式收取門票),其他幾個觀景臺,如達日村的日出觀景臺等,都是免費的)。上圖是下午的光線,山腳下的房屋就是扎尕那的村落,如今基本都做民宿/酒店。
正式介紹一下扎尕那:扎(za)尕(ga)那是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西北30餘公裡處的益哇鄉的一座古城,藏語意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巖壁構築。這裡山勢奇峻、雲霧繚繞、宛如仙境。
爬上長長的棧道,到達頂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山谷。
Evan給我們拍的合照,廣角鏡頭應用的很到位,把自己也拍了進去。
用無人機拍攝的扎尕那全景。
臨近傍晚,雲層越來越厚,我隱隱感覺今天的落日大餐要黃了。
沿著棧道一路往下走,打算在半山腰的位置拍延時。半道上,為Evan麻麻在拍了一張。
在半山腰找了個合適的位置,架了三腳架10s延遲拍了一張全家福。
送你一朵花(手機拍攝)。
不出所料,我等到臨近20點,厚厚的雲層始終沒讓太陽灑出一絲光線,略有失望,或許好運氣在唐克的那天全用完了,看著厚重的雲層,也預感了明天不一定會有日出。
第6天的一大早,我獨自來到了達日觀景臺(距離山腳約4.5公裡山路,我在半道上搭了一輛上山的車跟了上去)。
可惜大霧瀰漫,不過觀景臺上已擠得滿滿當當。
等了一會,右側的大霧慢慢散開,但遠處依然深不可見。我沒有再繼續停留,那些執著的人們依然在山頂守候著,我卻沿著村民指的山路,走了下山的捷徑。
在接近第二觀景臺的位置,可以清晰的看到腳下的村莊,卻不見山頭,但至少比在山頂上苦等好了很多,我在這裡期待著太陽露臉,但最終還是落空了~
繼續往山下走,雖然沒有什麼光線,但這一片綠足以讓我心曠神怡。
沿著山路走到住的地方,吃完了早飯,才看到遠處雲遮霧繞終於露出了山頭,此時離日出已經過了1個半小時。
雲層依然比較厚重,陽光也是若影若現。
中午前,我們離開扎尕那,前往合作市,甘南的行程將在合作結束。出去的山路依然不好走。
合作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這裡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處,東連卓尼縣,南靠碌曲縣,西接夏河縣,北臨臨夏州和政、臨夏縣,距省會蘭州226公裡。在合作市我們參觀了米拉日巴佛閣,隨後就在賓館內休息。
第7天,回到蘭州市,天氣不算太好,時不時飄著小雨,自我們出了扎尕那以後,甘南的天氣也不如前幾天那麼好了… 我們到達蘭州後參觀了甘肅省博,這是帶Evan參觀的第3個省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收藏有歷史文物、近現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標本約35萬餘件,常設陳列包括:「甘肅彩陶」展廳、「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展廳、「甘肅古生物化石」展廳。
Evan對這些古生物化石比較感興趣,有些是在書本上見到過的。
黃河象化石是我們最喜歡,也是最震撼的一件展品。黃河象屬長鼻目真象科劍齒象屬,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一種大象。經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發掘、整理和研究,科學家根據它的形態特徵和發現地點給它取名為「黃河劍齒象」,因發現於黃河流域被人們俗稱為「黃河象」。它身高4米,體長8米,象牙長達2米多,好像兩把長劍,所以又叫劍齒象。
展館內巨大的轉經筒。
中國山川壯麗幅員遼闊,大西北更有著無限的風光和優質的文化資源,蒼天厚土養育你我,養育了無數的炎黃子孫… 每一次看到國內的大好山河,都希望這樣的美能夠延續世代,作為中華兒女的自然瑰寶永遠留存,而每次看到或聽到景區因環境破壞而關閉,看到很多自然景點被注入大量的商業資源就覺得悲哀。甘南一路,看到路上很多寫著倡導全域無垃圾的標語略感欣慰!從自身做起,愛護地球,才能讓我們走的更遠。最後,請關注《甘南行》延時+航拍視頻。下一站,再見!
若喜歡,盡請分享、轉發、點讚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