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裡有許多非常厲害的武功,像大家熟悉的降龍十八掌、凌波微步、九陰真經、小無相功、北冥神功等等,特別是《天龍八部》一書簡直就是各種絕頂武功的大集合,一種比一種厲害,一種比一種牛逼,令人目不暇接。
《笑傲江湖》裡也有一種非常厲害的武功,叫《葵花寶典》,只要練了這種神功,就可以橫掃武林、獨步天下。小說裡沒有一個人完整地學習到《葵花寶典》,只有東方不敗一人學到《葵花寶典》的一小部分,但也就這一小部分,讓東方不敗僅憑一根繡花針就可以輕鬆對付任我行、令狐衝、向問天、上官雲四大高手的圍攻,要不是楊蓮亭被任盈盈要挾,分散了東方不敗的注意力,令狐衝等四個人肯定必輸無疑。可以想像《葵花寶典》的武功有多厲害。而根據《葵花寶典》的殘篇又只是經人回憶很不齊全的《闢邪劍譜》都令武林人士趨之如騖,嶽不群練習《闢邪劍譜》後,立刻就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左冷禪,奪得了五嶽盟主之位。
可以說,《葵花寶典》是一種非常駭人的武功,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江湖上的認為的武林絕技。但這種武功有一項非常令人遺憾的缺陷。《闢邪劍譜》一書的主人是林平之的曾祖父--林遠圖,憑藉著闢邪劍法名震江湖。但他的後代都是武功平平,到林平之的父親這裡,差點被青城派滅門。
大家肯定非常疑惑,闢邪劍法如此厲害,林平之的父親武功卻連一個江湖普通高手都打不過。這些疑問直大家了解到呆在「閨房」裡的東方不敗,練了闢邪劍法的嶽不群之後,才漸漸明白。
大家都知道《笑傲江湖》是一部隱晦的政治小說,裡面寫的每一個人物,甚至每個情節、每樣武功都有自己的含義。那麼金庸到底想用《葵花寶典》來隱喻什麼呢?
這個我們得從東方不敗這個人身上來尋找答案。東方不敗是魔教的教主,是整部小說的重要人物。但這麼個重要人物,在小說的前三十章,東方不敗都沒露面,都是只聞其名,不見其人。此人掌握了天底下最厲害的功夫,卻常年躲在「閨房」裡繡花。令人非常不解。
東方不敗是魔教教主,又掌握著天底下最厲害的功夫,可見他是最權威的,最有權力的。在這裡,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我覺得《葵花寶典》只能理解為「權力」,或者理解為「地位」。而且這個權力還是相當高的權力,因為能夠練成葵花寶典與闢邪劍法的人少之又少。
每個練習《葵花寶典》與闢邪劍法的人必須自宮,隱喻著得到最高權力的人必定會失去一樣非常珍貴的東西,這樣東西是普通人身上都有的,但掌握最高權力的人卻會失去。我把這樣失去的寶貴的東西理解成「善良」,或者說是「人性」。中國有句古語:仁不當政、慈不帶兵。權力的爭奪是極其殘酷的,每個投入到這個鬥爭中的人,特別是能夠爬到高位的人,在殘酷鬥爭中,必須捨棄仁義道德、人性良知,只有練就了鐵石心腸、心狠手辣,才能得到最高權力。
金庸把最高權力比喻成葵花寶典與闢邪劍法,多少人對它夢寐以求,但許多人只看到它美麗的一面,卻沒看到這美麗背後的血腥與殘酷。每個得到最高權力的人,都與普通人不一樣了,他們的思維、想法以及行為上都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表現。
不過,金庸本人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作家,在《笑傲江湖》中,幾個練了《葵花寶典》、《闢邪劍譜》的人,東方不敗、林遠圖、嶽不群、林平之,除了林遠圖主動要求後代不要練習《闢邪劍譜》善終外,其他三人最終都死於非命。而且他們一個個都是變得心理異常,親人也因此受累或死或傷。可見,在金庸眼裡,權力這個東西雖威力巨大,卻會給自己或親人帶來傷害,而且是很嚴重的傷害。
《葵花寶典》到底隱喻什麼?各位讀者可以可以留言交流一下,歡迎發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