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瓷娃娃」,你可能會想到桌球女將「福原愛」。
每當輸了比賽後,「福原愛」總是會大哭一場,就像一個受不得委屈的「瓷娃娃」,惹人喜愛又憐惜。
不過,這次社長提到的「瓷娃娃」可不是一個愛稱,而是用來形容一種叫脆骨症的病。
但脆弱的身體沒有摧毀陳小萍,反而錘鍊了她樂觀熱情的靈魂。
她曾駕駛電動三輪車,歷經50多天,一路行駛到西藏拉薩,被當地殘聯人士稱為「奇蹟」。
而令人感到心痛的是,這個已經攀上了「世界屋脊」的姑娘,卻最終倒在了一個人行道的入口斜坡。
她曾駕駛輪椅走天涯
卻逝於家門口的人行道
在家人和朋友的眼裡,小萍是個比任何人都更熱愛生命的人。
雖然一生下來就不被老天眷顧,但在家人的細心照料下,小萍頑強地活了下來。
樂觀的她不僅學會了自理,還通過各種途逕自學了普通話。甚至可以幫父母看便利店、做微商、玩直播。
2020年初,通過直播,小萍結識了同樣身為殘疾人的張溢、周友明。
三人相見恨晚,於是決定共同成立「助殘三劍客」,通過自身行動號召殘疾朋友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
在握手世界創始人江文山的支持下,他們發起了助殘第一季公益活動——相遇布達拉宮。
歷經50多天,三個人靠著輪椅一路行駛到了西藏拉薩,被當地殘聯人士稱為「奇蹟」。
「在殘聯工作30年從未見過這樣身體的瓷娃娃能夠到達拉薩,但『輪椅上的小仙女』做到了。」
西藏之行讓30年來從未出過遠門的小萍,看到了家門口以外更廣闊的世界,這讓她更堅定要將這個活動進行下去。
「我是飛輪小仙女,我走的每一步都很艱難,但我會堅持走下去,幫助更多殘障朋友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綻放人生……」
之後,他們又去了海南、湖南、廣西,用輪椅行走了上百個城市。
小萍也用自身的成長經歷,不斷的激勵著躲在黑暗中的人們勇敢活出自我。
可誰也沒料到,這個渾身散發著光芒的小仙女,最終卻倒在了深圳的街頭。
1月11日,小萍在前往地鐵站的人行道斜坡上不幸摔倒。
西藏之行上萬公裡都沒問題,卻被一個不完善的無障礙坡道奪走生命,實在太令人心痛。
在這個原本暢通無阻的坡道上,幾個路墩擋在了中間,路面被弄的坑坑窪窪。
事故發生兩天後,當地市政部立即門對涉事原石坡道做了整改。
可對小萍和她的家人來說,這次整改來的晚了些.
其實這已經不是國內第一起因為無障礙設施造成的死亡事故了。
一年半之前,「截癱者之家」創辦人文軍在考察無障礙設施時,也因同樣的原因意外離世。
無障礙事故的頻發,背後暴露的其實是整個社會對殘障人士的態度問題。
家住淮海附近趙女士,因下肢殘疾,每天需要乘坐輪椅到市場裡買菜。
可是卻因為路上安裝的隔離樁,使她不得不繞路而行..
城市裡一座座高樓正在建起,但城市道路中的無障礙設施和導盲系統卻遠遠不夠完善。
很多的道路設計隨便的讓人無語,光是一些盲道就能把人逼上絕路:
除了盲道,還有這種形同虛設的無障礙通道.
而正是這些形式主義的道路設施,給殘疾人的生活帶來了不便,甚至因此喪命。
走進特殊群體
走進特殊空間
據調查數據,中國現有殘疾人總數為8296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比例的6.34%。
但因為外界環境對這個特別群體並不足夠友好,他們往往都被「保護」在家裡。
人們行色匆匆,街頭車水馬龍,城市越來越發達,可殘障人士的出行機會卻並沒有多起來。
無障礙設施的稀缺是阻礙中國殘疾人不願意出門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海、深圳、溫州等城市曾效仿過國外的無障礙設施,斥巨資安裝了有聲紅綠燈。
可很快就收到大量居民投訴稱提示聲擾民,最後這個無障礙設施也沒能在國內順利推行開來。
同時,來自四面八方的「抨擊」和「嫌棄」也讓他們的出行變得越來越難。
去年,盲人博主@盲探-小龍蛋,在網上分享了他日常生活的一些遭遇。
他只是如實表達著:諸如盲道不好走、電梯沒有語音提示、按鍵上也沒有盲文等等,希望公共設施能更方便殘障人士出行。
「城市就是為正常人服務的,盲人外出太麻煩,就不好出去了嘛。」
看到這一個個冷漠又惡毒的評論,別說是博主,社長看到都已經覺得感到十分不舒服。
一個普普通通的盲人,渴望自由出行,這又有什麼錯呢?
實現出行自由
艱難但並非不可能
其實殘障者面臨的障礙並非來源自身的損傷,而是有障礙的環境。
「那些堅強而勵志,但仍逃不過命運悲慘的殘障人士背後,是一個有缺陷的社會。
它任何不能接受多樣的生命樣態,不能認可生命多樣性的價值。
每個人都終會有老去的時候,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拄杖而行。
假設那時的道路平穩、完整,我們行走的底氣是不是都更足了呢?
所以,我們為殘障人士們發的每一聲,其實都是在為我們自己鋪路。
不要再讓那些無障礙設施,反倒成為殘障人士的「重重障礙」。
更希望那些殘缺的身影,不再成為城市中躲起來的「隱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