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返回,東莞正迎來最關鍵的時刻。
面對嚴峻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東莞守不守得住?東莞有沒有足夠的床位?醫護人手是否充足?面對未知的病毒,醫護人員有沒有決勝的信心和勇氣?
而更令人關注的是,與東莞龐大的人口基數,東莞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數一直較少,一些地方人口比東莞少,確診病例卻比東莞多,東莞有沒有打「埋伏」?
東莞市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東莞市第九人民醫院院長潘海恩直面疑問。潘海恩擁有25年黨齡,2014年臨危受命籌建九院,去年9月才接管建設中的院區,醫院尚未交付使用就迎來了「大考」。
確診病例少,但沒「埋伏」
記者:與東莞的總人口相比,東莞目前確診病例並不算多,有些人猜測是不是有些病例還沒有報上去?
潘海恩:省裡也這樣問過,為什麼東莞病例這麼少?實際上,東莞從來沒有打過「埋伏」,作為一個外來工聚集的城市,春節期間東莞本來就沒有多少人。在東莞工作的湖北人不少,但大部分是產業工人,過年都回家了
記者:所以,東莞目前確診病例少是真實的數字。現在做這麼多準備工作,也是為外來務工人員返工潮做準備?
潘海恩:是的,現在主要就是防控復工潮。返回東莞的這些人,就怕他們來東莞時剛好是感染的窗口期,在那邊發現不了,回到東莞再傳染給別人。有的人回來前已經在家隔離14天了,但不能說他過14天就萬事大吉了,萬一哪個汙染源汙染了他,又得重新隔離。
全市已準備了2000張床位
記者:東莞正迎來返工潮,這對疫情防控帶來很大的壓力,你們作為全市的定點收治醫院,現在床位充足嗎?
潘海恩:我們這個醫院本來是2020年底才交付使用的,從去年9月接管至今半年還不到,也只能趕鴨子上架了。我們尚未投入使用的呼吸樓、消化樓年前已建成毛坯,現正在加緊這兩棟樓的內部改建,儘快做一些簡易的病房,預計在一個月內能做出480張床位來。我們是「寧願病床等人,不要人等病床」。
記者:一個月內做出480張床位後,你們醫院總共會有多少床位?
潘海恩:我們之前7天建成的防控疫情備用病房有200張床位,醫院現在使用的兩棟樓有差不多300張床位,這樣算下來,我們醫院總共就有近1000張床位。另外,東莞兩家鎮街醫院作為後備醫院還準備了500張床位,4家區域中心醫院每家醫院準備100張床位,這樣全市就準備了差不多2000張床位。而全市預計可設置隔離病床達到4393張,醫護人員、醫療設備相對充足。
近期收治的病人明顯增多
記者:目前,在你們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夠不夠嗎?
潘海恩:到現在為止,年三十全市抽調過支援的人員暫時還夠用,現在醫院上班的有215人,其中醫生85人。這些醫護人員從年三十忙到現在。我們有輪換的想法,但目前還沒開始輪換,因為我們早期的病人不算多。
最近一周,收治的病人明顯多起來了,確診的都住在這裡,有一些疑似在做核酸檢測等待結果的也住在這裡,好幾個病區新開了。有人進來,陸續也有人治癒出院,漸漸出院的患者會越來越多,醫護人員也越來越有信心戰勝病毒。
記者:這是不是說,這個病似乎治療起來並不難?
潘海恩:也不是,我們之前還在討論,一定要注意重症病人,這個病進程很快,尤其是要注意給病人吸氧,加強供氧,配合其他藥物、中醫,還有抗病毒治療,多管齊下,這樣效果好一些。
治療的同時,我們也在加緊對現有普濟樓的改建,原來三樓、四樓是普通綜合病區,沒有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想方設法搞了幾天,終於改建完成了;10樓也正趕工,改造完成作為普通ICU來使用,這樣病情偏重的患者,就可以在這裡先想辦法救治。
醫護很有信心,沒有人怕
記者:一下子挑起這樣的重擔,醫護人員精神狀態怎麼樣?
潘海恩:還好,全市人民這麼支持我們,兄弟醫院送了很多物資給我們,社會熱心人也捐款捐物,從來沒試過這種感覺,我們都很受鼓舞,大家都過得很充實,不覺得累。而且,很多部門現在都是一路綠燈,主動靠前給我們辦事,保障做得非常好。
對於醫護人員的生活,我們也是想方設法在改善條件。一開始住醫院的宿舍,年三十的動員會後馬上去包了酒店,當時想爭取一人一間,但那個時候條件差一點。現在正在爭取一人一間,讓醫護人員住得舒服點。從酒店來回醫院,我們也有包車;餐標也提高。
在人文關懷上,我們醫院中有的醫護人員如果是「雙援」家庭,比如丈夫去援非,或者去武漢援助的,我們就儘量不安排她在特別辛苦的崗位了;還有懷孕的護士、還在哺乳期的醫護人員,也儘量給予一定的照顧。
記者:這個病毒傳染性這麼強,醫護人員沒有怕的嗎?
潘海恩:我們這些醫護人員都很好,都很有信心,沒一個人怕,我們院感覺這麼一塊做得非常好,大家防護做到位,都不會擔心。有兩個懷孕的護士原先在病區,我們要調她們的崗位,她們還不願意,「你不出來,我們要承擔罵名」,說到這個份上,她們才噙著眼淚同意。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汪萬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曾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