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格鬥 中華武術的新長徵

2021-02-15 國家地理中文網
框哥說:「格鬥貫穿著人類歷史,見證社會文明的演變與人類自身潛力的開發。公元前648年,古奧林匹克運動會中混合了拳擊與摔跤的比賽被視作現代綜合格鬥的雛形;19世紀初,巴西裡約熱內盧的『無任何限制的徒手格鬥擂臺』之風盛行,掀起第一個武道融合風潮,今天的綜合格鬥已成為21世紀體育娛樂產業的領跑者。中國武術、拳擊、日本空手道、泰拳、巴西柔術、摔跤等各種流派的格鬥技巧都可以在這裡毫無約束地各顯身手。而在當代文明社會,這些中國的『俠客』們又行走在怎樣的『武林』之中?(Fans互動請加微信號:huangkuangdili)

撰文: 沈誠

攝影:肖詩白

  

  張鐵泉靜靜地躺在擂臺中央,聚光燈下臉色蒼白。日本埼玉競技場的數萬觀眾在歡呼,剛將張鐵泉擊倒的田村一聖狂跑著向家鄉父老致謝。20秒前,田村一聖對張鐵泉拋出兩記右拳,第一拳打在張鐵泉左臉,第二拳砸在他的左耳根部——砸穿了左耳鼓膜,也宣告了比賽的結束。這是2012年2月26日在日本東京的埼玉超級競技場舉行的綜合格鬥冠軍賽(UFC)。

混著鮮血的手臂緊緊勒住對手頸部動脈,這個裸絞動作足以令人在數秒內暈厥,成王敗寇,這就是綜合格鬥。

  

  綜合格鬥(Mixed Martial Arts)意思是「將各種武術融合」。1993年11月12日,第一屆UFC在美國科羅拉多舉行,拳擊、日本空手道、泰拳、巴西柔術、中國武術、摔跤等8個流派的選手在不分體重、沒有規則、無時間限制的八角鐵籠內決出「最強冠軍」。這種新穎的格鬥形式讓人們瘋狂,隨著規則的完善和級別的細分,UFC發展為世界上最成功的MMA賽事,2010年付費電視總收入超過4億美金,當初一個異想天開的創意如今已是一項價值連城的生意。MMA倡導兼容並蓄,在這裡,人們不在乎流派歷史長短,也不細究一招一式的傳承脈絡,沒有禁忌,沒有定式,唯一的標準就是擊敗對手。

走下擂臺,綜合格鬥運動員很難運用自己的搏擊技巧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有些人在退役後做起了私人保鏢。

從民工到冠軍的草原狼

  張鐵泉被人們稱為「草原狼」。他笑起來露出一口白牙,明亮有神的眼睛顯得更小,很難想像這個常咧嘴憨笑的內蒙古男人在綜合格鬥擂臺上的勇猛。

  張鐵泉知道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降服對手,他和我講解拿手的「斷頭臺」技術時說:「用手臂卡緊對方喉結,身體像刺蝟一樣捲起來,手臂和肩鎖緊,用背部肌肉發力。」這技巧因酷似中世紀刑具「斷頭臺」而得名,它不僅能令人窒息,壓迫頸動脈會在短時間內令大腦供血不足而暈厥。這招幫助他26秒擊敗紐西蘭「掘墓人」丹尼爾,帶著16場連勝的戰績邁入MMA的「聖地」——美國。

  1972年11月,32歲的李小龍入選《黑帶》雜誌名人堂,他提出的「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摒除門派偏見,力求自由無羈」的截拳道思想催生了MMA 運動,UFC總裁達納•懷特稱李小龍為「MMA之父」。國人為此自豪的同時也盼望著UFC鐵籠中能出現中國面孔。2010年10月1日,同樣32歲的張鐵泉成為第一位出徵UFC旗下WEC鐵籠賽的中國人。

  這天,科羅拉多州1stBank體育館內響起了呢喃般的神秘音樂,如風吹過大地,又如動物低語,這是來自蒙古的呼麥,張鐵泉將其作為自己的入場樂,還未露面就吊足了觀眾胃口。鐵門關上之後,張鐵泉不到3分鐘就以「斷頭臺」動作令比他高半頭的加爾薩拍墊認輸,獲勝後「草原狼」仰天長嘯,首番亮相令人驚豔。4個月後的雪梨Acer Arena穹頂體育館,張鐵泉在UFC首秀中再施「斷頭臺」絕技,48秒絞暈傑森•萊因哈特。張鐵泉在UFC的勝利也讓MMA在中國升溫。


格鬥組圖

  

  1978年7月25日太陽升起時,張鐵泉出生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他的蒙古名字「蠻多合」意即「升起」。草原文化崇尚強者,「摔強漢、馴烈馬」是張鐵泉從小的夢想,見他摔跤練得不錯,教練推薦他去自治區體工隊,可高額費用令他望而卻步。在家種了兩年玉米之後,21歲的張鐵泉給父母留下一封信,懷揣20元錢踏上了前往呼和浩特的火車,「當時家鄉的貧窮讓我印象深刻,我想走出去改變家人的生活。」在異鄉他當過建築工、在酒店端過盤子,艱難時身無分文,靠著同鄉接濟的50元整整生活了一個月。

22歲是中國運動員出成績的黃金年齡,柳海龍在這一年拿到了「超級散打王」頭銜,張鐵泉的22歲則在蹬三輪送煤氣中度過。打工一年後,在好友戴雙海的力薦下,張鐵泉進入內蒙古體工二隊練散打,趙學軍教練覺得張鐵泉「挺能吃苦、敢拼」,把他學費給免了。7個月後,張鐵泉拿下全國青年散打錦標賽75公斤第三名,從此每月可以拿175元政府津貼。2005年,中國首個MMA賽事「英雄榜」誕生,在教練鼓勵下,練了6年散打的張鐵泉毅然投身其中,此後成為第一個打入UFC 的中國人。從民工到冠軍,即便是編劇都不敢想的劇情,在張鐵泉身上成為了現實。

  32歲對大多數體制內的運動員來說已經到了退役的年齡,張鐵泉的搏擊事業才剛開始。為了給更多有志投身MMA的運動員提供機會,張鐵泉和朋友一起籌辦了「拳天下」拳館,培養MMA人才。

姚洪剛在武林傳奇擂臺上與對手激鬥,戰局間他匆忙望向自己臺邊的教練,期待得到進一步的戰術指點。綜合格鬥並非是莽漢拼力,勝利依賴著一個團隊同心協作。


鬼跤姚的夢想

  

  姚洪剛是「拳天下」的一員,在中國MMA領域他取得的成就僅次於張鐵泉。2011年7 月16 日,即將30 歲的姚洪剛擊敗韓國名將趙南珍獲得「武林傳奇」雛量級金腰帶。姚洪剛與張鐵泉一樣沉默寡言,飽經風霜的臉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得多,他有一個和外表不相稱的可怕外號——「鬼跤姚」,形容他令人難以琢磨的中國跤法。中國跤是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有幾千年的歷史,技法豐富,清代王室曾設立「善撲營」,專門訓練跤手。但這種帶有強烈民族色彩的運動如今卻乏人問津,它不是奧運會項目,從1994年起就被排除在全國運動會項目名單之外。沒有政府扶持,中國跤如一灘滲入泥土的水,沉澱到民間各個角落。

  2009年,姚洪剛練起了MMA,儘管摔跤功底不錯,但沒有人看好他的MMA前途,因為他的生活狀態實在不適合搞搏擊。刻苦的訓練、充足的營養、充分的休息,這個成功模式中姚洪剛只能做到最前面那項。姚洪剛曾獲得河北省民族運動會和北京市摔跤冠軍,但冠軍頭銜無法帶來一毛錢收入,他靠著為飯館守夜每月賺1200元,這不僅是他和弟弟的生活費,還要拿出部分匯給河南老家的父母,白天大強度訓練,晚上無法充分休息,這樣的生活足以令正常人崩潰,姚洪剛卻堅持了3年。

  訓練之外,姚洪剛將精力放在培養弟弟姚志奎身上。弟弟喜歡搏擊,姚洪剛就將他接到北京訓練。「我弟弟比我聰明,其實我很笨,在課上掌握不了動作,回到宿舍一遍遍自己練,志奎一下子就能學會,柔術教練非常喜歡他。但他太聰明了,很容易學會,回家就不願多練,這點要改。」姚志奎已經練了一年多,很快也要踏入MMA擂臺,姚洪剛對弟弟充滿信心。「他會比我有出息,速度很快,雖然力量不如我,但他還小,我希望他將來能打UFC。」

巴西柔術中的地面纏鬥和反關節技術是綜合格鬥比賽的重要組成部分,巴西柔術利用槓桿原理和人體解剖學知識,一次看似不經意的絞殺動作足以令人骨斷筋折。


格鬥者遭遇的現實

  

  一項運動如果有生命,那年輕人就是新鮮血液。

  24歲的李景亮是「拳天下」年輕選手中的佼佼者,被認為是第二個能打進UFC的中國人。來自新疆的李景亮並未像前輩那樣歷經坎坷,他18歲奪得全運會69公斤自由式摔跤銅牌,隨後在散打名將寶力高指點下用4個月就拿到了西安散打爭霸賽84公斤級冠軍,年少得志。對於大級別人才稀缺的中國MMA 來說,剛拿到巴西柔術紫帶的李景亮絕對是潛力股。不過令李景亮傷痕累累的並非擂臺對手,而是這個圈子裡的種種不公。

  為了幫助中國運動員成長,2011年底,UFC資助李景亮在內的5名「拳天下」運動員前往拉斯維加斯訓練,可最終李景亮未能成行。他說:「大使館不給籤證,說我太年輕,沒房沒結婚,怕我一去不回,怎麼解釋也沒用。真挺可惜的,不過我還年輕,一定還會有機會。」這並不是李景亮第一次錯過培訓機會。2011年9月「武林傳奇」邀請美國Team Quest頂尖教練前往西安體院組織集訓,由於某位工作人員從中作梗,「武林傳奇」雛量級冠軍姚洪剛和次中量級冠軍挑戰者李景亮都被排除在培訓名單之外,雖然很難令人理解,可這個不大的圈子裡確實存在敵視。李景亮說:「我們要的並不多,只希望能獲得應有的尊重。」李景亮的聲音裡有一絲不屬於年輕人的疲憊。運動員成績背後遭遇的不公對待,如同綠葉上的蟲洞,顯眼而刺目。

選手們會通過一切極端的訓練方法來磨練自己的體能、力量和意志力,這樣的徒手爬繩訓練非常殘酷,但可以提升選手的握力和核心肌群的控制力。


運動員正在從視頻網站上觀看UFC選手們的最新訓練方法和比賽視頻。


榮譽背後的日常生活

  

  北京四惠一間並不寬敞的房間中,一群年輕人在巴西教練胡伊(Ruy Menezes)的指導下訓練。屋外陽光如赤金灑下,早春氣溫依舊寒冷,「拳天下」館內青年們流汗搏鬥,使100多平方米的房間內瀰漫著若隱若現的熱氣,角落裡靜靜躺著一團帶血的紗布,受傷者仍堅持在場中翻滾。2012年3月,MMAMANIA網站給出的亞洲10強拳館排名中「拳天下」位列第四,不過這改變不了「拳天下」入不敷出的經營現狀。提起這個,一向沉穩的張鐵泉有些坐不住了:「沒想到這麼吃力,一直虧損!我們也見過一些國外贊助商,但人家在中國沒有銷售,不願贊助。」

  相比之下,國外UFC明星選手比賽獎金加贊助,年收入動輒上百萬美金,就連戰績1勝3負的UFC越南裔選手潘南去年總收入都達到15萬美金。張鐵泉頗有感慨:「國外選手除了榮譽還能賺錢,但國內只有榮譽,又累又賺不到錢,很多人放棄了,沒辦法,要生活嘛。」他的話道出了一個無奈的事實:運動員的價值取決於市場,儘管中國有千年的武術歷史,但MMA還沒有獲得主流大眾的青睞。

備戰期間,姚紅剛和安培在必圖拳館進行模擬實戰,為即將到來的比賽做準備。

中華傳統武術的革命

  

  中國有一句俗語:「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眾多流派都爭相標榜創始人一生不敗的傳奇故事。因為無法面對失敗,中國武術越來越少實戰,多停留在表演與各種玄妙的哲學概念之上。不用賭上名譽,也不用流血去驗證技術,只要你私底下模仿動物或昆蟲的動作,並日復一日操練,就能獲得一擊致命的功力,這就是很多傳統武術家告訴人們的。

  上世紀90年代,職業拳擊出現在電視轉播中,但傳統武術將這種只能使用雙拳的運動斥之為「殘疾人的格鬥」,表現得不屑一顧。如今,踢、打、摔、拿無所不包的MMA橫空出世,如同一隻鐵錘砸穿了傳統武術最後的壁壘,從這個洞口人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武林:這裡沒有白衣飄飄放人丈外的老頭,也沒有踏雪無痕的少林寺和尚,真正的武術並不玄幻,MMA擂臺上充斥激烈的拳腳對攻和令人骨斷筋折的貼身纏鬥,粗獷而凌厲。

這股潮流的衝擊下,傳統武術也在醞釀一場變革。

傷病對於運動員來說並不陌生,李子明在比賽中受傷,正在醫院進行康復治療。


比賽結束後,被泰拳肘擊打傷眼角的姚洪剛獨自坐在角落,敷著傷口。


跨越時尚與格鬥的鴻溝

  從《少林寺》到《黃飛鴻》,功夫電影比武俠小說更直觀地塑造了功夫高手形象。2007年吸取MMA動作元素的《導火線》,讓時年44歲的甄子丹煥發了事業第二春,影片中強力抱摔、騎乘式砸拳、十字固等MMA經典動作層出不窮,給一度乏力的功夫片注入了新的活力。  

綽號「中華虎」的楊建平是近年來中國MMA選手中的另類,他正試圖跨越功夫影星與格鬥家之間的巨大鴻溝,他有著明星般帥氣的外表和健美的肌肉,擂臺上如下山猛虎般摧枯拉朽,掀起KO 風潮。楊建平熟諳觀眾心理:「相比結果,觀眾更希望看到不一樣的精彩場面,奉獻一場火爆的比賽是我的責任。」楊建平在比賽中常將對手從胸前拋出,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砸在擂臺上,令臺面與觀眾的心臟一同顫抖;他甚至多次在擂臺上展現出只有武俠小說中才會出現的高難度空翻攻擊動作,將比賽當成一場個人「功夫秀」。相比張鐵泉,24歲的楊建平更符合人們對于格鬥明星的定義:年輕、擁有偶像氣質、對時尚潮流敏感、比賽極具觀賞性,這讓他受到市場熱捧,甚至曾有兩場同期舉辦的賽事為獲得他的出賽權而明爭暗鬥,這也令楊建平成為中國極少數提前邁入富裕階層的MMA運動員。  

「我覺得現在中國最缺的不是優秀選手,而是缺少對搏擊比賽的關注。我希望能在雜誌、電影等更多平臺上展示MMA的魅力,讓人們了解這項運動。總有人覺得搏擊選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我現在努力證明給別人看,四肢發達的人,也可以不簡單。」楊建平緊握的拳頭展示出堅定的決心,「擊倒或被擊倒都只是結果,在精神上我不會退縮,無論狀態如何,只要有挑戰,我都會挺身面對。」

孩子們正在拉伸韌帶,為接下來的巴西柔術訓練做熱身準備,也許中國未來綜合格鬥的領軍人物將在他們之中誕生。


武者的血與骨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動搏擊市場逐漸升溫,此時一場意外卻令形勢驟然急轉。2011年10月31日散打功夫王爭霸賽中,散打運動員上官鵬飛被對手重拳擊中後腦,在醫院躺了42天後與世長辭。體育是一場傷痛與榮譽的拔河,傷痛對運動員來說並不陌生,但它畢竟不像死亡那樣無可挽回。

  一條年輕生命的逝去引發了輿論大地震,有人形容搏擊運動員是「在刀尖上起舞」,甚至有聲音提出廢除商業搏擊。這次聲討中,規則更開放的MMA 自然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不終卻演變為一次MMA 安全性普及的機會。一組數字被擺到大眾面前:1998年到2003年間,賽車比賽平均每年死亡32例,登山共51例死亡,潛水共11例死亡,而UFC開辦18年來死亡率為零,堪稱「比足球更安全」。UFC 看似開放規則的背後,描述禁擊部位和犯規事項的禁令超過30條。

  楊建平在上官鵬飛事件後曾希望以搏擊運動員的身份發起一場捐款,他說:「我對上官鵬飛的遭遇表示遺憾和同情,但因噎廢食只會讓中國搏擊倒退。我會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也希望更多人支持我們。」上官鵬飛用年輕的生命喚醒人們對搏擊選手安全的關注,但禁令顯然解決不了實質問題,你可以阻止公雞打鳴,卻無法阻止太陽升起。完善保障制度,促進市場成熟發展才是唯一的選擇。

  並不充裕的獎金,不可避免的傷痛,中國搏擊選手在一條崎嶇的路上邁步前行。徵途依然遙遠,但遠方已經破曉,穿破雲層的陽光灑在武者的身上,留下一個個溫暖的剪影。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國家地理中文網]

大千世界都在裡面了!!!

相關焦點

  • 世界綜合格鬥冠軍賽正式開啟,中國傳統武術與現代格鬥正面交鋒
    半個月前,在中國香港亞洲電視臺(ATV)演播大廳,"亞洲電視杯"世界綜合格鬥冠軍賽宣布即將啟動。據悉,亞洲電視杯"世界綜合格鬥冠軍賽啟動儀式將在本月16日正式開啟,此次多方力量將合力打造世界級功夫文化航母!
  • 中國武術,如何改變了菲律賓綜合格鬥
    因為萊凱戰隊的成功,越來越多的菲律賓人對中國武術產生了興趣。萊凱戰隊是一支由散打技巧武裝起來的「冠軍隊伍」,從這裡走出了「激情」約書亞-帕西奧、「地心引力」哥傑-艾烏斯塔奎奧、「沉默者」凱文-貝靈剛和「山崩」埃杜阿德-弗拉楊四位綜合格鬥世界冠軍。
  • 武術散打的傳承者!菲律賓綜合格鬥力量崛起
    提到菲律賓格鬥,人們最先會想到的是菲律賓短棍和拳擊世界冠軍帕奎奧。但是在綜合格鬥賽場上,菲律賓拳手正在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而這與中國武術散打息息相關。在菲律賓有兩支著名的隊伍,第一支是萊凱戰隊。1、「山崩」埃杜阿德-弗拉楊「山崩」埃杜阿德-弗拉楊被拳擊冠軍曼尼-帕奎奧稱讚是「菲律賓綜合格鬥的傳奇」。作為ONE 冠軍賽的元老級拳手,他多次拿到輕量級世界冠軍。弗拉揚出身貧苦,兄弟姐妹因為沒錢看病而早逝。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弗拉揚練習武術參加比賽,獲得了獎學金。
  • 河南遠途傳媒全程助力「亞洲電視杯」世界綜合格鬥冠軍賽
    2020年1月16日,「亞洲電視杯」世界綜合格鬥冠軍賽新聞發布會在香港亞洲電視臺演播大廳正式啟動,河南遠途傳媒全程助力。本次大賽由全球首家華語電視臺香港亞洲電視臺(ATV)冠名,中國國際綜合格鬥聯合會主辦。
  • 從中印士兵的打鬥看軍營格鬥術,優選中華武術、慎用巴西柔術
    自不少傳武「大師」折戟擂臺之後,對傳統武術的質疑聲甚囂塵上。對此,現實發生的事情可供參考。中印在邊境發生摩擦,兩國士兵發生打鬥,一名中國戰士一腳飛踹令印度士兵連滾帶爬。誰說武術不能打?正蹬、側踹是中國武術比較推崇的技法,邊防戰士的這一腳,是不是比在搏擊擂臺上牛掰哄哄更有價值?
  • 綜合格鬥
    MMA的雛形可追溯至古希臘角鬥與古中國的打擂,近代巴西的無限制格鬥(ValeTudo)開其先河,隨後李小龍在格鬥理念與形式上的探索為其做出了貢獻,二十世紀末UFC的舉辦標誌著現代MMA正式誕生,新世紀以來隨著UFC、M-1、PRIDE FC等職業綜合格鬥賽事的蓬勃發展,MMA已成為風靡全球的主流格鬥運動。MMA的出現是世界武術發展史上的革命性突破,其使用開放式規則這一創造性舉措對競技格鬥影響深遠。
  • 武術散打VS綜合格鬥對比:比賽規則與裁判職能
    中國散打比賽的規則一直不斷地改進,現行的規則以2004年的《武術散打競賽規則》(試用本)為主。
  • 都說傳統武術不如綜合格鬥,我不這麼認為
    本文宗旨:在生死面前,有規則的格鬥永遠是遊戲。冷兵器時代的功夫什麼樣我們沒有見過,但是故事卻傳下來很多。傳武明明是個傳奇,而被現代人詬病成為騙術,有這種觀點的人我們左右不了,就算放在二百年前,真有傳奇高手的年代,他也不會承認。
  • 「體教融合」視域下中華武術文化發展策略
    從文化的狀態來看,體育更像是一種動態文化,教育則傾向於靜態文化,而中華武術文化便將這兩種文化外顯為實用主義文化,即身體格鬥文化;內化為理想主義文化,即精神思想文化。在「體教融合」理念指導下,中華武術文化的發展既要重視實用主義文化,又要抓住理想主義文化,將體育與教育科學融合,才能並駕齊驅。
  • 綜合格鬥:或是中國體育界又一座金礦
    2016年11月25日,安徽大旭文化傳媒推出的《王者冠軍賽》賽事啟動儀式在合肥隆重舉辦,中國最專業MMA綜合格鬥賽事自此誕生!《王者冠軍賽》旨在通過綜合格鬥和體育文化的交流,使武術從虛幻的武林場景裡走進現實、搬上擂臺,將中華武魂和競技體育相融合,實現傳統武術的傳承和創新,從而使觀眾在「真槍實戰」的過程中重燃義字戰魂,感受競技體育「更高、更快、更強」的非凡意義,同時藉助賽事平臺力拓MMA體育國際產業鏈,利用「網際網路+」探索武術O2O新形態,進而促進武術周邊產業的健康發展。
  • 如何看待綜合格鬥?
    我親耳聆聽過亞武聯副主席村岡久平先生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武術入奧要首選太極拳。追隨曾衛紅學太極拳的日本岡本真由美女士,寧可辭去公職也非要嫁給太極拳不可,每年都要到中國參加「中華武術大學堂」。武術史上套路和技擊「分家」不是始於今日,史書早有記載。
  • 綜合格鬥訓練席捲健身行業
    來自ONE冠軍賽的著名綜合格鬥選手吳庭申和張友良進行了一場精彩的綜合格鬥表演賽,為現場觀眾展現了綜合格鬥的獨特魅力。曾經的綜合格鬥(MMA)「暴力」、「血腥」等標籤深入人心,甚至被稱為「人類鬥雞」,但是隨著近年來諸如亞洲最大綜合格鬥賽事ONE冠軍賽 (ONE Championship)等賽事的崛起,綜合格鬥這項運動逐漸走近大眾視野。
  • 綜合格鬥選手被普通人ko!練格鬥術還有用嗎?
    提到現代防身術,很多外行人可能都會想到跆拳道,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也會給他們報跆拳道培訓班,想要孩子學一技之長順便防身,但是在實戰方面來說現在市場上的wtf跆拳道防身的作用比較小,因此有些年輕人就選擇了像拳擊、綜合格鬥這樣比較激烈的武術,而就在最近英國的一件事情,綜合格鬥受到了質疑
  • 中華武術的實戰如何,跟日本空手道、韓國跆拳道、泰國泰拳,孰優孰劣
    中華武術現代劃分為:競技套路、競技散打、傳統武術、短兵運動等,其中目前最能代表中華武術實戰性的是散打,要是十年前,日本、韓國、泰國,這些亞洲國家,站立式格鬥都是整體水平高過中國的,但是現在散打彎道超車,幾乎可以與自由搏擊、綜合格鬥無縫銜接,整體實力不在泰國之下,更可以用超越來針對日韓來說,如果非要用十年前甚至上個世紀末的眼光來看中華武術或者散打的話
  • ONE冠軍賽亞洲綜合格鬥的引領者
    對於泰國傳奇企業家查特裡.西尤堂(ChatriSityodtong)來說,學習武術是他內心最珍惜的經歷,武術是他最艱難時期的精神支柱,陪他渡過了最困難的日子,教會了他人生準則,將他從最窮困的出身帶向現在的傳奇之路上。他成功後一直想支持並推廣這項運動,他希望全亞洲的人們都能像他一樣體會到武術的魅力,他希望通過武術的交流能將亞洲人民團結在一起。這樣發自內心的想法促使他成立了綜合格鬥賽事組織。
  • 綜合格鬥MMA(mixed martial arts)
    綜合格鬥賽MMA的規則對所有的武技一視同仁,不同武術流派的練習者可以在統一的規則下同場競技。綜合格鬥它本身不是一種格鬥術,綜合格鬥的意思是把各種格鬥技綜合在一起,形成綜合的模式。綜合格鬥一般是由站立打擊技跟地面纏鬥技組成。
  • 2017年首屆全國MMA綜合格鬥錦標賽暨大成武藝中國MMA綜合格鬥超級聯賽選拔賽大成武藝中外挑戰賽新聞發布會
    2017年首屆全國MMA綜合格鬥錦標賽暨大成武藝中國MMA綜合格鬥超級聯賽選拔賽大成武藝中外挑戰賽新聞發布會
  • 近身格鬥(CQC) 綜合格鬥(MMA)
    浙江拳擊健身俱樂部宣傳視頻 綜合格鬥綜合格鬥簡稱MMA,即英文mixed martial arts 的簡稱。比賽允許使用打擊、抱摔、關節技、柔術等各種技術,在以往的搏擊比賽中,處於劣勢的一方可以通過摟抱等技術動作獲得喘息和控制比賽節奏,而在MMA中這恰恰是貼身肉搏的開始,如果不善於地面技的一方稍不留神就會被對方秒殺。
  • 起源與進化——柔術和綜合格鬥
    ​羅伊斯·格雷西(Royce Gracie)在早期UFC(終極格鬥錦標賽)的多場比賽中,與來自許多不同武術背景的格鬥家比賽,成為最初的第一個冠軍,並曾經連續奪冠。這些比賽向全世界證明了柔術的實戰性,讓更多人知道了柔術,這成為這項運動的最重大轉折點之一。
  • 《街霸:對決》×霍氏迷蹤拳:遊戲與文化的深入聯動,中華武術弘揚...
    前期,《街霸:對決》在宣布定檔11月26日的當天,表示將與中華武術進行長線合作,開展中華武術弘揚計劃。在第一期「以武會友」共創活動中,霍氏迷蹤拳以領先的票數拔得頭籌,將與街霸手遊《街霸:對決》來一次中華武術的深入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