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流傳的股市技術分析理論被人們作為分析股市,指導買賣點的工具,但是作為一種工具,如果這種工具停留在事後得出指導性結論的話,那就是典型的馬後炮式工具,這種工具的有效性當然就是非常令人感到滑稽的,這裡我編撰了一個小故事,用於幫助大家更加深入的理解馬後炮式工具。
話說在美國早期西部淘金熱期間,一個剛剛成立不久的金礦企業中,企業老闆為了挖更多的金礦賺更多的錢,於是便投資僱傭了一名號稱礦井大師的技術人員,企業老闆便要求他在北邊不遠處的一塊低洼地上挖掘至少1公裡深的礦井,礦井大師二話不說便用工具挖了起來,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垂直礦井大功告成,於是老闆安排了兩名工人和一臺小型掘進機在礦井下掘金。一個平常的早上,正當那兩名工人準備進入礦洞時,突然一聲巨響,礦井坍塌了,一臺掘進機被埋進了地下,索性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於是技術大師突然大聲叫到:「我早就知道這個礦井會坍塌,因為這裡的土壤並不適合挖掘礦洞!」技術大師就是典型的馬後炮,為啥老闆讓你挖掘礦洞之前你不說,偏偏要到了出事的時候才來說?這就是典型的馬後炮。
「咦?我的指標系統金叉了,是不是該買進了?等會金叉變死叉了,我在等等,咦?指標又金叉了,反覆金叉死叉這會不會是指標鈍化信號?」當股價走了20來天左右,股價暴漲60%,「喔!原來是金叉!」這恐怕就是任何使用技術指標的股民的真實寫照。
作為股市分析工具,技術分析所給出的買賣點提示,更像是馬後炮式的提示,用過技術分析的玩家都知道,當自己的技術指標系統給出第一個金叉買點時,你有時都不敢相信這是買點,因為這個所謂的金叉買點有很大的可能會演變成一個死叉,而什麼時候能100%的斷定這個金叉買點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金叉買點呢?答案就是股價真的暴漲之後,可是問題來了,股價都暴漲完了,這個金叉又有什麼意義?這不就是馬後炮嗎?就像礦井已經塌陷了,你才反過來去解釋這裡的土壤太松不是打礦井。所以這種所謂的金叉死叉買賣系統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關注我,讓你明白真正的投資技術,文章下方的廣告點一點,你會發現和本文一樣的內容,下一篇文章《股市技術指標買賣系統成功的前提無法實現》,注意任何人轉載此文章必須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