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人越來越重視養生,尤其是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健康逐漸下滑。但多數人都是到患了疾病才知道挽救,尤其是運動給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對病情恢復至關重要。
可身邊的一個例子告訴我們:並不是運動越多越好!
張北是一名35歲上班族,因在體檢中得知尿酸高、血壓高,私下開始了運動計劃。原先不怎麼運動的他,開始進行大量運動,幾乎每天都會走一萬步甚至更多。
可還沒走幾天之後就發現膝蓋處疼痛難忍,還有明顯的下沉感覺,這到底是怎麼了?去醫院才知道,軟骨出現了少幅度的磨損,平時要注意讓膝蓋少承重。
每天到底要不要走一萬步?
實際上每日走一萬步是美國人的標準,和我國人不同,我國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每天每人應走6000步,而這6000步是指中等強度運動,也就是說人在運動過程中要感覺到微微出汗,且呼吸是急促的才是中等強度的狀態。
當然,在各種運動方式並不是走路這一種形式。從身體活動消耗量佔總能量的15%來看,成人能量攝入要在1600千卡~2400千卡,那麼全天需要通過運動消耗的能量差不多是240~360千卡。
在運動方式上,中等強度6000步標準相當於快走或慢跑40分鐘、太極拳40~60分鐘、騎車40分鐘、瑜伽40~60分鐘、網球30分鐘、遊泳30分鐘。
那如何看自己是不是有效的運動呢?教大家最簡單的一個測試辦法就是看自己每分鐘的心跳次數,主要分為兩種情況,看看你都符不符合標準:
第一種是健康且體質較好的,心跳可以控制在 120~180 次/每分鐘;
第二種是中老年或慢病人群,心跳大致控制在(170-年齡)~180 - 年齡)。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如果你的年齡在60歲,那麼你在運動過程中的心率要達到110~120次/每分鐘的範圍,就算是合理運動標準了。
另外,在特殊群體上,如有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或者是突發疾病,包括心梗、腦梗等等,還需看自身病情,一旦在運動過程中出現頭暈乏力、嘔吐、視力模糊都要立即停下了,避免加重病情。
對於年輕人,如果你走完一萬步之後感覺身體輕鬆再走幾百米也毫不費力的話,當然還可以繼續。中老年人如果還沒走到6000步就覺得渾身酸痛說明是運動過度的表現,無需再強迫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