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縣,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世外桃源、一片雲霧纏繞的山巒疊嶂、一個有著濃鬱客家文化,被譽為「廣東香格裡拉」的地方。
群青藍飄帶 BY 潘慧恩
然而,能引起國內外考古學家、歷史學者關注的是,這裡還有歷經千年洗禮的古驛道。
新豐古驛道 BY 張京泉
自南粵古驛道項目如火如荼開展以來,在新豐縣石角首次發現了千年古驛道。
說起古道,我們很容易聯想起兩首著名的詩:杜甫的《田舍》:「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雲髻山 BY 新豐縣政府官網
「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
它一般都會涉及一系列的歷史遺蹟、遺存,讓我們帶著對古驛道的神秘嚮往,一起踏上探秘古驛道之旅。
//////////
官方通道,兵家要地
據 1981 年文物普查時考證,遠在新石器時代新豐先民們就已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直至南北朝時期始置縣,取名新豐,意為「物產豐富」,屬南海郡管轄。
新豐境內山高嶺竣,地勢險要,山峰林立,山脈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不便。
魯古河秘境 BY 潘慧恩
據史料記載,在明朝嘉靖年間,以李亞元、朱廷福等人為首的數萬民軍,借著交通閉塞的優勢,先是阻止富商運送物資出境,攔截雲谷船隻,救濟饑民渡過荒災。
後來事件愈演愈烈,直接造成虎山所有屯糧洗劫一空,終釀成暴動。兩萬餘眾被總兵都督俞大猷的八萬大軍剿滅一空。
新豐古驛道 BY 張京泉
隨後至隆慶三年(1569年),河源、翁源、英德三縣部分地方,設置長寧縣,並開始設驛鋪、設驛站 ,配備專人負責接送官方文書。
這是有關新豐縣域內古驛道由來最早的記載。
清代新豐地圖 BY 新豐縣政府官網
明清時期,古驛道主要用於官方文書接送,便於中央政權對地方上的管理,也方便了民眾獲取政治和經濟信息。自古驛道的修建正式完成,在往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長寧人(新豐)過上了一段「長治安寧」的生活。
雲髻古鎮 BY 菲比幸福
商品貿易的往來,也隨之興起。當地的一些農副產品,手工藝品等,源源不斷地運往河源、廣州沿海一帶銷售,置換回一些山間生活的必需品。村民們的衣服從自種自織的「黃麻」,變成了舒適的棉質衣服;夜間靠著蠟燭照明,也換作了洋油燈。
洋油燈
這條古驛道是交通樞紐、貿易地帶、兵家要地,千百年來推動著當地文化、經濟、政治、軍事的發展。
歷史風起雲湧,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最終化作一縷青煙,只有這條古驛道依然綿延至今。
//////////
水西碼頭,五百年見證者
九山半水半分田,一直是境內山地多山的新豐縣的「代名詞」。
由於山路難走,除了官方開通的古驛道外,新豐民間長期以來都更傾向於以水上航運為主。自明朝開始,先後開通了新豐江航道、大席航道等。
出遊 BY 丘委
若是遇上水流湍急處,木船、竹排會停靠在岸邊,再以人力搬運達目的地。因此,至清道光十九年,新豐境內渡口就有5處之多。
水西渡頭 BY 南粵古驛道網
然而時光輪轉,新豐縣現存唯一仍使用的,只剩下了田源鎮的水西碼頭,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附近有一條因水西村而得名的水西古街,時間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駁的印記,曾經的繁華不復存在。古時,這條街道上有數十家小店和客棧,供碼頭上來往的客商吃飯休息。
水西古街遺址 BY 南粵古驛道網
頗有武俠片中俠客茶歇之地,武松當年連續十八碗酒的駐腳酒館,遠遠望去,真有「水村山郭酒旗風」的古畫意味。
穿越五個世紀,時至今日,水西碼頭仍舊保持通航能力和歷史遺留的痕跡。
//////////
千年古道,物華天寶
穿越這條千年古道,我們看到了珠三角第一高峰、具有徽派古鎮風貌的古建築、客家圍屋及客家美食文化在這裡被孕育而起,成為千百年後躋身於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粵菜成員之一。
BY 溫遠琴
是什麼讓這條古道生生不息,這個問題似乎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它所帶給我們的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筆財富。
珠三角地區第一高峰
雲髻山是一座充滿原始與古樸韻味的山,山勢險峻、叢林茂密、瀑布壯美,原生態環境保護得非常好,山中空氣清新宜人,泉水清澈透明,還有鳥鳴不絕於耳,是一片純天然無汙染的淨土。
既有南方山水的鐘靈毓秀,又有北國山嶽的雄偉峻拔,同時因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的特殊性,形成了「春賞山花,夏弄清風,秋觀楓葉,冬踏冰雪」的四季美景:
雲髻山不同光景 BY 網絡
雲髻古鎮,徽派風貌
雲髻古鎮坐落在雲髻山腳下,典型的徽派古鎮風貌。
鎮上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從華東、華南多個省份遷建過來的,古建築的一磚一瓦、一木一石均從這些古建築的祖地拆運過來,經過細緻修復之後,在雲髻山腳下重新構築,雖然沒有太多華麗的修飾,但園林的設計展現的淋漓盡致。
雲髻古鎮 BY 政府官網
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整體布局規模靈活,變幻無窮。空間結構造型豐富,非常講究韻律美,以馬頭牆 、小青瓦最具特色。
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 為一體,整個古城都有一股舊市的氣息,從而形成風格獨特的「山麓古鎮奇觀」。更是電影《榫卯》的取景地。
雲髻古鎮航拍 BY 新華網
客家圍屋,九棟十八井
九棟十八井是新豐縣最大的客家圍屋,始建於清康照初年(1660年),至嘉慶六年(1818年)竣工,歷時158年。
九棟十八井外景 BY lef
九棟十八井 BY 網易博客
整體建築用地共70多畝,為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很有氣勢,因建成橫三棟、縱三棟,名謂九棟;共有一百六十六間房屋;每三棟各有六口天井,共為十八井,故稱九棟十八井。
九棟十八井 BY 藍螢石
流連古鎮,嘗客家菜
石角豆腐
客家菜與廣府菜、潮汕菜齊名,在新豐,就不得不提客家菜中的石角豆腐,因水質清秀,做出來的豆腐特別嫩滑可口,民瑤有曰:「宮中大小姐,石角豆腐花」,把石角豆腐花與宮中大小姐相併媲美,可見其妙哉也!
豐江河魚仔
豐江河魚仔因新豐江水源頭之溪流千萬條,皆由深山小溝流出,溪水清澈無汙染,裡面生長的河魚,無論煎、炸、炆、焗、煮都非常鮮甜,被許多人稱之為精品。
艾餈 BY 新豐旅遊
艾餈,新豐的傳統小吃,也是客家獨特的清明文化之一,具有祛溼、暖胃等功效。
雲山天近攬月臺,婆律風清聞楓香
綿延豐水見東流,千年古邑育客情
新豐 BY 政府官網
新豐歷史悠久,美景眾多,人文薈萃。在這裡沒有大城市的喧囂與快節奏的生活,沒有在城市裡天天聽噪音,吸尾氣,忙家務,每天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
在這裡只有山好水好和歲月靜好的慢節奏生活……
參考:
新豐縣人民政府官網旅遊新豐欄目
新豐縣人民政府官網新豐縣基本情況
張京泉 《新豐縣明清古驛道情況匯報》
一諾農旅規劃(粵贛古道: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新縣誌,
優晟文化與羊晚集團生活傳媒公司聯合打造的內容平臺
用全新視角帶你領略中國各個縣的風土人情,
帶你探索中國未現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