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
原標題:在時代變遷中不斷發展的廣交會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徐夢龍
3月23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通報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況。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馬樺表示,考慮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的態勢,特別是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較高。第127屆春季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目前已經確定不會在4月15日如期舉辦。接下來,廣東將評估疫情發展的形勢,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供建議。
作為我國進出口貿易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廣交會素有中國外貿「晴雨表」之稱。1957年4月15日,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廣交會第一年即成交8686萬美元,佔當年全國創收現匯總額的20%。廣交會創辦後,迅速成為我國出口創匯的主渠道。從1965年開始,廣交會年出口成交佔全國外貿年出口總額30%以上,1972、1973年,佔比均超過50%。改革開放前,廣交會是中國對外開展經貿活動的唯一渠道,是國家外匯的主要來源,是展現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窗口;改革開放、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廣交會成為我國拓展對外交往、推動我國外貿體制改革、幫助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平臺。
以「中國第一展」廣交會為起點,一扇扇認識世界、擁抱世界的門窗相繼打開。幾十年裡,廣交會會址幾經遷移,展館面積增加了幾十倍,規模逐步擴大、影響力日益提升。自2007年春季第101屆開始,為促進貿易平衡,廣交會開始設立進口展區,正式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據了解,截至第126屆,廣交會已累計出口成交約14126億美元,累計到會境外採購商約899萬人。目前,每屆廣交會展覽規模達118.5萬平方米,境內外參展企業近2.5萬家,2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萬名境外採購商與會。
此前,廣交會官網曾公布了第127屆廣交會舉辦時間。按照原有安排,第127屆廣交會將分為三期,第一期2020年4月15日—19日;第二期4月23日—27日;第三期5月1日—5日。目前廣交會官網已經刪除了具體舉辦時間的通知。
廣交會延期舉辦,實則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人民高於一切,生命重於泰山。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何謂「放在第一位」?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生命、救治患者;就是要不遺餘力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就是要堅持其他工作安排都要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讓路,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防控工作。
回望歷史,今年已不是廣交會第一次應對疫情,2003年「非典」期間,廣交會的春交會成交額僅為44.2億美元。不過,主辦方首次嘗試的「網上廣交會」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根據官方數據,當年「網上廣交會」達成意向成交2.9億美元,確認成交7664萬美元,給予線下展會有力補充,也成為會展行業應對危機的新思路。
事實證明,「網上廣交會」雖是當時為了應對「非典」而建立的電子交易平臺,但從實際效果看符合時代潮流的電子商務手段,不僅對現場廣交會發揮著有益的補充作用,也為廣交會的數位化轉型打下了基礎。「非典」疫情結束後,「網上廣交會」保持下來。2011年廣交會電商公司成立後,展館隨處可見電商網站推介,多家跨境電商平臺扎堆露臉。廣交會官網顯示,「網上廣交會」與廣交會產品資料庫數據同源,日均訪問量為60萬,若是在廣交會舉辦期間,日均訪問量能達到700萬,傳統廣交會的「時間線」進一步拉長,形成365天網上廣交會。
從2003年首次推出「網上廣交會」並首次建立跨國採購平臺,到2007年首設進口展區增加進口功能,再到2008年從洽談為主轉變為集展示洽談、行業交流、信息發布、產品推介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平臺……在時代變遷中,廣交會不斷提升辦展和服務水平,創新服務形式,用一個個「第一次」交出更好的答卷。疫情影響是階段性和暫時性的,本屆廣交會的後續籌備工作將如何推進,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