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凌晨1點,當無數的國人守住電腦前觀看蘋果發布會,並對最低售價4700元的iphone12驚為神作,大讚不已的時候,可有多少人知道,68年前的1952年10月14日,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的日子。不知道蘋果選擇這天舉行發布會是不是只是巧合?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30分,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詹姆斯·奧爾沃德·范佛裡特在漢城宣布「金化攻勢正式展開!」半個小時後,美國第八集團軍所屬的第七師及韓軍第二師數百門火炮在飛機、坦克的協同下,向上甘嶺中國人民志願軍堅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狂洩炮彈30多萬發,投下航空炸彈500多枚。
面對武器火力佔絕對優勢的「聯合國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前線部隊在戰鬥打響當日,以坑道為依託,連續擊退敵人十餘次集團衝鋒,最終因傷亡過大不得不從地面工事退守坑道。隨後退守坑道的志願軍又在當日19時05分,在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4個連兵力的配合下,乘敵軍在上甘嶺地表陣地立足未穩展開反擊,激戰3小時,全面奪回地面陣地。
開戰之初,狂妄自大的美軍以為憑藉自己強大的軍事火力,每個高地投入兩個營兵力,共4個營,只需要五天時間,以傷亡200人的代價便能拿下上甘嶺。但讓美國人沒想到的是,5天過後,10月2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5師以坑道為依託,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反覆對地表陣地進行爭奪,以自身傷亡3200餘人的代價,殲滅敵軍7000餘人。
在佔有絕對優勢的火力掩護下,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不但沒能佔領上甘嶺扭轉被動局面,而且無論作戰時間和投入兵力都遠遠超過了戰前預想。惱羞成怒的美軍,在隨後爭奪上甘嶺陣地的戰鬥中,為了能夠挽回面子,甚至不惜斷絕水源,施放毒氣,妄圖以這樣的手段逼迫志願軍官兵投降,消滅中國軍人的抵抗意志。
但面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各種手段,上甘嶺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並沒有被擊垮。他們靠強大的意志力,必勝的決心克服各種困難,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地形,邊打邊修,邊打邊補充兵力,與美軍反覆爭奪著地表陣地,始終掌握著戰場主動權,並抓住機會進行猛烈反擊。
最終經過43天的激烈戰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付出了2.5萬人傷亡的代價後,再也無力組織大規模進攻,不得不在11月12日發布消息承認失敗,稱「(上甘嶺戰役)是在28個月的韓戰中第二次損失精銳部隊最多的戰鬥。這次損失僅次於1950年第8集團軍在北朝鮮慘敗時的損失。」為了取得上甘嶺戰役的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也付出了11529人傷亡的代價。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讓當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一開始以有限目標發起的攻擊,最後發展成了一場為了挽回面子的惡性豪賭,並最終失敗。」
而相對於美軍將領的垂頭喪氣,指揮上甘嶺戰鬥的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將軍則霸氣的表示「上甘嶺戰役徹底粉碎了敵人的『金化攻勢』,給敵人以沉重的軍事打擊。美七師、韓二師均被我打殘廢了。」
上甘嶺戰役勝利的背後,是一種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牢記的上甘嶺精神,那就是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偉大的勝利,我們要有甘於奉獻的精神;面對敵人的不斷襲擾,我們要有團結起來,戰勝困難的拼搏精神;面對挑釁我們要有英勇頑強,血戰到底的勝利精神。
正如秦基偉將軍後來對上甘嶺戰役的評價,「上甘嶺戰役是一場特殊的戰役,它既是敵我雙方軍力的較量,又是兩種世界觀、兩種價值觀、兩種思想體系的較量。」
而今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境外勢力,對中國崛起的圍追堵截,惡意制裁,單邊主義我們不正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上甘嶺戰役」嗎?這時候我們更需要從內心切實的繼承和發揚上甘嶺精神。
前一段國慶之時,《我的祖國》火遍全網,「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希望每一個國人在高唱這首動人歌曲的同時,心裡想著的真的有「我的祖國」,而不只是一時的動情罷了。
最後借用當年上甘嶺戰役時堅守坑道的戰士寫下的信作為結尾吧。「我們除了戰鬥以外, 就是說笑和娛樂, 談著我們的勝利, 談著祖國的偉大, 還唱著歌曲。我們的心情永遠都是愉快的。絲毫沒有因被敵人封鎖和破壞坑道口而感到恐懼, 因為我們知道任務的重大, 明確戰鬥的意義, 堅信我們一定勝利。」
蘋果雖香,但也許有毒,上甘嶺雖苦,但那是民族的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