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一個特殊的日子:蘋果不一定要有 上甘嶺精神不能丟

2020-12-17 騰訊網

10月14日凌晨1點,當無數的國人守住電腦前觀看蘋果發布會,並對最低售價4700元的iphone12驚為神作,大讚不已的時候,可有多少人知道,68年前的1952年10月14日,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的日子。不知道蘋果選擇這天舉行發布會是不是只是巧合?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30分,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詹姆斯·奧爾沃德·范佛裡特在漢城宣布「金化攻勢正式展開!」半個小時後,美國第八集團軍所屬的第七師及韓軍第二師數百門火炮在飛機、坦克的協同下,向上甘嶺中國人民志願軍堅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狂洩炮彈30多萬發,投下航空炸彈500多枚。

面對武器火力佔絕對優勢的「聯合國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前線部隊在戰鬥打響當日,以坑道為依託,連續擊退敵人十餘次集團衝鋒,最終因傷亡過大不得不從地面工事退守坑道。隨後退守坑道的志願軍又在當日19時05分,在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4個連兵力的配合下,乘敵軍在上甘嶺地表陣地立足未穩展開反擊,激戰3小時,全面奪回地面陣地。

開戰之初,狂妄自大的美軍以為憑藉自己強大的軍事火力,每個高地投入兩個營兵力,共4個營,只需要五天時間,以傷亡200人的代價便能拿下上甘嶺。但讓美國人沒想到的是,5天過後,10月2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5師以坑道為依託,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反覆對地表陣地進行爭奪,以自身傷亡3200餘人的代價,殲滅敵軍7000餘人。

在佔有絕對優勢的火力掩護下,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不但沒能佔領上甘嶺扭轉被動局面,而且無論作戰時間和投入兵力都遠遠超過了戰前預想。惱羞成怒的美軍,在隨後爭奪上甘嶺陣地的戰鬥中,為了能夠挽回面子,甚至不惜斷絕水源,施放毒氣,妄圖以這樣的手段逼迫志願軍官兵投降,消滅中國軍人的抵抗意志。

但面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各種手段,上甘嶺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並沒有被擊垮。他們靠強大的意志力,必勝的決心克服各種困難,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地形,邊打邊修,邊打邊補充兵力,與美軍反覆爭奪著地表陣地,始終掌握著戰場主動權,並抓住機會進行猛烈反擊。

最終經過43天的激烈戰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付出了2.5萬人傷亡的代價後,再也無力組織大規模進攻,不得不在11月12日發布消息承認失敗,稱「(上甘嶺戰役)是在28個月的韓戰中第二次損失精銳部隊最多的戰鬥。這次損失僅次於1950年第8集團軍在北朝鮮慘敗時的損失。」為了取得上甘嶺戰役的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也付出了11529人傷亡的代價。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讓當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一開始以有限目標發起的攻擊,最後發展成了一場為了挽回面子的惡性豪賭,並最終失敗。」

而相對於美軍將領的垂頭喪氣,指揮上甘嶺戰鬥的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將軍則霸氣的表示「上甘嶺戰役徹底粉碎了敵人的『金化攻勢』,給敵人以沉重的軍事打擊。美七師、韓二師均被我打殘廢了。」

上甘嶺戰役勝利的背後,是一種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牢記的上甘嶺精神,那就是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偉大的勝利,我們要有甘於奉獻的精神;面對敵人的不斷襲擾,我們要有團結起來,戰勝困難的拼搏精神;面對挑釁我們要有英勇頑強,血戰到底的勝利精神。

正如秦基偉將軍後來對上甘嶺戰役的評價,「上甘嶺戰役是一場特殊的戰役,它既是敵我雙方軍力的較量,又是兩種世界觀、兩種價值觀、兩種思想體系的較量。」

而今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境外勢力,對中國崛起的圍追堵截,惡意制裁,單邊主義我們不正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上甘嶺戰役」嗎?這時候我們更需要從內心切實的繼承和發揚上甘嶺精神。

前一段國慶之時,《我的祖國》火遍全網,「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希望每一個國人在高唱這首動人歌曲的同時,心裡想著的真的有「我的祖國」,而不只是一時的動情罷了。

最後借用當年上甘嶺戰役時堅守坑道的戰士寫下的信作為結尾吧。「我們除了戰鬥以外, 就是說笑和娛樂, 談著我們的勝利, 談著祖國的偉大, 還唱著歌曲。我們的心情永遠都是愉快的。絲毫沒有因被敵人封鎖和破壞坑道口而感到恐懼, 因為我們知道任務的重大, 明確戰鬥的意義, 堅信我們一定勝利。」

蘋果雖香,但也許有毒,上甘嶺雖苦,但那是民族的氣節。

相關焦點

  • 上甘嶺戰役中,時任宣傳科副科長的李明天用一種特殊的文體,最先...
    這個真實的故事成為電影《上甘嶺》中的感人情節,後來張計法寫的《一個蘋果》入選了小學課本。鮮為人知的是,這個故事最早得以傳播,是承載於當時一種特殊的文體「槍桿詩」中。打退敵人,稍微休息一下,趴在工事後面的指戰員頭一歪就能看到槍託上的詩,身上就又有使不完的勁兒。」李明天說,當時他不僅把「一個蘋果」的故事寫成了槍桿詩,還宣傳了「一滴水」「一杯茶」「一針鎮靜劑」「一副擔架」「一群英雄」等「六個一」的故事,這些詩歌為前線指戰員帶來極大的精神鼓舞。
  • 李明天:上甘嶺「槍桿詩」的創作者
    入朝期間,最先在部隊內部宣傳黃繼光、孫佔元、易才學等英模事跡和「一個蘋果」等故事。上甘嶺戰役中,時任宣傳科副科長的他用一種特殊的文體,記錄下一段段流傳後世的故事……其中《一個蘋果》的真實故事成為電影《上甘嶺》中的感人情節,入選了小學課本。鮮為人知的是,這個故事最早得以傳播,是承載於當時一種特殊的文體——「槍桿詩」中。
  • 上甘嶺戰役打得有多慘烈?山頭被削平兩米,送一個蘋果記二等功
    從1952年10月14日凌晨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與我志願軍圍繞著上甘嶺一帶僅3.7平方公裡的地區進行反覆拉鋸戰,打得異常艱辛,歷時43天,最終在11月25日結束。其實在這場戰役之前,雙方的目標都沒有那麼大,而且都有過改變戰局的機會,但彼此都沒信投誠者說的話。
  • 志願軍老兵回憶上甘嶺:在陣地上築起一座「坑道城」
    部隊完成布防任務後,秦基偉立即一頭鑽進他那間小草屋裡,起草了一份《有關今後防禦作戰的指導思想》報告,提出建立突不破的防禦陣地的作戰方案。  1952年10月14日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秦基偉突然被一陣猛烈的轟炸聲震醒。
  • 《上甘嶺》:用影像為全民族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保家衛國、反抗侵略,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終於贏得了戰爭的偉大勝利‍。在他們這種英勇無畏的抗美援朝精神感召下,保家衛國成了當時新中國電影人積極回應的時代議題,‍‍講述‍‍抗美援朝戰場上「最可愛的人」即志願軍英雄的傳奇故事,成了電影創作的重點表現對象。在眾多作品中,電影《上甘嶺》以鮮明的藝術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脫穎而出。
  • 血戰上甘嶺
    整個戰役,共分為三個階段:   ●上甘嶺戰役第一階段 10月14日至20日   志願軍頑強抗擊「聯合國軍」的進攻,不斷進行反擊,表面陣地晝失夜反,反覆爭奪,雙方爭奪的重點在597.9高地;   10月14日凌晨,敵出動300多門火炮、27輛坦克,以每秒6發的火力密度對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陣地進行火力準備
  • 上甘嶺戰役中的秦基偉,「抬著棺材上上甘嶺」
    上甘嶺,敵我反覆爭奪,互不相讓1952年10月14日凌晨,秦基偉被上甘嶺方向的隆隆炮聲驚醒,他披上衣服匆匆跑進了作戰室。就在半個小時之前,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通過美聯社駐漢城記者向全世界宣布,「金化攻勢開始了」,這位驕橫的美國將軍誇下海口,要「用五天的時間,以傷亡200人的代價拿下上甘嶺」!
  • 上甘嶺戰役全記錄
    1952年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結束。圖為志願軍戰士在上甘嶺陣地上歡呼勝利。「攤牌」1952年10月14日清晨,「聯合國軍」的300餘門大炮、27輛坦克、40餘架飛機瘋狂地向五聖山南的兩個小山頭傾瀉著彈藥。上甘嶺之戰打響。
  • 上甘嶺為什麼能贏?秦基偉:需要什麼給什麼,送一個蘋果二等功!
    1950年10月,志願軍趕往朝鮮半島參與作戰,史稱抗美援朝。在此期間,發生了大大小小無數戰爭,其中上甘嶺戰役可以說是名氣頗大的一場,戰鬥的激烈程度以及殘酷程度遠超其餘戰役。美軍出動了大批飛機以及坦克、大炮,鋪天蓋地的炮彈傾瀉而下,在如此猛烈的進攻下,我軍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上甘嶺戰役又為什麼能贏呢?這場戰役的主要指揮官之一秦基偉回憶道:我們需要什麼,上級就給什麼。我們都知道,在戰況如此激烈的戰役裡,每天的彈藥以及物資消耗都是非常恐怖的,所以對後勤保障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如果後續的支援跟不上的話,就會極大的削弱戰士們的戰鬥力。
  • 上甘嶺戰役打的有多慘烈?坑道被打短五六米,送一個蘋果立二等功
    課本中曾經出現過一篇名為《一個蘋果》的散文,名字看起來很普通,但實際包含了無數的心酸。故事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八位志願軍戰士在防炮洞裡,儘管乾渴得很厲害,卻捨不得吃完一個蘋果的故事。乍一看或許有人會覺得誇張,可這個蘋果真的來得很不容易,它的背後是上甘嶺戰役慘烈的一角縮影。
  • 這部抗美援朝電影一定要看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104)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ID:thepapernews)、「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嗶哩嗶哩網站《上甘嶺》電影片段10月25日,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 上甘嶺戰役中十五軍的四大將
    上甘嶺戰役中十五軍的四大將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1.01.11 星期一     在上甘嶺戰役中,十五軍軍長秦基偉發誓要 「抬著棺材上甘嶺」「一定要守住上甘嶺」。這話不只是空言。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下)
    45師,由於白天抗擊敵人對坑道的破壞和夜間的主動出擊,坑道部隊平均每天有一個班的傷亡,師長崔建功,為了向坑道增援補充,將師團兩級機關,包括勤雜人員,都派上了陣地,已到了無兵可派的境地,而敵人的破壞行為卻有增無減,上甘嶺高地不斷告急。
  • 投誠的李吉求透露了敵軍進攻上甘嶺的企圖,為什麼志願軍不加防備
    1952年10月14日,韓戰中最著名的「絞肉機」之戰在上甘嶺開始了。 在克拉克、範弗裡特所率「聯合國軍」六萬餘人圍攻下,要與三十八軍爭當「萬歲軍」的又一支中國勁旅——第十五軍——在只能放個把連的兩個小小山包上,殺得「聯合國軍」屍積成山,血流成河。
  • iPhone12要來了!蘋果宣布新品發布會將於10月14日舉行!
    萬眾期待的iPhone 12終於要來了。今天蘋果正式發布邀請函,宣布將於北京時間10月14日凌晨1點召開全球發布會。這次發布會依然採用線上直播的形式進行,屆時iPhone 12系列手機有望正式發布亮相。發布會有什麼新品?
  • 上甘嶺戰役中,他用槍桿詩最先記錄下「一個蘋果」的感人故事
    上甘嶺戰役中,他用槍桿詩最先記錄下「一個蘋果」的感人故事 重要歷史人物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戰鬥英雄蔡興海:用一輩子堅守上甘嶺精神高地
    陝西省鹹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走訪慰問中的偶然發現,使得89歲抗美援朝老戰士蔡興海在上甘嶺戰役中的英雄事跡進入人們的視野。1952年11月1日,蔡興海所在連隊奉命進入上甘嶺597.9高地最前沿的9號陣地。「當時陣地已被炮火炸成一片焦土,我隨手抓了一把沙土,裡面竟有3個彈片,有一個還散發著餘熱。」
  • 韓戰,美軍為何攻不下上甘嶺,美國人至今還想不明白
    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當時的情況是,聯合國軍連續攻下了「喋血嶺」和「傷心嶺」,形勢相當嚴峻。 這兩個高地背後的山地裡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嶺。這場戰役我方叫做「上甘嶺戰役」,美方稱之為「三角形山戰役」。
  • 【致敬英烈】雲南文山曾馳騁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黃文祥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有一位曾經馳騁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黃文祥。
  • 請回答1952: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為什麼是從上甘嶺開始?|百年百篇
    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從他的話語中,不難聽出「五聖山」的重要性。五聖山和上甘嶺有什麼關係?上甘嶺,其實是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的一個十幾戶人的小村莊,背後就是五聖山,前面有兩處小高地。因為這兩處高地是無名山,所以戰鬥開始後以海拔高度命名,被稱為「597.9高地」和「537.7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