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來參加了34場全馬以上的賽事,有7場是超馬。激勵我堅持跑步的可能是「擁有健康」,還為了「實現卓越」。獎牌不重要,重要是跑出個人的最佳紀錄,前提是無傷完賽,賽後沒有出現酸痛,才值得驕傲來臺灣看看
我理解的「跑步的卓越」意謂「參賽者能夠以舒適的狀態,使身體與自我在不斷地前進運動的過程裡,維持良好的對話」,那麼完賽成績是否是個人最佳紀錄也就不重要了。
一場比賽的成績與天候、路況、身體等變因有關,而這些變因有的是我們完全無法控制的、有的則是我們無法完全控制的。
認真地說,乳酸閥的高低、肌肉的強度、最大心肺功能等都必須透過平日練習來累積,因此路跑成績早在比賽前就可預見。整場比賽中,「能否舒適地完成比賽」才是少數能夠由跑者自己控制的項目。
3年的路跑經驗讓我親證了配速的重要。配速是「舒適地完成比賽」的一項必要條件,如果說它是充要條件,其實也不誇張。想要有好的配速,就必須熟悉自己的身體,在練習中不斷的嘗試,與自己的身體進行對話,將可清楚了解身體現階段的能耐。
「誠實面對」是練習與比賽時應有的態度。不願傾聽身體的聲音,勉強身體接受不適合它的速度,一場比賽下來,最終只會換得磨耗精神、弄傷身體的後果。曾經我試圖在賽道上逼使自己以不熟悉的速度前進,因此在比賽後段出現明顯失速的情況,而完賽成績卻和平均配速的成績差不了多少。途中能夠不斷地覺察身體的狀況、順應它的聲音調整節奏、在規律不吃力的條件下持續往前,身與心便能夠進行和諧的對話,前進便不再有礙;更可貴的是,比賽歷程中的美感經驗還因此自然發生。
前陣子我參加了「2014鎮西堡超級馬拉松」,並於14小時的時限內完成了比賽。回頭想想,能夠完賽的關鍵就在於配速。那一次的比賽,扣除掉太陡的路段,我幾乎是以同樣的速度在前進。受因於配速的好處,在那100公裡漫長的路程裡,我能夠盡情欣賞尖石山林的美景、放心享受尖石原民的熱情。
我很高興能夠擔任2014 New Balance Excellent Run的21公裡組3小時完賽的配速工作。稍稍計算,扣除喝水、補給的時間,要3小時完成21公裡,每公裡得以8分鐘左右完成。
當日比賽,我不斷以路跑軟體提醒自己的速度,儘可能讓速度固定。其實願意跟在關門兔後面跑的人並不多,整場比賽下來只有一位女生始終跟在我的後面。3小時下來,我們聊了些話。她原來才15歲,這是她首次參加21公裡,曾經跑過最長的距離為10公裡。我心想,既然除了這位女生,沒有其他人特別要跟跑在我後面,那麼我應該儘可能協助她順利完賽。
過程中,她展現出十足毅力,她跑到中後段顯得有些吃力,有時候她會要求用走的,不過一旦有配速的需要,她會又開始跑起來,努力讓自己跟在我身後。
最後,我以3小時1分45秒完賽(大會更正21公裡組正確距離為21.75公裡,當日GPS測得為22.3公裡),這位女生則稍晚我一些回到終點。
在終點,我們拍照留影。能夠看見跑友們在預定的時間內完賽,是當日身為配速員的我的最大收穫。
草蓆草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