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陝西南鄭疥疙洞遺址,發掘10萬年前的早期現代人化石

2020-12-15 天眼新聞

探秘陝西南鄭疥疙洞遺址。

陝西漢中市南鄭區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位於梁山餘脈、漢江右岸第三級階地上,龍崗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西北約3公裡處。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開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對洞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石製品、動物化石和人骨化石,這是秦嶺地區首次發掘出土早期現代人化石及共生的小石片工業類型的石器。

在27平方米的發掘面積中,發現人類活動面、石器加工點、火塘等遺蹟,出土人類化石、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等遺物萬餘件。負責本次考古發掘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王社江介紹,遺址地層堆積厚約1.6米,可劃分為13層。根據地層關係、堆積特點及光釋光測年結果,確定古人類利用疥疙洞的過程可劃分為3個時段,絕對年代為距今約10萬年或更早。

專家表示,疥疙洞遺址是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中罕見的、保留了距今約10萬年期間人類化石和豐富文化遺存的洞穴遺址,具有十分重大的學術意義。洞穴中與早期現代人化石伴生出土的小石片,是華北地區自舊石器時代早期以來長期流行的、由中國本土直立人創造的石器工業,從直立人階段到早期現代人階段,中國石器的類型和製作技術並未發展明顯的轉變,這充分表明該地區的早期現代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老的人群。因此,這一發現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假說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證據。

陳武 郭升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探秘秦嶺:2019年度中國重大考古發現-漢中疥疙洞遺址
    1959年,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進行漢中專區考古調查時,發現了龍崗寺新石器時代遺址。隨後的幾十年裡,龍崗寺遺址的考古研究成果不斷。它是中國目前為止發現的為數不多的超過10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遺存。他們在秦嶺南麓和巴山北麓的漢中盆地開展了專項調查,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遺址--疥疙洞遺址。疥疙洞地處龍崗寺舊石器遺址所在地的梁山餘脈,與龍崗寺舊石器遺址一樣地處漢江之畔。2018年至2019年,對該洞穴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和研究,獲得一批古人類活動遺蹟和遺物。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平糧臺城址,極有可能是舜的古都,也是中國第一座規劃的城市,可能成為中國文明誕生的重要標誌。
  • 西侯度遺址距今243萬年
    相比較之前較為成熟但只能應用於火山地質環境的鉀氬同位素測年法,鋁鈹埋藏測年可以有效應用於早期古人類遺址的年代測定,本世紀初開始,在考古學測年研究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在揭示早期人類演化歷史方面具有獨特優勢。243萬年,這一測年數據,使西侯度遺址的石器,成為歐亞大陸目前所見最早的、有同位素測年證據支持的古人類遺蹟。
  • 西侯度遺址距今243萬年!
    近日,法國《人類學》(L′Anthropolie)雜誌2020年第11期,刊登了山西省芮城縣西侯度遺址最新測年數據及相關研究成果。通過對西侯度遺址兩個舊石器時代遺址點採集的樣品進行鋁鈹同位素(26Al/10Be)比值埋藏測年分析,得出該遺址同位素年齡為距今約243萬年(2.43±0.06 Ma)。
  • 山西:西侯度遺址距今243萬年 或蘊藏人類起源秘密
    西侯度遺址位於山西省芮城縣西侯度村東北,發現於1960年,1961-1962年和2005年兩次進行發掘。中科院地質所錢方等曾採用古地磁方法測定遺址絕對年齡為距今約180萬年,是山西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但是,由於西侯度遺址的石製品出土於河流相地層,石製品磨圓度較高,人工打制性質一度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質疑。
  • 西侯度遺址被確認距今約243萬年
    此項課題研究表明,西侯度遺址的同位素年齡為距今約243萬年。王益人稱,近年來,中外考古學者合作將在芮城西侯度兩個舊石器時期遺址點採集的樣品,進行鋁鈹同位素(26Al/10Be)比值埋藏測年分析。這一課題研究歷時10年,今年該成果的面世,為東亞地區最早人類的腳踏地提供了新證據,是對西侯度遺址發現60周年的最好紀念。
  • 【風物誌】「涇川人」頭蓋骨化石 人類已經進化成現代人的證據
    涇川縣涇明鄉牛角溝遺址 1974年,在平涼市涇川縣涇明鄉發現了一個人類頭蓋骨化石,專家初步斷定其是3萬-5萬年前一個20歲左右的人類頭骨化石
  • 華龍洞人類頭骨化石躋身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日前,中國古生物學會公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東至華龍洞遺址發現的30萬年前人類頭骨化石躋身其中。這一具有現代人特徵的頭骨揭示了該時期東亞古人類已經出現向早期現代人演化過渡的趨勢,為論證東亞地區人類演化區域連續性提供了新證據。
  • 26萬年前頭骨或揭秘現代人起源:人種的"大雜燴"?
    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1932年,考古學家在南非的古人類遺址發現了所謂的
  • 新科技助力考古 山西西侯度遺址確定距今243萬年
    相比較之前較為成熟但只能應用於火山地質環境的鉀氬同位素測年法,鋁鈹埋藏測年可以有效應用於早期古人類遺址的年代測定,本世紀初開始,在考古學測年研究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在揭示早期人類演化歷史方面具有獨特優勢。243萬年,這一測年數據,使西侯度遺址的石器,成為歐亞大陸目前所見最早的、有同位素測年證據支持的古人類遺蹟。
  • 山西考古學家王益人等中外學者發表論文確定:西侯度遺址距今243萬年!
    1959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山西省西南端風陵渡鎮以北7公裡的西侯度村,發現了一段距今100多萬年前的早更新世軸鹿角化石。1960年,著名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賈蘭坡研究員,率隊發現了更多的動物化石和「三塊疑似人工打制的石塊」,野外工作地點編號:6053。
  • 人類歷史增加1200萬年 史前史重新分期了
    西方「偽史」以3萬年前的克羅馬農人為晚期智人的產生標誌,但克羅馬農人解剖學上已經具備現代人的生理特徵(在腦容量、骨骼結構、身體特徵和面貌特徵上與現代人沒有區別了),只是智力較現代人差,這個階段可以叫「前現代人」。與克羅馬農人情況一樣的中國貴州畢節「麻窩口洞人」,生活在距今18萬年到2萬年前,比克羅馬農早10多萬年,所以「前現代人」的產生標誌也輪不到克羅馬農人,而是「桐梓人」。
  • 這塊化石被鑑定為丹尼索瓦人的時候,我們非常興奮,因為考古學家找了它十年 | 張東菊 一席第824位講者
    同時在這個洞穴裡面還發現了三件尼安德特人的骨骼,他們在這個洞穴裡生活的時間是距今19萬年到10萬年之間,和丹尼索瓦人有大約10萬年的共存時間。 ▲ 丹尼索瓦洞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另外,這個洞穴裡還發現了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的第一代混血兒——也就是他的父親是丹尼索瓦人,母親是尼安德特人。可見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是有基因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