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斯坦福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網站近日報導,儘管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附近山頂的暗能量光譜儀(DESI)目前處於休眠狀態,但其已經通過正式竣工評審,即將睜開「眼睛」,開展為期5年的任務,揭示暗能量的秘密。
DESI旨在收集數千萬個星系和數百萬個被稱為類星體的超亮深空天體發出的光,收集的光將由10個名為光譜儀的設備測量,科學家可以利用這些測量值以3D方式繪製宇宙圖,並進一步揭示暗能量——據信讓宇宙加速膨脹的力量的秘密。此外,這些測量值還可以為科學家提供有關星系生命周期以及連接宇宙中物質的宇宙網的新見解。
銀河宇宙,浩瀚星空。人類對頭頂的這片星空和孕育了無數星球的宇宙,一直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一項發表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外科學家團隊歷經17年科研攻關,利用「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精確測量了位於銀盤上近200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繪製出尺度約為10萬光年見方的銀河繫結構圖,清晰展示了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日本宇宙研究開發機構報導,日本、歐洲和美國攜手合作的下一代太陽觀測衛星Solar-C_EUVST於近日被遴選為日本的下一顆太陽探測器,將於本世紀20年代中期發射,該衛星旨在研究太陽大氣中的物質和能量傳輸機制,進一步揭示太陽的奧秘。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Sanksriti Das在一次美國天文學會的虛擬會議上,提到銀河系尺寸漩渦星系NGC 3221的X射線觀察結果。Sanksriti Das與研究團隊通過XMM-Newton和Suzaku太空望遠鏡,拍到星系周圍熱氣發射出的X射線光譜,提供直接證據證明星系有遠遠超出恆星盤面的光暈。
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FAST),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中國天眼」,截至2019年8月28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93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2020年9月「中國天眼」預計可正式啟動針對地外文明的搜索。
在沒有有效的科學觀測儀器的時候,我們的先祖用肉眼與想像,構建了「天上宮闕」,金烏銀河廣寒宮,「河漢縱且橫,北鬥橫復直」。當科技發展之後,我們對宇宙的好奇心促使著我們不斷研究出更先進的儀器了解它。
科學儀器幫助人類拓展了視線所及的邊界,讓我們看到了只憑藉肉眼無法觀測的事物。「天上宮闕」脫下神秘面紗,展露在人類面前。失去了瑰麗浪漫想像的宇宙,並未讓人類失望,更多奇特的、超出想像的事物被發現。而這一切,都需要科技的發展,以及發展後對人類的反哺。
浩瀚星空,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正如人類對科技的探索從未停止。
(參考資料:科技日報、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