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鑽石閃耀、成龍當打、亨基鬼魅、泡沫妖嬈。光是這些人的名號,足以讓很多人有不戰而敗的想法。可每當風起雲湧時,中國男雙就有破土重生的希望,這種踏實感是現在很多年輕運動員給不了的。
那個時代,我以為男雙網前「天才」總是姓印尼的。直到那個叫蔡贇的騷年出現,我才驚覺,終究還是見識淺薄。蔡贇在網前的「快意恩仇」,瀟灑的像一名冷酷的劍客。當蔡贇浪起來的時候,古健傑被秀翻,李龍大也被騙過。炫技,成了天才們華山論劍的過招把式。
如果說傅海峰是中國羽毛球男雙的傳奇,那麼蔡贇同樣當仁不讓。的確,世錦賽四冠王、奧運會冠軍,光是這樣的成績,放到世界羽壇,都已經是屈指可數的人物。蔡贇,作為中國羽毛球隊的前隊長、隊裡的精神領袖,他所走過的徵途,波瀾壯闊,何嘗不是一段似曾相識的傳奇?
蔡贇小學就拿到手風琴十級證書,初中就是羽毛球省運會冠軍。在我看來,他就是家長口中那位「別人家的孩子」,有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技能,似乎只有電視劇敢這麼演了。可早為蔡贇選擇了音樂道路的父母,想盡了辦法阻撓蔡贇踏上羽毛球這條艱苦的路。
「我喜歡打羽毛球,我要做世界冠軍,你們還是讓我去吧!」而蔡贇,卻也用著超乎年齡的成熟與堅定的態度,想盡了辦法的改變了父母。就這樣,帶著「我是天才,我樣樣行」的主角光環,蔡贇一舉進了省隊,成為了主力。
也許,上帝都對蔡贇完美的徵途產生了妒忌,便給他安了一顆有著缺陷的心臟。而現實也無情的對蔡贇潑來一句:「為身體著想,你要不還是不要練下去了。」在教練看來,蔡贇心臟多了一根側支,不適合劇烈運動,這樣的人,似乎已經沒有多少培養的價值,也沒有必要跟活著過不去。
在經歷人情冷暖,苦痛糾纏後,蔡贇瞞著父母做了心臟射頻消融手術,又開始跌跌撞撞的奔向羽毛球滿是荊棘的懷抱。為了羽毛球,為了年少時的「世界冠軍」之約,蔡贇似乎命都可以不要了。天才的軀殼下,住著瘋子般執著的靈魂。我一直以為瘋狂只會讓人覺得恐怖,可原來,也可以令人敬佩。
2002年,在湯仙虎的安排下,風雲際會變得水到渠成。在12月,蔡贇、傅海峰殺入了中國公開賽的半決賽。福州的冬天,也似乎因為觀眾的熱情多了一分燥熱。2003年蘇杯,蔡贇僅以男雙替補身份,半決賽臨時搭檔張蔚,出乎意料的戰勝了陳甲亮、西吉特。中國隊憑藉男雙關鍵的勝利闖入決賽。這一戰,蔡贇留下了驚鴻一瞥的美麗,天才的光芒也日益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