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追憶 血灑徵途鑄警魂

2021-02-15 克拉瑪依日報


逝者:趙洪順

逝世時間:2004年3月25日

逝者簡介

趙洪順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甘肅省酒泉市人,1961年4月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 1977年9月參加工作,先後在新疆石油管理局機械廠機修車間、保衛科等部門工作,1996年6月調入克拉瑪依市公安局,從事刑偵和經偵 ,三級警督。

逝者:段啟明

逝世時間:2004年3月25日

逝者簡介

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四川省蓬溪縣人,1969年8月16日出生於新疆于田縣,1988年10月在新疆于田縣土地管理局參加工作;後入伍服役,1994年就職於克拉瑪依市公安局,先後擔任內勤、大隊黨支部組織委員,市公安局工會幹事及偵察員,一級警司。



克拉瑪依日報記者 朱芸 通訊員 徐波

「老趙,今年你就要當爺爺了,高興嗎?」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支隊隊長馮旗將一杯酒灑在趙洪順墓前,敬上三炷香說:「大夥都想你。」

2015年4月2日11時,小西湖公墓區,馮旗和同事們一一祭拜。

公安局祭奠趙洪順、段啟明。通訊員 楊虎 攝

「看完你,我們還要去啟明墓前再陪陪他。明年,我們還會來!」道別時,馮旗摸著趙洪順的墓碑好像在撫摸戰友的肩膀。

2004年3月25日,市經偵支隊民警趙洪順、段啟明在押解一起駐京聯絡處工作人員涉嫌侵佔公款的特大案件中,因行蹤暴露,為防止發生意外,連夜將嫌疑人押解回克拉瑪依途中,遭遇車禍,血灑徵途,壯烈犧牲。


每年清明,兩人的墓地上,馮旗和同事們都會帶來黃色的菊花、濃濃的烈酒、深深的鞠躬、懷念的抽泣……

這樣的祭奠,已經堅持了12年。


從警近十年、每天早上9點10分準時到崗的習慣,支隊沒有第二個人做得到

從警近十年、每天早上9點10分準時到崗的習慣,支隊沒有第二個人做得到

時間回退到2004年3月24日,現任市公安局警衛處副處長的蘇愷還是市經偵支隊的民警、段啟明的同事兼好友。

「你小子,要升遷了才打電話,不厚道!等你後天回來了,我請客,咱倆不醉不歸。」

「你就這點兒出息!」聽到段啟明在電話那頭應和著,蘇愷才嘻嘻哈哈地掛了電話。

蘇愷跑到時任市經偵支隊隊長劉豐軍辦公室去打探消息:「頭兒,聽說等他和趙洪順把嫌疑人押回來,就要上任啦?」

「市局的通知半個月前就下來了,讓他任天山路派出所副教導員。可他堅持要在北京把案子辦完再回來。」

「您還別說,他升遷,我服!」蘇愷點著頭說。

他邊往外走邊琢磨:「這兩人在北京耗了一個多月,肯定想吃咱新疆飯了,接風宴就吃燒烤吧。」

第二天,蘇愷連續接了三通電話,他的眼淚奪眶而出:段啟明犧牲了。最後一通電話裡約定的飯局,蘇愷再也沒有機會埋單了。

令蘇愷服氣的段啟明,也是整個支隊的楷模。

劉豐軍說:「在支隊裡,僅每天早上9點10分準時到崗這件事,就沒有第二個人做得到,而啟明卻堅持了近10年,從未懈怠過。」

蘇愷至今還記得2003年5月的一個傍晚,蘇愷關了電腦,正準備出辦公室,卻被擋了回來。

段啟明不知何時出現在辦公室門口,右肘撐著門框,眼睛盯著左手腕上的手錶,自言自語地說:「咦?離7點半還有4分鐘,難道是我的表慢了?」

「你這傢伙,分秒不差!」蘇愷在段啟明胸口輕搗了一拳,嘟囔著又坐回辦公椅上:「上班晚幾分鐘你要嘮叨,下班早走幾分鐘也被你監督。」

段啟明假裝聽不見,盯著蘇愷坐回辦公室,才笑著走開了。

2001年,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剛成立時,在市公安局工會工作的段啟明主動向領導提出,自己想到基層辦案歷練。

2002年,同事周春梅調入經偵支隊,接手段啟明的內勤工作。

周春梅驚訝地發現,段啟明交給她的各種臺帳資料齊備,一篇一章有序排列,文字功底也非常紮實。

這讓周春梅又喜又憂:「啟明啊,你給了我這個姐姐好大的壓力。」

從內勤轉為一線偵查員後,段啟明自費購買了一千多元的專業書籍,在工作之餘擠出時間潛心學習,與同事們研究、分析案情。半年後,段啟明開始協辦案件。

2003年,在偵辦「5·10」油城信用1.6億元貸款詐騙案時,段啟明除承擔所有帳目的審查和清理核對工作外,還負責保管從犯罪嫌疑人家中搜集來的各種金銀首飾、現金存單等數百件。

一年後,存放這些物件的密碼箱再次開啟,所有物品歸置的整整齊齊,清點數量一件不差,與當時留存厚達一釐米的物證照片核對後完全相符。

劉豐軍不禁讚嘆:「做經偵工作能嚴格自律,啟明,不錯。是不是受到了你趙哥的影響?」


趙洪順將西服塞進購物袋,往前一推:「我這人糙,穿不了這麼貴的衣服」

劉豐軍所說的「趙哥」叫趙洪順。 在經偵支隊,人人都知道趙洪順的「油鹽不進」。

趙洪順1996年6月從局機械廠調入克拉瑪依市公安局,從事刑偵工作。2001年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成立,趙洪順開始從事經偵工作。

在趙洪順看來,只有經得起金錢等各種利益考驗的民警,才能幹好經濟偵查工作。在2001年7月的一次抓捕行動中,趙洪順衝進守候已久的位於天池新村居民樓的一戶人家。

「手背後!不要動!」手銬眼看著就要鎖住犯罪嫌疑人王某的雙手。

「警官,警官,我不反抗,我想說兩句話。」王某從沙發上的手提包裡掏出三疊厚厚的人民幣:「警官,您看,有啥話是不是可以商量……」

話音未落,趙洪順已經將鈔票奪下,重新塞回那個手提包裡。伴隨著「咔嚓」一聲脆響,手拷上扣。

「有啥話,審訊時再說!走!」說罷,趙洪順和同事將王某帶出房間。

「不少人認為,經偵支隊是有『油水』的單位。他們覺得,這裡的偵查員出差辦案一定有老闆陪,出門有好車坐,吃飯有人付錢,而且時不時可以撈點外快。」回憶起這次抓捕行動,劉豐軍說:「顯然,連犯罪嫌疑人都認為,用錢就能擺平經偵民警了。但我們老趙啊,那可真是鐵板一塊!」

劉豐軍又回憶起了2003年5月趙洪順偵辦的中鐵十四局一下屬單位被騙一案——

這家單位為確保辦案人員秉公辦案,儘快為其追回損失,派人找到趙洪順。

「你們常外出工作,要體面些才好。這套西裝送您。」這家單位的一名工作人員說。

「喲,3000多元,好衣裳!」 趙洪順將露出價格那一面的吊牌塞進購物袋,往前一推:「可是啊,我這人糙,穿不了這麼貴的衣服。」

案件偵破後,趙洪順又拒絕了這家單位的宴請。

當警察想要公私兼顧,其實挺難的,段啟明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給全家人做飯

對於外單位的宴請,段啟明的態度和趙洪順出奇地一致。

段啟明總是說:「飯還是家裡的好吃。」段啟明有個習慣:每周不管多忙,都要給嶽父母做頓飯。

「啟明,明兒去釣魚吧,多整幾條回來!」

「不去。明天中午我得給老丈人做頓大餐吃。」

這樣的對話常常發生在蘇愷和段啟明周五下班時。蘇愷知道段啟明的習慣,但還是常常故意逗他。「做飯的事兒就不能交給你媳婦兒?」

「你管我!明天你也來我家吃飯吧!」段啟明反客為主。

「我才不像你!」蘇愷嘴上硬撐著,卻在心裡琢磨著,乾脆明天也回家陪陪家人吧。

段啟明的家人說,每周啟明張羅的聚餐是全家最開心的時刻。

在段啟明姐姐眼裡,段啟明還是家裡的「操心婆」。

一天下午剛上班,段啟明的姐姐聽說當晚有風,忙給母親打去電話:「媽,傍晚要起風,記得把窗戶關好。」

「噢,明明已經回來幫我關好啦。」母親說。

姐姐一邊回憶,一邊落淚。

四十多天後,趙洪順、段啟明二人共收集調查材料6卷,高約40公分厚

2004年2月7日,人們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慶中。

經偵支隊接到市審計局移送的一起駐京聯絡處工作人員涉嫌侵佔公款達數十萬元的特大案件線索。

工作細心、耐心,讓單位放心的趙洪順和段啟明被派往北京偵辦案件。

2月9日,兩人動身趕赴北京。

2月的北京,寒風料峭,兩人如何度過寒冷無人知曉,但從兩人零星的工作匯報中大家得知,為了找證據,他倆在沒有暖氣的修理廠庫房翻閱票據20多萬張,凍得跺腳搓手;在對修理廠負責人展開調查時,遭遇該廠30多名員工圍攻威脅,後在豐臺區公安分局的增援協助下才脫離險境……

四十多天後,趙洪順、段啟明二人共收集調查材料6卷,高約40公分厚,查實了犯罪嫌疑人許某非法獲利十餘萬元的犯罪事實,並查出另外一名犯罪嫌疑人侵佔公款五萬餘元的案件。

在獲取了充足的犯罪證據後,趙洪順和段啟明對犯罪嫌疑人許某採取了刑事拘留措施,並將他押解回疆。

經過兩天兩夜的跋涉,兩人押解著犯罪嫌疑人於3月24日傍晚到達烏魯木齊。

剛下火車,趙洪順發現,許某親屬竟手捧日用品守在出站口。

「押解行程是完全保密的,但許某的家屬仍然得到了消息!」為防止發生意外,趙洪順和段啟明決定,連夜將許某押解回克拉瑪依。

2004年3月25日零時三十分許,車行至獨克公路84公裡處時,遭遇車禍。

趙洪順、段啟明血灑徵途,壯烈犧牲。

圖文編輯 李浩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