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個月來,韓國的體育界並不安穩。
繼韓國運動員崔淑賢自殺後,25歲的韓國女排球員高友敏也被發現在家中身亡。
消息一出,譁然一片。
高友敏,一個曾在賽場上用汗水認真拼搏、面對鏡頭會露出羞澀卻陽光笑容的女孩。
在她為之效力一生的韓國女排聯賽現代俱樂部中,她向來都是十分優秀的選手。
直到2019-2020賽季,球隊自由人金延堅腳踝受傷,高友敏被臨時頂到了自由人位置上。
由於位置的調整,高友敏在球場上的表現有所下滑。
焦慮、壓力無時無刻不圍繞著她。
隨之而來的,還有網絡暴力。
巨大的工作壓力與自我高標準要求,本就是精神上一道無形的重擔,加上狀態不佳而產生的自責、愧疚、懊惱……負面的情緒一擁而上,更讓她喘不過氣。
可偏偏這種時候,人們好像一瞬間忘了高友敏曾經取得過的輝煌成績,轉而在網絡上對她大肆進行惡意攻擊和辱罵。
「就你這表現還有資格整容?」
甚至連去進行整容手術這件事,也因她賽場表現而被罵做不配。
這原本只是一個女孩走投無路時想要去增加那麼一絲自信的方式,可反而像是徒勞了。
過去一年時間裡,社交媒體上共有超過1.5萬條評論痛罵高友敏。
極大的精神壓力讓她依賴上了安眠藥。
在網絡上,人們好像不由自主地捨棄了敬畏,輕輕鬆鬆跨過了在人前為自己設置的那道虛偽的道德底線。
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沒人能真正切入肺腑地體會到這個女孩是怎樣的心理感受。
更多的,是將一句句惡語盡付茶餘飯後。
罵人,不過是嘴巴的開合或手指的彈動,是多麼的輕而易舉。
我們卻忘記了,也能輕而易舉地將一個人推入望不見底的寒淵。
02
網絡暴民好像不覺間,已成了網絡的主力軍。
微博、知乎、貼吧等各大社交媒體的評論區中,似乎從不乏充滿戾氣的留言評論,甚至爭論撕扯。
有時起因其實真的令人發笑,有時甚至只是毫無緣由無端端地幾句。
而當這股散亂的戾氣尋找到了共同的目標時,最傷人的網絡暴力就發生了。
《烏合之眾》說到:「處於群體中的個人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39;力量,對他們來說群體就是正義,數量就是道理;即或不然,群體中的人也會有一種「法不責眾」的想法,因而在他們的行為時表現得理直氣壯。」
白日裡人前喬裝,為一口飯苟延殘喘地忍耐,深夜回家撕破面具的一霎,所有卑躬屈膝轉瞬凝聚為一把利刃。
藉以文字的形式,藉以手機的連接,把平日裡淤積的壓抑與憤恨一股腦地發洩出來。
不論接受者情緒狀態,也不論自己的言行是否得體。
最後的最後,還要給自己安個正義使者的高帽,說,你本來就是千夫所指。
驕傲得像一批聞風而至的劊子手。
微博上一個叫做「人類實驗室」的博號曾在17年做過一個現實版網絡暴力測試的實驗:
他們請來20個人戴上面具,對邀請的三位形象鮮明的嘉賓憑第一印象做出評價。
第一位上來的嘉賓是一個喜歡動漫和cosplay文化的小姐姐,她穿了一身王者榮耀中貂蟬的cosplay服裝。
第二位上來的嘉賓是一個體型瘦削、紋著花臂的大叔。
第三位上來的嘉賓是一個面容姣好、穿著性感精緻的女士。
三位嘉賓分別簡短地敘述了關於自己的一些信息,之後由現場的面具人在他們背後的屏幕上進行彈幕評論。
三位嘉賓在一開始紛紛表示了儘管自己的形象略帶個人特色,平時也會遇到一些非議,但總體還是可以接受的,並表示相信大家不會那麼不寬容。
但當評論結束,他們回頭望向屏幕的那一刻,所有刺眼的詞彙一湧而上扎進他們每個人的心頭。
他們的表情是略含震驚的尷尬,是想要喬裝不顯露出來的深深難過。
那種眾目睽睽之下的反應真的很讓人心疼。
其實最終答案揭曉,喜歡cosplay的小姐姐是一名性格簡單、喜歡孩子的小學音樂老師。
紋著花臂的大叔是一名紋身師,平日裡喜歡和朋友做菜、去流浪狗救助站做義工。
而穿著精緻的女士是一名夜間看護的護士,為了以最好的自己迎接未來的那個「他」,平日裡會花很多心思在穿著打扮上。
這其中有多少迂迴的誤會來源於偏頗惡意的揣度。
一眼定生死地去淺薄評判一個人,標籤化地詬病一個人,是多麼可笑又可憎。
但言語所造成的傷害已然發出,烙在心上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
信息發達的年代,我們太容易接收到大量新鮮的信息。
可正因為多,所以我們不會去深入,不會去了解。
簡簡單單只以所接收到的自以為全面的信息,去對一個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並不熟悉的陌生人妄加指點。
這本身就不公平。
或許這評論中有正確的地方,但這份正確,可能連一個人人格的十分之一都達不到。
人是豐滿而複雜的。
每一個活生生的人,從來都不是一個幹扁的標籤。
我們上學時應該在語文課堂中聽老師講過,一部小說的創作不該將人物臉譜化。
而那些偉大的著作,恰是因為將人性的複雜與淋漓勾勒出來,才成就其偉大。
小說人物尚且如此,用單單幾個詞語去給一個人下定義,那是對人性的侮辱。
而誰也永遠無法預估自己的一句話,到底能給他人帶來多大傷害。
03
國外也曾做過這樣一個引人深思的社會實驗,主題是:
如果網絡暴力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會是什麼樣子?
視頻中,演員們在街上扮演欺凌者與受欺凌者,將網絡暴力慣用的面孔和話語搬到了生活中。
他們在相應的場景裡說著社交網絡中真實出現過的惡意評論。
你會看到這個世界好像是充滿惡意的一團糟,莫名地變成了一副混亂而奇怪的模樣。
戾氣的陰雲籠罩在人們頭頂,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突然從動物身上逆轉給人類。
我們慶幸這只是一個社會實驗,並非我們真實生存的環境。
但同時我們也何等悲哀,因為這場景,就是我們網絡環境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的寫照。
面對演員們的欺凌表演,這段視頻中讓我們意外和欣慰的是,很多路人都走過來以自己的方式保護被欺負的人,趕走欺凌者,用心地安慰和鼓勵他們。
像人間餘下的最後一絲溫情。
其實,這才是世界本來該有的樣子啊。
怎麼能因為換了一個溝通的空間與方式,就泯滅了那獨屬於人的溫存呢。
就像視頻中說的那樣,「如果這些行為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接受,那為何在網絡中是正常的呢?」
04
如今的社會網絡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多少人因為不堪忍受社交媒體上鋪天蓋地的惡意評論甚至人肉搜索而抑鬱輕生。
他們的年齡有老有少,他們的身份遍布各行各業,他們的國家跨越著遙遠的海洋,可他們同樣沒逃過,網絡暴民傳遞的惡意。
有些人,自以為戴了一張遮天蔽日的面具,就肆無忌憚,以舌為刀。
這把刀總被狡詐地飾以維護正義紋路,然後代表著它藏掖著臉的主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裝腔作調地自我高潮。
可事實的本身不過是,施語者只是想尋一個靶子以發洩他們無處安放的躁動情緒。
他們只想甩出刀子。
他們從不在意甩到的到底是誰。
所有正義在他們的維護下消失殆盡,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們助到的只有自己內心的魔鬼。
一個真正明智犀利的人,是洞穿世事後的原諒與慈悲。
是「橫眉冷對千夫指」,轉過頭來卻又「俯首甘為孺子牛」。
那才是對惡的不屈和對善的敬仰。
而一個對陌生人隨意指摘亂甩刀子的人,又有什麼資格去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自嗨呢。
《禮記·中庸》中說,君子慎獨。
人其實應當在獨處時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更加恪守道德的底線。
生而為人總該有自己的堅守。而這份堅守,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是當你面對自己的心時,是否當得起一句俯仰無愧。
而不是去拷問自己,我是否在人前裝得足夠好,我是否在人後懟得足夠牛。
人生是一場負重前行的長途,你永遠不會知道別人身上行囊幾斤。
所以添置最後一絲稻草,不過是有些人云淡風輕間不經意的抬手。
但其實幫助一個人亦是如此。
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絲溫暖的留存、一句軟言的慰語,背後的能量,同樣是我們無可想像的。
佛家講「 無財七施」,「言施」便是其中的重要一施。
人若沒有足夠的錢去布施積福,那不妨去對人多說些鼓勵的話、安慰的話、稱讚的話、謙讓的話和溫柔的話吧。
你的所有美好,最終都將被世界如數回饋。
願我們的網絡再無暴力。
- 作者 -
靈舒。喜歡火鍋,喜歡躺著,喜歡蘇州的雪,也喜歡洱海的月。微信公眾號:靈小姐的午後花藤架。懶得寫文章,但可以用好看的名字陪你在花藤架下躺著。
轉載可在後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