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和騎行,兩件毫不相干的事,在邢加濟身上達成了完美統一。
「35km/h,新紀錄。」在朋友圈分享自己騎行新紀錄時,邢加濟耳機裡,竇唯剛好唱到那句:「幸福在哪裡?」
如果有人問這位海軍軍官這個問題,他一定會告訴你:在我的「射擊夢」裡。
充滿激情,同時又富有耐心。過去17年裡,邢加濟把身上這兩種特質都傾注在同一件事上——射擊。
2013年初,時任北部戰區海軍某驅逐艦支隊業務長的邢加濟發起組建「超級射擊俱樂部」,和志同道合的戰友開始了追求射擊極致的「超級」之旅。
「超級」是一種心態
來不及了!
主炮故障,目標丟失,無法瞄準……所有的糟糕狀態都撲面而來。直到射擊那一刻,他發現目標不見了。視線裡,只有向他呼嘯而來的炮彈。
半夜驚醒,於景龍確定那是一個夢,卻仍為之擔憂。
「我時常能感到,危機蟄伏在四周。」2020年9月的一個黃昏,於景龍站在南昌艦旁,憂心忡忡地說出這樣一句話。
於景龍有兩個身份。作為我國首艘萬噸級驅逐艦的對海作戰部門作戰長,他有強烈的自信。作為「超級射擊俱樂部」最初成員之一,他時刻充滿著危機感。
於景龍明白,實戰才能真正檢驗戰鬥力。在此之前,只有不斷追求極致,才能在戰爭來臨前就穿上一層「盔甲」——一層足以在波詭雲譎的未來戰場上抵禦風險的「盔甲」。
追求極致,是於景龍和邢加濟等幾位「俱樂部元老」的初衷。
2003年,邢加濟從大連艦艇學院畢業。踏上滄州艦,他遇見了自己執掌的第一門艦炮。從外形上看,艦炮的炮管猶如一柄利劍,炮座就像一個碉堡,線條明朗粗獷。
那時,中尉邢加濟沒想到,艦炮的粗獷外表和內部的複雜結構極不相稱。他真正認識艦炮,是從第一次隨艦進行射擊開始的——
那年春天,軍港下了好幾場雨。滄州艦赴某海域執行實彈射擊任務。作為新任副槍炮長,邢加濟的戰位在這座半自動化主炮的炮座上。
洶湧的波浪不停拍打艦體。第一發炮彈拖著尾焰呼嘯而出,重重的油煙和隆隆的回聲瞬間裹住了邢加濟。
炮彈攜著火光,帶著邢加濟突然抵達一個從未到過的專業領域。射擊結束,命中率不到百分之十。
邢加濟這才明白,這是一個與自己之前認知完全不同的領域。
通過與炮班的士兵交流,邢加濟了解到,受海上環境影響,艦艇和目標均處於運動狀態,難以相對靜止。想要提高命中率,必須經過一系列精密計算,把炮彈軌跡和影響因素算得分毫不差。
也是這一次射擊,讓邢加濟認識到,艦炮命中目標的背後,是數萬個精密儀器的精準運作,更是槍炮手高超射擊技巧的比拼。從此,邢加濟致力於如何把炮打得更好更準。
隨著射擊經驗越來越豐富,碼頭上,艦艇上年輕的槍炮長們經常圍住邢加濟「取經」,人送雅號「碼頭業務長」。沒過多久,邢加濟被正式選拔為支隊槍炮業務長。
在和年輕官兵交流中,邢加濟也經常收穫一些新想法。受電影《壯志凌雲》啟發,他迸發出一個念頭:像電影中的頂級飛行員一樣,建立一個交流平臺,把最優秀的槍炮長集中在一起,共同探尋最先進最有效的射擊技巧。
「超級射擊俱樂部」由此成立。
在邢加濟看來,想加入這個俱樂部,首先必須擁有一個「超級」心態。
「超級」心態,是一個優秀軍人應該具備的素養。這種素養是對極致的追求,更是居安思危意識的體現。
「我們不僅要在考核成績上,超越優秀這個最高等級,更要與世界同行比較。因為,未來戰場才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考試。」邢加濟扶了扶黑色的方框眼鏡,認真地說:「擁有這種格局和心態,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向實戰化,面向未來戰場。」
「超級」是一種能力
坐在戰艦指揮室,對空作戰部門作戰長鄭寶劍激動地跳了起來。
陰沉天幕下,炮聲如悶雷炸響。遠處,靶機在空中爆裂成一團火焰,瞬間成了隨風消散的碎片。
伴著興奮而來的,還有一種成就感。這是該型艦炮首次在數千米外擊爆高速靶機。這一刻,指揮室仿佛亮了起來。
「就在幾個月前,我們還認為,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鄭寶劍說,「當初,專家和工廠設計師討論,這個距離早已超過了副炮理論射程。」
事實上,完成這個任務相當不易。數千米距離,擊中高速靶機已相當困難,更何況要命中比籃球還要小的靶機油箱。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請來工業部門專家,組織若干組模擬射擊,修正參數,分析數據。
幾次試驗,精度始終不理想。比武前夜,鄭寶劍輾轉反側。他起身喊上技師李建鵬,拿著尺子去了機庫。
兩人圍著訓練中墜落的靶機,根據彈痕,不斷測算炮彈軌跡。和幾個業務長討論後,鄭寶劍果斷修正數據。最終,他在比武中實現了這個不可思議的目標。
後來,鄭寶劍和他的團隊總結出一套射擊理念,整理的經驗做法在全支隊廣泛推廣。
研究生畢業的鄭寶劍,曾前往俄羅斯留學。談及射擊理念,他說:「我們俱樂部總結出很多射擊理念,這是衡量一個人『射商』的重要指標。」
「射商」,是這個俱樂部的專有名詞,也是俱樂部成立後提出的第一個射擊理念。
所謂「射商」,是結合射擊理解、射擊理念、裝備磨合程度,對炮手射擊素養的綜合評價。
「『射商』的提高,有賴於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射擊理念。」煙臺艦對海作戰部門作戰長宋劍男對此有自己的認識。
一次打靶歸來,宋劍男與俱樂部同行交流經驗,聽到一個新名詞:炮彈冷膛原理。
艦炮在發射時,由於炮膛冷卻,會導致第二次發射炮彈的彈道出現偏差。俱樂部的成員將其定義為「二次冷膛」。
通過大量試驗和學習,宋劍男找到了解決辦法,炮也打得更加精準。
邢加濟電腦裡,500個G的硬碟存得滿滿當當,裡面全是俱樂部組建7年來積累的射擊理念和射擊案例——
他們首創「無瞄點坐標法」射擊,大膽嘗試主炮夜間對岸射擊,大大提升了命中率,在海軍範圍內得到廣泛推廣;他們提出「精確校星」「方向正好」等射擊經驗,具備極大的實戰意義和示範效應,被多個單位借鑑。
「超級」,其實是追求一種挑戰自我的能力。伴隨海軍裝備更新換代,俱樂部成員們有機會操縱更加先進的艦炮。面對未來,戰勝敵人,首先要戰勝自己。
「如果戰爭在下一秒打響,我們要成為淘汰對手的那批人。」這些年,「邢加濟們」接過了一型又一型新裝備,也接受了這些炮彈背後承載的夢想和責任。
「做難事,必有所得。」射擊,塑造了他們。同時,他們也用自己的理念重新定義了射擊。用邢加濟的話說:「最美的雪蓮,永遠生長在人類難以企及的山巔。」
所謂「超級」,就是有能力挑戰人生路上一座又一座高峰。
「超級」是一份熱愛
黑暗中,手錶發出微光。
工作和生活中的大多數時間,邢加濟總是帶著這款國產智能手錶,它可以清楚地顯示經緯度、溼度和氣壓等數據。
「這些都是影響射擊的重要因素。」邢加濟說,「如果不是對槍炮足夠熱愛,沒有人可以在這麼枯燥的訓練推演中堅持下來。」
熱愛。一個詞跳進記者的腦子裡。
最初,這個詞在記者腦海中是沒有形象、聲音與特點的,直到在「俱樂部」裡看到那個簡易的沙盤。
像是磁鐵的兩極,熱愛這個詞突然就和沙盤牢牢吸在一起,在記者腦海中具象起來。
倉庫很簡陋,中間擺放著一個沙盤,簡陋卻逼真。一座綠色的小島,周邊藍色的「水域」上,航行著幾艘小巧卻精緻的艦船模型。
這個沙盤的原型,是一座真實存在的小島。邢加濟按照測量的比例尺一點點將它塑造出來。
從海邊運來沙子,用油漆給鋸末上色,用礦泉水瓶完善艦船模型……為了模擬射擊時更加真實,每一粒沙子,每一種色彩,每一艘艦船模型,邢加濟都盡力做到完美。這個小小的沙盤背後,是他的熱愛和汗水。
對邢加濟這種幾乎「偏執」的熱愛,該支隊飛彈業務長郝紅芳印象深刻——
郝紅芳是俱樂部的第二批會員之一。他剛剛加入俱樂部那年,參加了俱樂部的一次登山活動。邢加濟專門讓他帶上一個測數據的定位儀。
「這座山的高度、每個高點的準確位置,你都要準確記錄。」行走在山石間,郝紅芳逐漸明白,對一名優秀的射擊指揮員而言,腦海裡必須形成目標的輪廓,而這種輪廓便是一個個真實數據搭建起來的。
不單單是邢加濟和郝紅芳,幾乎俱樂部裡所有成員都對槍炮有種「偏執」的熱愛。
這個特殊的俱樂部,沒有咖啡,沒有沙發,沒有音樂。有的,是一張張求知的面孔,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一顆顆熱愛的心。
槍炮,幾乎成了貫穿這群年輕海軍軍官軍旅人生的主題。
多少個日夜,他們在沙盤前來回推導,只為得出一個精準的數據,以佐證一個全新的設想,以期在訓練中得以檢驗——
鹽城艦原對海作戰部門作戰長劉宏剛,是俱樂部的首批會員。為了適應新的作戰需求,他通過自學掌握了某型艦炮系統的戰術軟體。一次任務中,他成功抗擊來自4個方向的多枚飛彈,一舉創造紀錄。
最晚進入俱樂部的會員鮑非,曾在哈爾濱艦擔任對海作戰部門副作戰長。在一次聯合演練任務中,他操縱艦炮,打出超高命中率……
「生命的意義,在於人與人互相照亮。」從首批老會員到最新面孔,這群志同道合的戰友,互相照亮,傳遞熱愛。
向海圖強,他們熱愛的事業,是追求射擊的極致,更是守護祖國海疆的安瀾。
黃昏時分,長長的碼頭鋪滿了餘暉。海風逐漸不再颳了,遠處傳來艦船出航的汽笛聲。
「碼頭業務長」邢加濟再次走上碼頭,挺了挺身子,步子不疾不徐。
版式設計:梁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