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智慧氣象」(Weather-ready, climate-smart)。在氣象日來臨之際,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主任弗洛倫斯·拉比耶(Florence Rabier)接受了中國氣象報記者採訪,就氣象日主題的理解、ECMWF的做法、中歐氣象合作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嘉賓: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主任弗洛倫斯·拉比耶
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主任弗洛倫斯·拉比耶 圖片來源:ECMWF官網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創建於1975年,是一個獨立的由34個國家支持的政府間國際性機構,其任務是推進氣象科學,為成員和合作國提供儘可能準確的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特別是3至10天的中期預報。
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關鍵詞是「天氣常備」、「智慧氣象」,突出了天氣和氣候之間的密切關係,這也是ECMWF的本職工作之一。ECMWF向其成員和合作夥伴提供全球數值天氣預報,使他們能夠開發使用這些產品,助其國家儘快實現「天氣常備」。儘可能提前發出可靠的預報預測產品,是ECMWF不斷努力的方向。
作為一個政府間機構,ECMWF的活動是為成員和合作夥伴提供服務,通過與歐盟以及哥白尼計劃的合作,利用數十年的專業知識為公民和決策者提供氣候數據等服務。通常而言,預報技術以每十年預報一天的速度提升,我們不僅僅想要繼續保持這樣的進步,還試圖不斷改進這種模式,從而挽救更多的生命和財產。氣象對每個國家都很重要,歐洲國家應該共同努力,通過ECMWF和其他歐盟倡議,進行資源整合、經驗共享,將其打造為一個天氣常備和智慧氣象國家集團。
中國氣象局和ECMWF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是我們科學合作的完美例證之一。中國氣象局在太空領域的參與工作對我們和全世界都極為重要。ECMWF與中國氣象局的科學家合作密切,將中國迅速發展的氣象衛星觀測網絡充分利用起來。未來,中國計劃推出攜帶先進的紅外和微波傳感器的晨昏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作為「風雲」氣象衛星的組成部分。歐洲和美國在此軌道上還沒有發射太空飛行器,因此,晨昏軌道衛星獲取的數據將為全球衛星觀測網提供重要、獨一無二的補充,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這是非常值得期待和令人興奮的發展。
(責任編輯:王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