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給大家介紹了傳承神農氏精神的三位神醫扁鵲、華佗和張仲景,我們感受到了醫者對黎民百姓的關心以及對後世醫學發展作出的貢獻。
本期我繼續給大家繼續介紹中國古代的醫生,看看今天這幾位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皇浦謐
字士安,小時名靜,晚年自稱玄晏先生。魏晉醫學家。西晉安定朝那(今甘肅靈臺人縣朝那鎮)人。著名醫學家,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被稱為「針灸鼻祖」,他總結了晉以前的針灸學成就,在針灸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另著有《帝王世紀》《逸士傳》 、《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
對於針灸方面的經驗,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醫家已進行了系統總結。如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長沙和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多種周代編寫的醫書,其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也有許多論述針灸的內容。東漢初期針灸名醫涪翁還有《針經》的專述。但是晉代以前涉及到針灸內容的醫書,「其父深奧」,「文多重複,錯互非一」。加上當時用竹木簡刻書,書被視為秘寶,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由於參考書奇缺,這給皇甫謐編撰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然而值得慶幸的是,皇甫謐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他用百折不撓的精神,設法借來了需要的醫書,經窮搜博採,獲得了大量的資料。
現今的針灸醫學不但在國內得到飛速發展,並且已經風靡世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正式批准,把針灸列為治療專項,到處受到人們的歡迎。正因為如此,皇甫謐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唯一與孔子齊名於世界文化史的歷史名人。
孫思邈
孫思邈是京兆東原人(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塬)人,出生於隋開皇元年,卒於唐永淳元年。活了102歲(也有說他活了141歲),他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一生致力於醫藥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創立髒病、腑病分類系統,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
孫思邈在中藥學上首次主張將治療婦女兒童的病單獨設立一科,並在著作中首先論述婦、兒醫學,聲明是「崇本之義」。他在醫學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大概有數十種,其中包括:1.醫學巨著《千金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之至寶」。
2.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人。
3.第一個倡導建立婦科、兒科的人。
4.第一個麻風病專家。5.第一個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第一個將美容藥推向民間。7.第一個創立「阿是穴」。8.第一個擴大奇穴,選編針灸驗方。
7.系統、全面、具體論述藥物種植、採集、收藏的第一人。
8.第一個提出並試驗成功野生藥物變家種。
9.首創地黃炮製和巴豆去毒炮製方法。
10.第一個治療腳氣病並最早用彀樹皮煎湯煮粥食用預防腳氣病和腳氣病的復發,比歐洲人早一千年,彀樹皮富含維生素B1。
11.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間,向群眾和同行虛心學習、收集校驗秘方的醫生。
12.第一個發明導尿術等等。
這許許多多的成就都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瑰寶,『藥王』一名當之無愧。
薛生白
名雪,字生白,號一瓢,又號槐雲道人,晚年自署牧牛老朽,以字行。清代吳縣人,生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90歲。與葉天士同時而齊名。
其早年遊於名儒葉燮之門,詩文俱佳,又工書畫,善拳技。後因母患溼熱之病,乃肆力於醫學,技藝日精。薛雪一生為人,豪邁而復淡泊,年九十歲卒。故也知薛雪並非專一業醫者,但他於溼熱證治特稱高手,所著《溼熱條辨》即成傳世之作,於溫病學貢獻甚大。又嘗選輯《內經》原文,成《醫經原旨》六卷(1754)。唐大烈《吳醫匯講》錄其《日講雜記》八則,闡述醫理及用藥;另有《膏丸檔子》(專刊稿)、《傷科方》、《薛一瓢瘧論》(抄本)等。
薛雪對溼熱病的研究,突出了溼邪與熱邪相合為病的特點,抓住了溼熱二邪輕重不同的要害,並結合臟腑、三焦、表裡等辨證方法,使之融為一體,解決了溼熱病的證型辨析,有利於臨床應用。在治療上,雖然有溫化、清瀉、清熱祛溼諸大法,同時又有補陽、益氣、養陰、生津諸法的配伍,然其用藥時時注意到清熱不礙溼,祛溼不助熱,扶正不礙祛邪,祛邪當注意扶正等方面。治療不拘泥於固定成方,體現了溼熱病治療的特點,成為後世治療溼熱病的規矩,影響極其深遠。
中國醫學經過無數先驅的代代相傳、種種創新治癒了許許多多勞苦大眾的惡疾,這種先於天下的胸懷任何時候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為他們點讚。
下期我們繼續給大家介紹中國古代的醫生們,感謝大家的閱讀。
歡迎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