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古代有哪些懸壺濟世的醫生

2020-12-16 縱橫人文

上期給大家介紹了傳承神農氏精神的三位神醫扁鵲、華佗和張仲景,我們感受到了醫者對黎民百姓的關心以及對後世醫學發展作出的貢獻。

本期我繼續給大家繼續介紹中國古代的醫生,看看今天這幾位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皇浦謐

字士安,小時名靜,晚年自稱玄晏先生。魏晉醫學家。西晉安定朝那(今甘肅靈臺人縣朝那鎮)人。著名醫學家,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被稱為「針灸鼻祖」,他總結了晉以前的針灸學成就,在針灸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另著有《帝王世紀》《逸士傳》 、《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

對於針灸方面的經驗,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醫家已進行了系統總結。如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長沙和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多種周代編寫的醫書,其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也有許多論述針灸的內容。東漢初期針灸名醫涪翁還有《針經》的專述。但是晉代以前涉及到針灸內容的醫書,「其父深奧」,「文多重複,錯互非一」。加上當時用竹木簡刻書,書被視為秘寶,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由於參考書奇缺,這給皇甫謐編撰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然而值得慶幸的是,皇甫謐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他用百折不撓的精神,設法借來了需要的醫書,經窮搜博採,獲得了大量的資料。

針灸甲乙經

現今的針灸醫學不但在國內得到飛速發展,並且已經風靡世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正式批准,把針灸列為治療專項,到處受到人們的歡迎。正因為如此,皇甫謐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唯一與孔子齊名於世界文化史的歷史名人。

孫思邈

孫思邈是京兆東原人(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塬)人,出生於隋開皇元年,卒於唐永淳元年。活了102歲(也有說他活了141歲),他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一生致力於醫藥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創立髒病、腑病分類系統,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

孫思邈

孫思邈在中藥學上首次主張將治療婦女兒童的病單獨設立一科,並在著作中首先論述婦、兒醫學,聲明是「崇本之義」。他在醫學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大概有數十種,其中包括:1.醫學巨著《千金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之至寶」。

2.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人。

3.第一個倡導建立婦科、兒科的人。

4.第一個麻風病專家。5.第一個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第一個將美容藥推向民間。7.第一個創立「阿是穴」。8.第一個擴大奇穴,選編針灸驗方。

7.系統、全面、具體論述藥物種植、採集、收藏的第一人。

8.第一個提出並試驗成功野生藥物變家種。

9.首創地黃炮製和巴豆去毒炮製方法。

10.第一個治療腳氣病並最早用彀樹皮煎湯煮粥食用預防腳氣病和腳氣病的復發,比歐洲人早一千年,彀樹皮富含維生素B1。

11.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間,向群眾和同行虛心學習、收集校驗秘方的醫生。

12.第一個發明導尿術等等。

這許許多多的成就都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瑰寶,『藥王』一名當之無愧。

薛生白

名雪,字生白,號一瓢,又號槐雲道人,晚年自署牧牛老朽,以字行。清代吳縣人,生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90歲。與葉天士同時而齊名。

其早年遊於名儒葉燮之門,詩文俱佳,又工書畫,善拳技。後因母患溼熱之病,乃肆力於醫學,技藝日精。薛雪一生為人,豪邁而復淡泊,年九十歲卒。故也知薛雪並非專一業醫者,但他於溼熱證治特稱高手,所著《溼熱條辨》即成傳世之作,於溫病學貢獻甚大。又嘗選輯《內經》原文,成《醫經原旨》六卷(1754)。唐大烈《吳醫匯講》錄其《日講雜記》八則,闡述醫理及用藥;另有《膏丸檔子》(專刊稿)、《傷科方》、《薛一瓢瘧論》(抄本)等。

薛生白醫案

薛雪對溼熱病的研究,突出了溼邪與熱邪相合為病的特點,抓住了溼熱二邪輕重不同的要害,並結合臟腑、三焦、表裡等辨證方法,使之融為一體,解決了溼熱病的證型辨析,有利於臨床應用。在治療上,雖然有溫化、清瀉、清熱祛溼諸大法,同時又有補陽、益氣、養陰、生津諸法的配伍,然其用藥時時注意到清熱不礙溼,祛溼不助熱,扶正不礙祛邪,祛邪當注意扶正等方面。治療不拘泥於固定成方,體現了溼熱病治療的特點,成為後世治療溼熱病的規矩,影響極其深遠。

中國醫學經過無數先驅的代代相傳、種種創新治癒了許許多多勞苦大眾的惡疾,這種先於天下的胸懷任何時候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為他們點讚。

下期我們繼續給大家介紹中國古代的醫生們,感謝大家的閱讀。

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一壺千金 懸壺濟世
    古書《鶡冠子》裡說,不要以為賤的東西沒有用處,假如在河中心有人從船上落入水中,此時若能飄來一隻能夠救命的匏瓜,那它的價值就有千金了
  • 一心向道 · 懸壺濟世 · 慈愛有方
    「義合公義診小分隊」不遠萬裡從重慶自費自發去到萬壽宮為道教信眾以及周邊的群眾朋友們開展義診活動,發揚道教優良傳統,濟世利人,展現大愛!石毛果夫先生仁慈厚愛,道心堅定,濟世渡人,經常在全國各地組織義診志願者,為廣大群眾進行義診活動。也經常為盲人群體中醫推拿學員傳授中醫推拿技術,仁心仁德。
  • 保羅•裡歇爾——從懸壺濟世到雕塑作品傳世
    醫生的職業,被中國傳統文化尊稱為:懸壺濟世的職業。
  • 山有木兮木有枝 常懷仁心濟世人
    譚允賢(1461年-1556年)出生於明朝醫學世家,秉承家學,精通醫理,是中國古代四位女醫(晉代的鮑姑、西漢的義妁、宋代的張小娘子、明朝的譚允賢)之一,著有《女醫雜言》一書傳世。繼承祖制 懸壺濟世醫者仁心清·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華序》有言,「良醫處世,不矜名,不計利,此其立德也。」
  • 李恆明:懸壺濟世六十載
    李恆明:懸壺濟世六十載◎全媒體記者  徐金華如今,63個春秋過去了,已八十三歲高齡的她依然堅守在醫生這個崗位上。她將她的一生,都獻給了自己鍾愛的醫療事業。作為一個醫生,就更應該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位患者。有一次,李恆明發著高燒,可她手裡還有一位拉肚子的病人等待醫治。她一直堅持著為病人浣腸、診治,等治療結束後她自己的體溫已達40攝氏度!在許多人看來,李恆明診治患者特別「慢」,一個小時可能就只診治兩三個患者。因為在她診治的過程中,不僅要問病情、找病因,還要教患者自己識別病情、分析病因。
  • 中國唯一還健在的御醫,關押28年後懸壺濟世,將秘方無償交給國家
    ——《鷓鴣天·戲贈黃醫》「醫者有仁心,慈悲濟世人。懸壺輕己利,德品勝黃金。」醫者貴其仁心,自古以來,醫者是很受尊重的,因為他們以慈悲濟世,給人們帶去健康。然而我們說起御醫,仿佛是上個世紀或者更加久遠的事情了。其實我們身邊還有一位御醫,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中國唯一還健在的御醫,關押28年後懸壺濟世,將秘方無償交給國家。
  • 聆聽醫者故事,感知科學精神,東方肝膽醫院吳孟超懸壺濟世的一生
    醫生的手是醫者武器,是病人的解藥。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的舞臺上曾出現過一雙手指嚴重變型的手,讓主持人董卿溼了眼眶,也讓臺下的觀眾側目動容。這雙手的主人就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吳孟超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創建者,也是中國肝膽醫學的奠基者與開拓者之一。
  • 懸壺濟世昭日燦,德高情重鑄醫魂【戰「疫」一線,黨旗飄揚】
    懸壺濟世昭日燦,德高情重鑄醫魂我們懷念過去,因為那裡有曾經的詩和遠方;我們展望未來,因為那裡有心中的夢和希冀。詩和遠方承載著你的故事,夢和希冀代表著你的未來,他們完美的統一於人生的一個點——初心。陳志軍,主任醫師,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婦女兒童醫院副院長。1985年7月參加工作,199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鍾南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醫之大者懸壺濟世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這所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的第一所本科院校送來祝福,並寄語第一屆南山班學子。(全文如下)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當前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了。不過在網際網路時代,跟人們溝通的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我可以在這兒、以這種形式向同學們傳達我的問候和祝福。在此我向勇於攀登科技高峰、立志從事醫學事業的你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大家知道,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的醫療事業敲響了警鐘,我們這次也使得很多同學、群眾對醫療衛生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包括很多青年勵志學醫。
  • 救死扶傷從醫志 懸壺濟世秉初心——記航空總醫院腦血管病診療專家...
    原標題:救死扶傷從醫志 懸壺濟世秉初心——記航空總醫院腦血管病診療專家金永健中國醫師節是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的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節日,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關懷和肯定。正是因為有這些辛勤工作、默默奉獻的醫師,許多人才能從各種意外中脫險,從各種疾病中康復。
  • 薛氏武醫世家第七代嫡傳弟子懸壺濟世,民間達人薛丹鶴聲名鵲起
    很早就聽說,福州有家「薛氏功夫推拿」,功夫了得。患者幾十年的頑疾,在醫家的一頓操作下,立即病痛消除,神清氣爽。經營這家店的是一對父子,傳於武醫世家,與永春拳有很深的淵源。他深知自己應該面對無限廣闊的世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無論面對什麼,他都懷一種謙遜的態度;無論行使什麼,他都以正身為本。薛丹鶴與父親秉承懸崖壺濟世的祖訓,不收診費,只收治療費。每次為病人診斷病情後,根據病情輕重、施治手段的複雜程度收費。一般情況下,他都能讓病人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病人感激之餘,也就愉快交費,然後成了朋友。
  • 醫之大者懸壺濟世!鍾南山寄語遵義醫科大首屆南山班學子
    「同學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醫之大者懸壺濟世。在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在新時代偉大的民族復興夢中,你們是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未來的希望,你們夢尋未來、踏浪而行,要敢於擔當、勇立潮頭,立志做堪當民族大任的一代新人!」
  • 2歲女孩在家「懸壺濟世」,金毛一臉生無可戀,網友:狗子辛苦了
    最近就有一位寶媽分享了她2歲女兒在家裡「懸壺濟世」的場景,她有次一時興起給寶寶買了一套醫療玩具,小姑娘就喜歡上了醫生扮演遊戲,媽媽就又給她買了一套行頭。這天,小女孩又玩起了最喜歡的醫生扮演遊戲,可是既然要扮演,總得有個「病號」吧?
  •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懸壺濟世,救死扶傷
    發明了四診法(望、聞、問、切)著作:《內經》和《外經》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是中國最早開始進行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醫生。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發明了「麻沸散」來輔助外科手術。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所著醫書《青囊經》已佚。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 2歲女兒在家「懸壺濟世」,家中「病號」成亮點,狗子承受了太多
    012歲女兒在家「懸壺濟世」,狗子「傷痕累累」網上就有網友曬出自己2歲的女兒,在家裡穿著護士服在家「懸壺濟世」,有模有樣地看起了診。雖然寵物與人能夠和平相處,但由於孩子年齡還小,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因此家有養寵物的家長需要多上點心。
  • 「太乙真人」在南安懸壺濟世,一個舉動至今仍讓水頭人受益!
    他一生樂道安貧、懸壺濟世,醫術相當精湛。因治癒閩王王審知夫人的疾病,被封為「太乙真人」,其讀書處被敕為楊林書院。他為民請命築陂壩,灌溉良田,受當地百姓愛戴。晚年著有《楊樵醫書》。蔡靜琦辛丑初春,仙跡巖下楊仙公墳頭依舊搖曳的茂盛藥草,讓楊肅生前懸壺濟世的故事真切了許多。
  • 鍾南山寄語南山班學子: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醫之大者懸壺濟世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這所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的第一所本科院校送來祝福,並寄語第一屆南山班學子。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當前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了。由於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作為南山班的總導師,我難以親臨遵義醫科大學第一屆南山班開班儀式。
  • 「齊」心「魯」力|「武漢話手冊」誕生背後:五代人懸壺濟世傳承使命
    手冊主編之一林青是郭海鵬求學時,學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老師;負責審校的卞洲豔、張楠等人,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醫生,與他師出同門。「大家都從事醫務工作,都願意為防疫一線和患者解決問題,效率很高。」郭海鵬說,他們剔除發音與普通話接近的詞彙,精簡部分過於複雜的表述,最終為手冊定稿。
  • 何為懸壺濟世?——專訪西安灞橋趙老先生
    每年暑假,來拜他為師的學生有幾十人,但是留下的僅僅幾人。其實,除了吃苦,想在中醫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需要不斷地學習,還需要保持的一份好奇與興趣,在被患者認可和尊重,心理需求滿足後才能再一次煥發出熱情。趙老醫師出生在普通家庭。
  • 「嶗山菌王」張述金:手握「救命仙丹」道醫懸壺濟世
    據他介紹,刺血療法是對患者最直接最快的治療方式之一,是經過刺血放出多餘的壞血、汙血、油脂等等,注入新血的理論是一種古代常見的直達病灶的針刺治療方式,有很多病人用刺血療法很快能直接治好。尤其在治療風寒風溼方面和穴位淤堵的病,用刺血療法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