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近些年來,社會的審美開始越來越低齡化。很多年紀還小的孩子,就對於自己的顏值非常在意。
孩子對於自己的外在形象越來越重視,或許是一件好事,但過度注重外表,就有可能適得其反了,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呢?
面對審美低齡化,比起外在顏值,父母更應該培養孩子的「內在美」
初中生紅紅進入青春期之後,身體不受控制的開始發胖。在學校裡,紅紅因為自己的身材沒少遭受同學們的嘲笑,為此,紅紅的內心也感覺到十分自卑。
因此紅紅也覺得自己長得不太好看,有次紅紅對媽媽說:「媽媽,我長得好醜。」對於女兒的自我否定,紅紅的媽媽也安慰道:「外在不是全部,你心地善良,就是最美的。」
但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內心就比較敏感,紅紅在經歷了同學的嘲笑之後,於是痛下決心要好好減肥。於是紅紅紅紅背著父母用節食的方式減肥。
過度的減肥,也讓紅紅暴瘦了60斤,但身體也因此出現了很多問題,甚至患上了嚴重的厭食症,最後,紅紅不得不休學在家養身體。
孩子對自己的外表十分在意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了,比起外在顏值,父母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精神顏值」,即內在美。面對審美的低齡化,父母應該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
兒童的審美期,主要分為3個階段
1. 3歲以前
孩子在3歲以前並沒有明確的審美意識。此時孩子會做出審美的舉動,大多是受到環境的影響,或是出於對他人的模仿。
這時孩子的審美正處於模糊的階段,也是孩子的審美初期,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清晰的審美和自我認知。
2. 3-12歲
在這個年齡段內的孩子,審美意識會開始變得越來越明顯。這時孩子將會有自己的審美喜好,會對自己的物品,衣服開始挑剔。
此時正說明了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審美基礎,但他們的審美能力並不成熟。父母要注重將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相結合,為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
3. 12歲以後
12歲之後的孩子審美能力將逐漸趨於成熟。這時的孩子十分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穿衣打扮,也會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如果此時父母不能夠理解孩子的審美感受,那麼此時孩子的審美能力可能會遭受打擊。
父母應該如何提升孩子的「精神顏值」?
1. 讓孩子全面認識自我
很多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通常都是比較片面的,要麼只看到自己的優點,要麼只看到自己的缺點。
每一個人都有優缺點。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學會全面認識自我,發展自己的深層魅力。這樣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才能夠落落大方,淡定自如。
2. 培養孩子的內在動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細心觀察並發現孩子的興趣和喜好。孩子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他們通常會很有動力很有激情。
所以父母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並利用這一點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的內在美。
3. 培養孩子的氣質
一個人的外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衰老,但氣質卻會日久彌新。父母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氣質,多讓孩子接觸藝術類的活動。
比如跳舞,鋼琴等等,這樣孩子才能夠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良好的氣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