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請問:非善非惡和無善無惡,是一個意思嗎?
妙華嚴:不是一個意思。非善非惡是不肯定也不否定。無善無惡是斷滅見否定一切。網友:那王陽明「四句教」的第一句就錯了?
妙華嚴:沒錯。斷章看就錯了。只看無善無惡,一定是錯了。無善無惡為斷滅見,就一定落空了。全句整體看,無善無噁心之體。後面還有個心之體呢。既然有個心之體,他說的這個無善無惡既不是肯定善惡也沒有否定善惡。他說的是善惡的自性本無實體,當體即空。空性之體是為實相。也就是所謂的心之體。這個空不是沒有,你也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它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說它空,一切萬法容納其中。說它有空空如也無相與形無實體。這個要慢慢理解慧心體會。
網友:[鮮花][鮮花][鮮花][贊][贊][贊]看似養花,實則真修行人。
妙華嚴:人生如夢,了一切緣是了。
網友:非善非惡和無善無惡,這兩個概念可以這樣理解嗎?——在勝義諦中原則上是一個意思,在俗諦中它是有區分的。
妙華嚴:勝義諦即究竟圓滿的真理,也就是一切有情無情一切萬法的本來面目。勝義諦沒有原則不原則,說原則不原則究其根本還是俗情俗念的名相定義。聖諦也是就俗諦而言,沒有俗諦也就不談聖諦。就比方說沒有纏縛要解脫何用?是一個道理。所以肯定一樣即落偏邪,否定一樣即墮邊見。不破不立,用中觀正見才不至誤解。
如果我們沒有證得第一義諦(勝義諦),所有言說所有討論所有詮釋都是俗諦範圍。也就是說必然難逃分別。那麼非善非惡和無善無惡絕對不是一個意思。前者可以長養聖諦,後者墮斷滅深坑。一個解脫知見且活活潑潑,一個知見落空無量死寂。
如果我們證得了第一義諦,自會不二法門。一切的一切不二不一,思量不得、定義不得、詮釋不得、取捨便錯路,動念即乖著。哪裡有個這個意思那個意思可得?說聖諦說俗諦,皆是識心弄幻海,我法二執相對立自設障礙是了。如果一定要去分別,那麼非善非惡它的意思就是勝義諦。這個和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是一個 意思。無善無惡與非善非惡意義就不同。一個是斷滅,一個是趣向中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