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狂奔」,向著武漢的方向
——周至青年貨車司機趙濤六赴湖北的背後
從正月初三(1月27日)至今,他連續6次在夜晚開上他那輛9.6米長的紅色東風牌大卡車,一路向武漢疾馳。為了爭分奪秒,儘快把醫療物資運送到抗疫一線,除了吃飯、加油和上廁所,他一直奔波在路上。
漆黑的夜色中,他向著前方點點星辰,義無反顧地前行。忘記自己的安危,是因為牽掛著更多人的安危;忘記一身的勞累,是因為在抗擊疫情一線,還有著更多比他更勞累的人。
因為有了這段在夜色中飛速行駛的經歷,他把自己的微信名改為「午夜狂奔」。
他,就是周至縣尚村鎮龔家莊村群眾趙濤,一名90後貨車司機。
3月1日19時,記者聯繫到趙濤時,他已經在周至縣集中隔離點接受隔離29個小時了。
本打算將從廣州發往成都的貨物送完後就回家過年的趙濤,沒想到自己的回家計劃會因為一個貨物運輸需求而擱淺。
1月27日,趙濤偶然間在某配貨APP上看到,有一個廣東佛山發往火神山醫院的物資運輸需求。了解到那批物資是給火神山醫院ICU、手術室、隔離病房用的潔淨空調機組和部分空調系統配件,趙濤動搖了,他說:「是送完回家過年,還是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深入疫情重災區武漢?這道突然出現的選擇題讓我有點迷茫。經過深思熟慮,最後我下定決心聯繫貨運公司接了單。」
為了接下向火神山醫院運送醫用空調的任務,趙濤和成都貨運公司反覆聯繫,經過解釋溝通,他取消了去成都的送貨行程。「這可都是能救人命的物資,比什麼都重要,我一定要按時安全送到。」趙濤說。
開著那輛紅色東風大卡車,趙濤疾馳在去武漢的路上。那一趟,趙濤十分順利,僅僅十五六個小時後,兩臺潔淨空調機組和部分空調系統配件就按時安全運送到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
「早把物資運去一分鐘,可能醫院的建設進度就能快一分鐘。所以這一路上我除了購買必要的生活用品、給車加油等,吃住都在車上。」趙濤說,這為他節省了很多時間。
這是趙濤第一次去武漢的經歷,卻不是最後一次。
送完火神山醫院的物資,趙濤有些迷茫,不知何去何從。「我接下這第一單時,就知道自己不能按計劃回家過年了。那段時間,疫情還很嚴重,我不知道自己身上會不會攜帶病毒,回家也不放心。索性,我就繼續送!」趙濤說。
「反正也回不了家,還不如繼續看看有啥防疫物資需要送的。」趁著休息的時間,趙濤開始留心有關救援物資的運送信息。2月1日,他看到一條由廣東珠海往武漢運輸防疫用品的需求信息後,就馬上進行聯繫。
這次,由珠海送往武漢的是一車防護用品。他從湖北趕到珠海,裝上滿滿一車防護用品後,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武漢之旅。
「這一次的防護用品是送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都是醫務人員在一線急需的,我不敢休息太久,在服務區吃了點東西、眯了一會兒後,就一直趕路。」趙濤到達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時是凌晨3時,沒有人接貨卸貨,他就在駕駛室裡等了幾個小時。「因為是在醫院,我也不敢隨便下車走動,就一直關著車窗,戴著口罩蜷在車裡。」
從1月27日開始,只要有任務,趙濤就睡在自己的車裡,車已成為他移動的家。2月14日,他從廣州將一車防護用品送往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昌醫院等定點醫院。「我2月13日從廣州出發,一路上雨、雪、冰雹都遇到了,真的有點無助。」趙濤說,當時這幾家醫院亟須這批物資,他不斷給自己加油打氣,最終順利將物資送到目的地。
緊接著,他又接下好幾單運輸防護物品的任務。「我就是個司機,沒啥好說的,我的任務就是把貨物完好、準時地送到目的地,也算為疫情防控作一點貢獻吧。」
2月8日,趙濤將一批從廣州拉來的物資運送
到武漢雷神山醫院物資中轉站。圖為卸載貨物現場。
如果說第一次出徵武漢是「無知者無畏」,那趙濤的6次「逆行」就是勇敢。
第一趟,從佛山發往武漢火神山醫院;第二趟,從珠海往武漢運輸防疫用品;第三趟,從東莞往武漢運輸防護物品;第四趟,從廣州將建造移動廁所的材料送到雷神山醫院物資中轉站;第五趟,從廣州運輸防護用品到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昌醫院等定點醫院;第六趟,從廣州運輸一車蔬菜送達武漢。
6次向武漢運輸物資、往返裡程超1.2萬公裡。
儘管一直睡在自己的車裡,也常常只能吃到自己用簡易旅行爐煮的方便麵,但趙濤越來越勇敢、越幹越起勁,只要看到是救援物資,就從不猶豫、不討價還價,直接以最快速度送往武漢。
「我清楚地記得,有一次,當我開著掛有『馳援武漢』字樣的車進入武漢市區時,路上有幾個人遠遠地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我突然覺得特別自豪,感覺自己吃的苦、受的累根本不算什麼,應該多為武漢人民做點事。」趙濤說。
對趙濤來說,「出發」從來都不是難事,難的是有一顆向死而生的心,難得的是能夠堅定出發、星夜疾馳、盡己所能。也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像趙濤這樣溫暖善良的人,我們的生活才暖意融融。
「只要有車、有油、身體健康,我時刻準備著,隨時需要,我隨時出發,不論起點與終點。」趙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