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百科全書137丨傳播文明的阿拉伯帝國

2021-02-07 中小學讀書會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中古時期時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均稱之為「大食」,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阿拉伯帝國歷經626年,主要有四大哈裡發時期(632年-661年)和倭馬亞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兩個世襲王朝。


阿拉伯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抵大西洋沿岸,北達高加索山脈、裏海以及法國南部,南至阿拉伯海與撒哈拉沙漠,國土面積達134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古代歷史上東西方跨度最長的帝國之一,亦是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之後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9世紀後半葉起,阿拔斯王朝進入分裂和逐漸衰落時期,各地封建主或總督擁兵割據,獨佔一方,脫離中央而獨立,哈裡發先後淪為布韋希王朝和塞爾柱人的傀儡。1258年,阿拔斯首都巴格達被旭烈兀攻陷,末代巴格達哈裡發穆斯臺綏木被殺,阿拉伯帝國滅亡,其叔逃至開羅,被擁立為穆斯坦綏爾二世,直至1517年奧斯曼帝國滅亡馬穆魯克王朝,馬穆魯克蘇丹控制下的末代開羅哈裡發穆塔瓦基勒三世被俘,其哈裡發稱號亦被賽利姆一世奪取。


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國的興起改變了周邊許多民族的發展進程,在中世紀的歷史上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的「百科全書」
    這些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社會生活的複雜畫面,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天方夜譚》(中譯名,原書名《一千零一夜》)是具有世界影響的阿拉伯古典文學名著,也是古代阿拉伯人民奉獻給人類文明的一朵奇葩。其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結構巧妙,故事情節奇巧怪異,神秘莫測,美妙絕倫,融會了中世紀幅員遼闊的阿拉伯帝國內各民族及周邊地區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
  • 人類文明的第二次大洗牌——阿拉伯帝國圍攻拜佔庭
    軸心時代,人類文明曾出現過第一次重新洗牌,這便是波斯帝國的崛起,帝國一統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埃蘭文明三大區域,並進入印度河流域。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寫給兒童的百科全書》生活中很多的疑問都...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寫給兒童的百科全書》生活中很多的疑問都在這裡 2020-12-21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拉伯帝國
    在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下,廣袤疆域內各個迥然不同的古典文明逐漸融合變化,最終於幾個世紀後形成了全新的阿拉伯文明。舉世聞名的新月沃地是阿拉伯文明的肇興地;也是伊斯蘭世界的中心。作為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大馬士革,倭馬亞王朝歷位哈裡發曾從此發布敕令,指揮亞歐非三洲的運作的阿拔斯哈裡發則遷都於巴格達。八世紀中葉,倭馬亞統治下的人口已達3400萬。 全盛時期
  • 阿拉伯帝國中的波斯人
  • 沙烏地阿拉伯,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每年來沙烏地阿拉伯朝聖的穆斯林不可計數一、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的誕生宗教屬於精神文明的產物,精神文明需要建立在強大的物質文明基礎之上。麥加和麥地那位於阿拉伯半島紅海沿岸的一條狹長地帶,這片地帶沙漠廣布,人煙稀少,本來難以形成強大的文明,就連曾經的強大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都對這片地區置之不理,從來沒有統治過這裡。然而,橫掃亞歐非的阿拉伯帝國和影響全世界的伊斯蘭教卻偏偏誕生在這裡。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阿拉伯帝國1
    阿拉伯帝國1 阿拉伯帝國(阿拉伯語:الامبراطورية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中世紀時地處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
  • 中東三大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哪個更強大?
    中東,是目前已知的人類最早的文明發源地: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兩河文明、埃及的古埃及文明、伊朗的埃蘭文明、土耳其的西臺文明等,距今均超過了4000年。中東,位於地中海的東海岸,是亞歐非三大洲的交匯處。公元前651年,從東羅馬帝國和薩珊波斯的夾縫中崛起的阿拉伯帝國滅了薩珊波斯,並將東羅馬帝國在兩河和北非的國土全部佔領。5、奧斯曼帝國滅了拜佔庭帝國阿拉伯帝國曾經從小亞細亞和西班牙兩個方向夾擊基督教世界,但最終都功敗垂成。
  • 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為什麼穆斯林可以在短時間內徵服拜佔庭帝國?
    而伊斯蘭文明的興起和發展則是一個神奇的事情,在穆罕穆德歸真之後開始的阿拉伯帝國大徵服,在僅僅一百年的時間裡穆斯林便幾乎掌控了世界。要知道阿拉伯帝國興起的時候只是在新月沃土上的小城鎮,而它的周圍面對的則是強大的拜佔庭帝國和薩珊帝國。
  • 百年翻譯運動,開啟了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新生的阿拉伯帝國在這一時期實現了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間的必要整合,正是這個帝國對多元文化和信仰的兼容並包,生發了真正的期望和樂觀主義,在願景和樂觀精神的指引下,帝國迎來了啟蒙和智識進步的黃金時代。為了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和技術,阿拉伯人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翻譯運動,先於伊斯蘭文明的希臘文明、波斯文明和印度文明的智慧多數被翻譯成了阿拉伯文。
  • 彭樹智:論帝國的歷史、文明和文明交往
    古代陸上和海上的絲綢之路就是中華帝國、波斯帝國、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羅馬帝國、薩珊帝國、阿拉伯帝國、印度、埃及等帝國的文明交往的大動脈。這條文明交往大動脈, 是各個帝國活動的大舞臺。為了開拓疆土、移殖人口、掠奪資源、控制商路, 各大帝國之間經常進行戰爭交往。戰爭的交往形式具有破壞性, 也具有對閉塞狀態的突破性作用。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阿拉伯帝國(一):歷史沿革1
    阿拉伯帝國(一):歷史沿革1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於中世紀創建的統治伊斯蘭教穆斯林,由哈裡發統治的帝國
  • 穆罕默德的世界:從阿拉伯帝國到民族國家
    伊斯蘭教的傳播,首先是「阿拉伯世界」的22個國家,然後擴展到其他國家。其中,「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國家」不在阿拉伯地區,而在遙遠的亞洲:印度尼西亞。    這裡的故事也是一個傳奇:中國「穆斯林海軍元帥」名叫鄭和,原來姓馬,他信仰伊斯蘭教並且會說阿拉伯語,並且恰好屬於「沒有野心的宦官」:明朝皇帝朱棣的宦官首領之一。
  • 世界史之中世紀4-2:伊斯蘭教帝國(2)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軍隊的接連勝利,迫使被圍困兩年的耶路撒冷於638年請降歸順。       四千年波斯倒下、埃及易主:佔領敘利亞後,4萬阿拉伯軍隊乘勝揮師東進。637年,哈裡發的軍隊佔領了亞洲西部的伊拉克,並向伊朗高原境內的薩珊波斯的腹地不斷推進,最終於642年在卡迪西亞戰役中徹底擊敗了薩珊波斯軍隊,徵服了已有4000多年文明的歷史古族波斯人。
  • 樂昌市獲贈千套兒童百科全書
    6月2日,中國兒童百科全書捐贈儀式暨樂昌市廣播電視臺《書香滿校園——樂昌兒童百科知識競賽》欄目啟動儀式在新時代學校舉辦。香港國際釋迦文化中心、中山、深圳、江門、順德等地韶關商會、深圳市鳳凰女性文化交流促進會及香港愛心人士一行為樂昌市捐贈了兩千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 阿拉伯帝國的輝煌:智慧宮
    但是他們在短短的兩百年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公元8世紀中期,哈裡發哈倫·費希德時代的阿拉伯人已基本結束軍事擴張,帝國的局勢日漸安定。哈倫具有超人的遠見,特別重視帝國的文化建設,希望把波斯、印度、希臘、羅馬的古代學術遺產譯為阿拉伯語,以滿足帝國各個方面的需要。歷時百年的翻譯運動從此拉開序幕並逐漸形成聲勢。
  • 【捐贈】我市獲贈千套兒童百科全書
    6月2日,中國兒童百科全書捐贈儀式暨樂昌市廣播電視臺《書香滿校園——樂昌兒童百科知識競賽》欄目啟動儀式在新時代學校舉行。香港國際釋迦文化中心、中山、深圳、江門、順德等地韶關商會、深圳市鳳凰女性文化交流促進會及香港愛心人士為我市捐贈了兩千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捐贈啟動儀式上,少先隊員為參加儀式的領導和嘉賓佩戴了紅領巾。
  • 印度的莫臥兒帝國——蒙古與突厥、伊斯蘭文明與印度教文明的融合
    2、伊斯蘭教並非從莫臥兒帝國時期才進入印度當阿拉伯帝國在亞洲東西傳播伊斯蘭教之時,印度最終也沒能倖免。從公元11世紀開始,也就是我國的宋朝之時,突厥人的伽色尼王朝、古爾王朝便不斷入侵印度,同時伊斯蘭教也開始傳入印度。
  • 大唐帝國是如何失去西域的?中華文明在中亞的潰敗
    這,就是大唐帝國及其代表的儒釋道文明,與阿拉伯帝國所代表的伊斯*蘭文明,僅有的一次大規模、公開化戰爭:怛邏斯之戰。今天,是「911」事件16周年紀念日,在反思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關係同時,最愛君也在思考中華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關係,並由此想到了這場發生在1200多年前的戰爭,一場有關中華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巔峰對決。
  • 阿拉伯人與阿拉伯帝國2
    4、帕爾米拉帝國帕爾米拉帝國,又名帕爾米拉,即今天的敘利亞。公元前64年,Seleucid帝國崩潰,一個新的國家出現在羅馬帝國和帕提亞帝國之間,這就是帕爾米拉。由於帕爾米拉特殊的地理位置(一部分領土位於絲綢之路上的沙漠綠洲),他們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地方軍事力量(相當於沙漠軍事部隊,保護商旅),並且通過絲綢之路的貿易獲得豐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