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的靈魂問題:後勁不足?錢花不完?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瑜、高拓

主要觀點

一、聚焦下半年財政支出:兩個問題,同一映射

當前市場對下半年財政支出有兩個典型問題:第一,「財政會後勁不足嗎」?第二,「財政的錢花的完嗎」,反映了市場的兩種典型擔憂:前者擔心的是收入掣肘支出,即下半年收入是否能完成預算。後者擔心的是支出實際落地,即下半年財政支出效率如何。兩者映射的都是「下半年基建到底會不會回落」?

二、財政會後勁不足嗎?

對後勁不足的擔憂主要來自於收入端,也即收入掣肘問題。財政部判斷今年財政收入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主要在於稅收收入的弱可控性和非稅收入的預算彈性。但能夠確定的是,收支缺口可通過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餘進行彌補,近年來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未低於預算目標,只在於超支多少。就1-5月情形來看,地方財政支出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土地出讓收入增速同比已翻正,相比今年預算目標(-3%)形成「安全墊」,財政後勁不足目前無需多慮。

三、財政的錢花的完嗎?

我們提示至少存在五點可能使財政下半年發力低於市場預期:

(一)市場可能高估了廣義財政支出的全年目標和下半年中樞

今年地方二本帳支出中有約2萬億需調入一本帳彌補收支缺口,二本帳支出全年目標增速實際應為15.8%,較預算草案目標低了22個百分點。廣義財政支出的下半年增速中樞和全年預算目標增速較直接按預算草案目標計算的增速分別低了10個、6個百分點。

(二)市場可能低估了前5個月財政發力強度,而對財政後傾發力「想當然」

明確全年支出目標後,下半年廣義財政支出的餘力多寡,實際上取決於上半年已發力幾成,可通過財政存款判斷若財政存款增加較多,說明財政有所「蓄力」。今年專項債發行空前前置,但1-5月財政存款並未大幅新增,甚至弱於去年同期,說明1-5月財政對衝疫情的努力可能被低估,並無刻意「蓄力」。後7個月財政存款投放或將低於去年,「餘力」並不充足。

(三)資金質量的明憂

站在基建融資視角,廣義財政資金實際可用於基建支出的資金可能沒那麼多:1.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較去年僅增加224億;2. 對於地方專項債,需留意「專項債收入一般化」的資金分流:我們估算1.6萬億專項債增量資金中將有約5000億需調入一本帳。此外,國常會允許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據21世紀經濟報導約2000億);3.對於特別國債,1萬億額度本就在此前市場預期下界,其中可用於基建比例也不及目前市場預期的7:3,可用於基建資金增量最終可能僅在5000多億。

(四)項目質量的隱憂

站在基建項目視角,項目質量或有「隱憂」:從專項債項目看,2019年新增地方債「超過四成」用於在建項目,而今年新增專項債用於在建項目比例達64%,且二季度新開工項目佔比並沒有改善。此外,允許專項債注資中小銀行或已釋放年內專項債「供大於求」信號,下半年基建項目儲備可能後勁不足。從特別國債項目看,基建細分領域投向與「六保」重合、基建「純度」存疑。

(五)氣候要素的幹擾

當前持續強降雨過程已拖累基建原材料需求,後續或將帶來停工停產風險。

四、支出效率受限,下半年財政支出可能不及市場預期

總體來看,我們認為雖然今年通過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餘可使收入掣肘支出問題無虞。但受限於支出效率,下半年財政支出可能不及市場預期。

風險提示:財政收入波動超預期,專項債、特別國債發行計劃改變,洪澇災害超預期。

報告目錄

報告正文

聚焦下半年財政支出:兩個問題,同一映射

當前市場對下半年財政支出有兩個典型問題:第一,「財政會後勁不足嗎」?第二,「財政的錢花的完嗎」?兩種問法反映了市場的兩種典型擔憂:前者擔心的是收入掣肘支出,即下半年收入是否足以完成預算,後者擔心的是支出實際落地,即下半年財政支出效率如何。兩者映射的其實都是「下半年基建到底會不會回落」?

財政會後勁不足嗎?

對後勁不足的擔憂主要來自於收入端,也即收入掣肘問題。對於今年的財政收入形勢,財政部在預算草案中的解讀為:「隨著生產生活秩序恢復,財政收入開始企穩回升,但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二季度可能維持負增長,下半年可能出現恢復增長並回補部分上半年減收。」從1-5月財政收入情況看,財政收入降幅在一季度逐月擴大後出現縮小態勢,目前完成了序時進度的43.1%,仍落後去年3.6個百分點。2015、2019年財政收入曾未能完成預算目標。

財政部口中的「較大不確定性」來自於哪?財政收入中90%是各項稅收收入,實是對經濟形勢的反映,政府可控性較弱,其修復斜率取決於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目前來看下半年不確定性仍較大。另外10%~15%是非稅收入,2019年增長20.2%,今年1-5月已轉為負增長。主要是中央非稅收入預算較去年減少5288億,其中為支持銀行讓利實體經濟,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主要反映特定金融機構與央企利潤上繳)預算安排較去年下降5221億。但考慮到非稅收入預算目標具有一定彈性(數千億),必要時仍可作為財政收入的被動補充,最終規模也不能完全確定。

能確定的是什麼?收支缺口能通過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餘進行彌補,近年來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未低於預算目標,只在於超支多少。根據預算安排,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缺口達6.76萬億,其中除了3.76萬億赤字以外,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二、三本帳調入合計達到8880億,從地方財政預算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餘2.11萬億。地方二本帳中,由於專項債額度已經確定,佔比達本級收入90%的土地出讓收入成為地方財政支出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就1-5月情形來看,土地出讓收入增速同比已經翻正,相較預算目標(-3%)已階段性形成了可供調入一本帳、且不擠佔廣義財政支出(一、二本帳合計支出)空間的「安全墊」。若後續土地出讓收入增速下行超預期,地方還可通過盤活存量資金補充地方結轉結餘資金供使用。目前來看,通過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餘能夠解決收入掣肘支出問題,財政後勁不足無需多慮。

財政的錢花的完嗎?

後勁不足問題基本無慮,是否意味著財政支出將在下半年集中發力?從表面上看,後7個月廣義財政赤字佔全年81%,國債和特別國債額度集中在下半年發行,前5個月的支出進度也的確受到了疫情影響,似乎容易得到財政「上半年蓄力,下半年發力」的直觀結論。但「財政的錢花的完嗎」一問從支出效率層面提出質疑,沿著這一問出發,我們提示至少存在五點可能使財政下半年發力低於市場預期。前兩點關乎目前市場對財政的主流預期,後三點關乎支出實際落地的資金、項目與要素。

(一)市場可能高估了廣義財政支出的全年目標和下半年中樞

市場對於一本帳支出的目標較為一致(預算增速+3.8%),分歧主要在於二本帳支出,以及代表一、二本帳合計支出的廣義財政支出目標。根據預算草案安排,「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26123.59億元,增長38%」。若直接按此計算,二本帳支出後7個月增速中樞將高達48%,遠高於1-5月的14.4%,下半年廣義財政支出的增速中樞可達20.3%,財政後傾發力的結論似乎是顯然的。

然而,我們估算上年末地方結轉結餘資金餘額已不足2000億,意味著一本帳收支缺口將主要依靠調入資金彌補:在地方三本帳調入資金較小(預算792.57億)背景下,今年地方二本帳支出中有約2萬億需調入一本帳彌補收支缺口。據此,二本帳支出全年目標增速實際應為15.8%,較預算草案目標低了22個百分點。廣義財政支出的下半年增速中樞和全年預算目標增速實際應為10.6%、7.1%,較直接按預算草案目標計算的增速分別低了10個、6個百分點。因此,目前市場對廣義財政支出的全年預算目標及下半年增速中樞可能都存在一定高估。

(二)市場可能低估了前5個月財政發力強度,而對全年財政後傾發力「想當然」

在明確全年支出目標後,下半年廣義財政支出的餘力多寡,實際上取決於上半年已發力幾成,可通過財政存款判斷:若財政存款增加較多,說明政府對支出有所控制,也即有所「蓄力」,若財政存款增加較少,說明政府支出趨於積極,也即有所「發力」。由於季末的3、6、9、12月是財政支出大月,1-5月的財政存款的「蓄力」水平對後7個月廣義財政支出餘力有重要影響。

為什麼說前5個月財政發力並不弱?今年專項債發行空前前置,尤其是5月創紀錄新增發行1萬億專項債,使5月當月財政存款增量創多年新高。但即便如此,1-5月財政存款並未大幅新增,甚至弱於去年同期,說明1-5月財政對衝疫情的努力可能被低估,財政也並無為下半年刻意「蓄力」。假設年末財政存款餘額持平於去年(近年來呈逐年上升態勢)。後7個月財政存款投放將低於去年,「餘力」並不充足。

(三)資金質量的明憂

站在基建融資視角,廣義財政資金實際可用於基建支出的資金可能沒那麼多,資金質量成為「明憂」。

1.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較去年僅增加224億;

2. 對於地方專項債,需留意「專項債收入一般化」的資金分流。我們估算若全年土地出讓收入增速為0%(1-5月同比0.9%),1.6萬億專項債增量資金中將有約5000億需調入一本帳(若後續土地出讓收入增速下滑,則需調入更多)。此外,7月1日國常會允許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規模據21世紀經濟報導為2000億,這部分不及預期的量將發生在下半年;

3.對於特別國債,1萬億額度本就在此前市場預期下界,其中可用於基建比例也不及目前市場預期的7:3。根據財政部新聞發布會,「抗疫特別國債主要用於有一定的資產收益保障的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的相關支出。當中可以安排一部分的比例預留一些機動資金,解決基層特殊困難急需資金的需求。」另據此前第一財經報導,1萬億特別國債中7000億用於基建支出(直接在二本帳內對地方轉移支付),3000億用於抗疫支出(先調入中央一本帳,再一般性轉移支付給地方),地方獲得的特別國債資金允許在20%比例內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由於3000億抗疫支出已調入中央一本帳,此處供調入資金應針對7000億用於基建支出資金,按20%調入可達1400億。因此,1萬億特別國債可用於基建資金增量最終可能僅在5000多億。由於特別國債按計劃將在7月發行完畢,這部分不及預期的量也集中在下半年。

(四)項目質量的隱憂

站在基建項目視角,整體項目儲備應相對充足:一是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兩會上強調「要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不能讓項目等著資金」,二是交通運輸部在年度目標任務基礎上,「已經初步形成總投資8000億元的新增儲備項目庫,只要資金保障到位馬上可以開工建設」。

但具體到落地層面,項目質量或有「隱憂」:從專項債項目看,2019年新增地方債「超過四成」用於在建項目,而今年新增專項債用於在建項目比例達64%,且二季度新開工項目佔比並沒有改善(截至4月15日、6月15日佔比均為36%)。此外,今年新增專項債不允許投向土儲棚改,而去年兩項合計佔比近7成,地方項目儲備能否匹配始終存在爭議:截至6月15日,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8成以上投向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基礎設施、民生服務3個領域,但允許專項債注資中小銀行或已釋放了專項債「供大於求」的信號,若下半年基建項目儲備後勁不足,則全年專項債投向基建比例將不及預期。

從特別國債項目看,除了上文提及的資金用於基建支出佔比可能不及預期以外,已公布的12個基建細分領域中,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應急物資保障等與「六保」內涵有所重合,投向較為泛化,基建「純度」存疑。

(五)氣候要素的幹擾

除「資金跟著項目走」以外,「要素跟著項目走」過程中的幹擾不可忽視。當前持續強降雨過程已拖累基建原材料需求,後續或將帶來停工停產風險:6月三次暴雨過程覆蓋了我國南方地區的60%的縣(市),6月1日以來,安徽、湖北、浙江、重慶4省(市)累計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中央氣象臺自6月2日起連續發布暴雨預警31天,連續發布預警日數為2010年有預警記錄以來同期最多。期間基建原材料需求明顯受到影響:6月全國水泥價格指數月環比降幅近5%,價格指數跌破去年以來低點。7月1日,交通運輸部通知指出「防汛防颱風工作是當前最重要工作」,「要堅持以防為主、避險為要,遇有強降雨等極端性天氣,應及時停工停產停運」。7月7日,國家防總已將防汛Ⅳ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提示關注次生洪澇災害帶來的停工停產風險。

支出效率受限,下半年財政支出可能不及市場預期

通過對「財政會後勁不足嗎」和對「財政的錢花的完嗎」兩個焦點問題的回答,我們認為雖然今年通過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餘可使收入掣肘支出問題無虞。但受限於支出效率,下半年財政支出可能不及市場預期,具體包括五點:

前兩點關乎目前市場對財政的主流預期:

1.市場對全年廣義財政的支出目標及下半年增速中樞可能存在高估;

2.市場可能低估了前5個月財政的發力強度,而對全年財政後傾發力「想當然」;

後三點關乎支出實際落地的資金、項目與要素:

3.從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和特別國債資金增量看,廣義財政資金實際可用於基建支出的資金可能沒那麼多,資金質量成為「明憂」;

4.專項債基建項目儲備可能後勁不足,特別國債基建細分領域投向較為廣泛,項目質量或有「隱憂」;

5.持續強降雨過程已拖累基建原材料需求,後續或將帶來停工停產風險。

相關焦點

  • 男乒後勁不足,一旦馬龍許昕退役,整體優勢就會減弱
    劉國梁在最近採訪中表示,已經將小將的培養提上日程,其實劉國梁已經明白,男乒的後勁已經不足,一旦馬龍許昕退役之後,國乒男隊的整體優勢將會有所減弱,若現在不重點培養小將,確實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
  • 經濟深觀察丨讓財政的錢更精細地花——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樣本調查
    讓財政的錢更精細地花——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一個樣本調查在當前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公共需求剛性增長的背景下,各級財政「緊平衡」將成為常態,如何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受到關注。這裡正在舉行的是2021年濟南市財政預算事前評估會,評估結果將直接影響這次會議涉及項目的預算金額。錢多了少了,都得有個明確的「說法」,讓各方都能接受。這種場面並非首次出現。
  • 後勁不足?建業女足8分鐘丟三球,0:4不敵「領頭羊」上海隊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瑋皓 在剛剛結束的女超聯賽第4輪比賽中,河南建業女足迎戰聯賽「領頭羊」上海女足,進行人員大幅輪換的建業女足最終0:4不敵上海女足。此役,建業女足在最後階段被對手連入三球,「後勁不足」的問題再度暴露。新賽季女超聯賽的賽程異常密集,每隔三四天就要進行一場比賽,三輪比賽之後,各支球隊的體能開始進入困難期。此番面對聯賽領頭羊上海女足,建業女足沒有選擇與對手硬拼,而是大幅輪換陣容,派上了大量U21球員,其中李英睿、樊夢霏、劉婷、尚亞汝、郭世娟都完成了女超聯賽首秀。
  • 徐高:從破窗理論看財政赤字貨幣化 中國沒到「財政赤字貨幣化」的...
    當然,印出來的鈔票需要有人去花。最好的花錢人就是政府(不然會引出為什麼把錢給張三而不給李四的收入分配的頭痛問題)。這就是財政擴大開支,而由央行印錢來填補財政留下的赤字——財政花錢、央行買單——用學術語言來說即是「財政赤字貨幣化」。[1]國內經濟學界近期熱議「財政赤字貨幣化」話題。
  • 安福臺企「錢」景喜人後勁十足
    安福臺企「錢」景喜人後勁十足 2020-09-19 18:4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進口電影遇冷後勁不足 被國產片壓制
    腰部內容缺乏,使得去年市場顯得「驚險」,真正獲得成功的影片數並不多。進口片遇冷後勁不足 被國產片壓制2019年引進片在內地電影市場的票房影響力開始減弱。近十年來,雖然每年的引進片數目不足百部,但這些電影積聚了強大的票房吸金力,票房額能佔年票房的4成或以上,但去年開始有所改變,前十票房榜中只有兩部外片入榜(第三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42.4億、第十名《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14.3億)。
  • 鳳凰後勁不足,獅吼乘勝追擊
    值得一提的是,澳超聯賽在七月中旬進行複賽,而惠靈頓鳳凰的戰績較為一般,他們至今4場澳超錄得1勝1平2負,期間後防線合計失掉6球,縱使擁有前英格蘭國腳史蒂文-泰勒壓陣,但球隊的防守還是令人有些失望,球隊似乎是後勁不足。
  • 李彥宏說他有一生都花不完的錢 他為什麼這麼說
    科技到老有錢這不是什麼秘密,但並非在任何場合都可以隨意任性。比如最近有報導稱百度李彥宏在公開表示:我有一生都花不完的錢,沒必要為錢做很多事!這句話聽上去就是這麼豪橫,但是如果不結合前後的語言環境,單獨片面的理解則有些斷章取義了。
  • 李彥宏:我有一生都花不完的錢 沒必要為錢做很多事
    12月14日,一段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談錢的視頻被公開。在視頻中,李彥宏說到,「我已經有了我一生都花不完的錢,完全沒必要純粹為了錢去做很多事。但是如果因為做了什麼事,這個世界變得不一樣了,我死了以後很多很多年別人還會記得我,那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如果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李彥宏完全超過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而達到了尊重需要甚至是自我實現需要的階段。
  • 如果我有了花不完的錢那就沒有魯能和西王的事了
    我認為有夢想的人有花不完的錢那是資本,沒有夢想的人有了花不完的錢,那是禍害。錢沒有錯,錯的是使錢的人。我有兩個也可以說是一個夢想,說白了,我就是想讓山東魯能足球隊和山東西王籃球隊必須隔三差五的弄個冠軍。但是靠他們我覺得太難了!
  • 從WTT澳門賽看國乒的梯隊建設:女乒人才濟濟,男乒後勁不足
    小編帶來獨家分享:開門見山的說,這次WTT澳門賽,再次折射出女乒人才濟濟,男乒後勁不足的問題。下面,我們一一分析說明。女乒方面: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良性競爭漸入佳境女乒人才濟濟,表現有目共睹,小將優勢凸顯,晉級到4強席位的分別是陳夢、孫穎莎、王曼昱和陳幸同。
  • 從WTT澳門賽看國乒的梯隊建設:女乒人才濟濟,男乒後勁不足
    第六人帶來獨家分享:開門見山的說,這次WTT澳門賽,再次折射出女乒人才濟濟,男乒後勁不足的問題。下面,我們一一分析說明。男乒方面:後勁不足這次比賽,樊振東和梁靖崑因為個人原因沒有參加比賽,但這不能掩蓋問題,尤其梁靖崑,從全錦賽以後,就沒有出場國際比賽的機會,對他個人的鍛鍊是極為不利的。我們不知道大胖何時亮相國際舞臺,但在他的使用問題上,第六人覺得多少有些不公允。
  • 《數碼寶貝》中巴達獸後勁不足?那是你不知道他最強究極體
    在整部數碼寶貝中,巴達獸僅僅是完成了一次超進化,那就是在最後即將團滅的時候,當然了如果加上啟示錄獸那次的話就不算是一次了,可以說巴達獸或者天使獸在第一部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和同為天使系的天女獸比起來很多小夥伴覺得天使獸要更強,比其他的完全體就更不用說了。在成熟期或者是完全體的時候就具備了如此強大的能力,究極體實力那不是更強?
  • 帝國財政密碼:漢武帝是如何搞錢的?
    連年的戰爭耗盡了文景之治的國庫儲蓄,使大漢王朝陷入「藏錢經耗,賦稅既竭,猶不足以奉戰士」的財政困難。這場賭局,劉徹可輸不起,他決定改弦更張,找尋挽救帝國財政的良藥。▲漢武帝畫像。除了皮幣和白金幣,一直到元鼎年間,漢武帝政府幾年內都在雷厲風行地推行幣制改革,不斷更鑄新錢,先後推出了三銖錢、郡國五銖、赤仄五銖等貨幣,但這些貨幣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私人鑄幣、貨幣貶值等問題。
  • 韋神自曝錢太多花不完,網友:有錢人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2019百度APP遊戲年度盛典#韋神自曝收入,錢太多花不完讓人意外的是,當大家都以為韋神最開始的打英雄聯盟職業的時候,沒賺到什麼錢的時候。韋神卻提及到自己當初自己當英雄聯盟職業選手的時候,每年就可以賺到有幾百萬了,現在更是錢太多花不完(相信大家,都會羨慕妒忌)了韋神深夜談工資,打職業開始錢就花不完在直播中,韋神表示自己英雄聯盟收入最可觀的時候,應該是從S5賽季開始,S5賽季大概是300萬的收入,然後S6是500萬收入,S7賽季由於成績的關係回落到
  • 「我這一輩子的錢花不完了」,一位已故老人生前曾經如是說
    在今天,任何財產都可以換算成錢,錢便成了財富的代名詞,錢之多少直觀反映出個人財富的多寡。自從第一塊石頭被當作財富時起,人們就開始追逐更多地財富,即便個人擁有的財富多到不計其數,但仍然停止不了追逐財富的步伐。為什麼人們那麼喜歡追逐財富呢?
  • 【民生關注】永年出現天然氣供應不足問題,官方回應來了→
    針對這一問題,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12月18日,我區召開天然氣保氣及用氣安全工作會議,就目前供氣現狀、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等有關問題進行了解答。從會上獲悉,近日來我區部分鄉鎮村及主城區部分住宅小區天然氣氣源不足,對群眾生活造成影響,主要原因是入冬以來,我區用氣量急劇增加,由於上遊調控問題出現氣源供應不足。
  • 後勁不足導致守不住成常態 爭四形勢不容樂觀,大連需破釜沉舟
    因此單就從跑動能力來看,申花跟大連完全不在一個級別;因此當申花頂過了三板斧之後,選擇拉開了架勢,跟大連不停的來回折返,漸漸的申花陣型就有些脫節了,這也把申花中場控制力不足,後腰往返能力不足,單兵防守能力不足的問題給放大了。
  • 供完一個大學生讀完大學,一共需要花多少錢?
    現在大學生已經是非常普遍了,比起以前「天之驕子」的稱號,現在的大學生卻在為就業的問題苦苦發愁著,前後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不過大學生縱使再普遍,該上的大學還是要上的,不然未來沒有學歷,只會讓生活過得更加艱難。這個時候有網友就有疑問了,供完一個大學生讀完大學,一共需要花多少錢?
  • 治療新冠肺炎要花多少錢?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範洪巖、張萌)治療新冠肺炎要花多少錢?3月18日,新冠肺炎患者聶佳,住院33天後治癒出院,在微博上傳一段視頻,說:「直到出院我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錢。」「像我這樣的輕症患者,前期都要花這麼多錢,我前後住院共33天,後面加起來的數字,可想而知有多麼可怕,如果這個治療費用,讓我們個人家庭承擔的話,會有很大的壓力,所以真的很感謝國家對我們這些病人的照顧。」像聶佳這樣的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治療期間要花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