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個時辰與十二條經脈的聯繫,神奇的子午流注,讓你預防疾病

2020-12-23 史鹹魚

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即每日的十二個時辰是對應人體的十二條經脈的。如上圖所示。實踐告訴我,這個子午流注既簡單易懂又有奇效。2004年八月的一天下午5點多鐘,李老師手捂著胸口來找我,她說:「我一到下午5點就胃疼的厲害」我一看這是在腎經的時間裡(17--19點),一定是腎經不通,使腎水不得溫煦,寒氣犯胃所致,我順手給她按摩腎經,結果真是不通則痛,她疼的直叫,但胃卻不疼了,我真的不敢相信會這麼快見效。我和李老師都很驚奇,她告訴我:連檢查帶治療已花了三千多塊了。我又在每天18點給她按摩了一周,後來我回訪了李老師,胃再沒疼過。

大家記住這個圖,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裡,為了大家便於記憶和使用,給大家列出時間表:

每天子午流注的循環走向是從肺經開始到肝經結束,如此循環不停。

3-- 5點 寅時肺經

5-- 7點 卯時大腸經

7-- 9點 辰時胃經

9-- 11點 巳時 脾經

11-- 13點 午時 心經

13-- 15點 未時 小腸經

15-- 17點 申時 膀胱經

17-- 19點 酉時 腎經

19-- 21點 戌時 心包經

21-- 23點 亥時三焦經

23-- 1點 子時 膽經

1-- 3點 丑時肝經

告訴你一個訣竅:

如果你在哪一經對應的時間裡發病,那你就是哪一經不通,病根就在這一經。您就按摩這條經。比如:你在肝經(1--3點)咳嗽,就說明肝經不通或肝有火,即中醫所說的木(肝)刑金(肺)。《黃帝內經》咳論篇第三十八,「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俗話說真傳-句話,我這可是真傳哦,望您能掌握子午流注,準確判斷病因,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裡!下面貼上2012地球一次華麗的十二時辰和人體經絡時表,以方便掌握十二條經絡。誠謝!

手太陰肺經 寅時(3點至5點)—肺經旺。寅時睡得熟,色紅精氣足;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寅時,有肺病者反映最為強烈,如劇咳或哮喘而醒。

手陽明大腸經卯時(5點到7點)—大腸經旺。卯時大腸蠕,排毒渣滓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清晨起床後最好排大便。

足陽明胃經辰時(7點到9點)—胃經旺。辰時吃早餐,營養身體安;人在此時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溫和養胃的食品如稀粥、麥片、包點等。過於燥熱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現嘴唇乾裂、唇瘡等問題。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種疾病。

足太陰脾經已時(9點至11點)—脾經旺。已時脾經旺,造血身體壯;「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洩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入脾經。

手少陰心經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午時一小憩,安神養精氣;「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氣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段,對於養心大有好處,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手太陽小腸經未時(13點到15點)—小腸經旺。未時分清濁,飲水能降火;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於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如小腸有熱,人會幹咳、排屁。此時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腸排素降火。

足太陽膀胱經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申時津液足,養陰身體舒;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遺尿。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最為突出。此時適當的活動有助於體內津液循環,喝滋陰瀉火的茶水對陰虛的人最有效。

足少陰腎經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酉時腎藏精,納華元氣清;「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人體經過申時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階段。此時不適宜太強的運動量,也不適宜大量喝水。

手厥陰心包經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戌時護心臟,減壓心舒暢;「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經戌時最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此時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看書聽音樂、或做SPA、跳舞、耍太極……放鬆心情,釋放壓力。

手少陽三焦經亥時(21點到23點)-三焦經旺。亥時百脈通,養身養嬌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能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得到最好的休養生息,對身體對美容十分有益。百歲老人有個共同特點,即在亥時睡覺。現代人如不想此時睡覺,可聽音樂、看書、看電視、練瑜伽,但最好不要超過亥時睡覺。

足少陽膽經子時(23點至1點)—膽經旺。子時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醫理論認為;「肝之餘氣,洩於明膽,聚而成精。」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汁有多清,腦就有多清。」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晰、氣色紅潤,沒有黑眼圈。反之,常於子時內不能入睡者,則氣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時因膽汁排毒代謝不良更容易生成結晶、結石。

足厥陰肝經丑時(1點至3點)—肝經旺。丑時不睡晚,臉上不長斑;中醫理論認為:「肝藏血。」「人臥則血歸於肝。」如果丑時不能入睡,肝臟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所以丑時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臉色晦暗長斑。

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凌晨1-3點,膽的排毒,亦同。

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Medicine,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早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半夜至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手少陽三焦經亥時(21點到23點)--三焦經旺。 亥時百脈通,養身養嬌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時三焦能通百脈。

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得到最好的休養生息,對身體對美容十分有益。

百歲老人有個共同特點,即在亥時睡覺。

現代人如不想此時睡覺,可聽音樂、看書、看電視、練瑜伽,但最好不要超過亥時睡覺。  養生之道:此刻要保持心境平靜。不生氣,不狂喜,不大悲。如果你跟老婆夜裡吵架,而且賭氣很嚴重,夜裡11點氣都還沒消,那你第二天一定精神萎靡不振。

足少陽膽經子時(23點至1點)—膽經旺。子時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中醫理論認為;「肝之餘氣,洩於明膽,聚而成精。」

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

「膽汁有多清,腦就有多清。」

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晰、氣色紅潤,沒有黑眼圈。

反之,常於子時內不能入睡者,則氣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時因膽汁排毒代謝不良更容易生成結晶、結石。養生之道:臨床證明,心臟病患者大多數在夜間發病和死亡。家裡如果有心臟病人,要加強觀察,備好救心丸。這時要上床睡覺,有利於骨髓造血。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晰、氣色紅潤。

食療法:花生、芝麻、核桃仁、葡萄、香蕉、番茄、蓮藕、韭菜、木耳、螃蟹、雞肉、牛肉、海帶等。

足厥陰肝經丑時(1點至3點)—肝經旺。丑時不睡晚,臉上不長斑;中醫理論認為:「肝藏血。」

「人臥則血歸於肝。」

如果丑時不能入睡,肝臟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

所以丑時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臉色晦暗長斑。養生之道:必須進入熟睡狀態,讓肝臟得到最充足能量。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虛火旺盛的人,在這個時候睡著,還能夠降虛火。

建議飲食多選擇:花生、芝麻、核桃仁、山楂、葡萄、香蕉、李子、番茄、蓮藕、韭菜、木耳、牛肉、雞肉、海帶等。

十二經脈的流注順序:十二經脈的流注是從手太陰肺經開始,陰陽相貫,首尾相接,逐經相傳,到肝經為止,從而構成了周而復始、如環無休的流注系統。將氣血周流全身,起到濡養的作用。

手太陰肺經寅時(3點至5點)—肺經旺

寅時睡得熟,色紅精氣足;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寅時,有肺病者反映最為強烈,如劇咳或哮喘而醒。養生之道:此刻人體需要大量呼吸氧氣,進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較深的睡眠。

在這個時候,如果您咳醒的話,最好是喝杯溫開水,能夠緩解一下,還可以去肺燥。

建議飲食多選擇:白菜、梨子、豆腐、豆漿、牛奶。

手陽明大腸經卯時(5點到7點)—大腸經旺。卯時大腸蠕,排毒渣滓出;「肺與大腸相表裡。」

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進入興奮狀態,

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

清晨起床後最好排大便。養生之道:趕緊起床,起床後喝杯溫開水,然後奔進廁所把一天積攢下來的廢物,都排出體外吧!

不過上廁所不要太趕,很多老年人中風是因為這樣引起的。我們不如休息10-20分鐘清醒清醒頭腦再去。

建議飲食多選擇: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足陽明胃經辰時(7點到9點)—胃經旺。辰時吃早餐,營養身體安;

人在此時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溫和養胃的食品如稀粥、麥片、包點等。

過於燥熱的食品易引起胃火盛,出現嘴唇乾裂、唇瘡等問題。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種病。養生之道:此時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給它東西填飽,它就一直分泌胃酸。

餓久了,就會有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炎、膽囊炎等危險!

飯後一小時後按揉胃經可調節胃腸功能。

足太陰脾經已時(9點至11點)—脾經旺。已時脾經旺,造血身體壯;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洩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

「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

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入脾經。養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虛會導致記憶力下降等。這段時間是我脾經開穴運行的時間,也是護脾最好的時間段,已經要吃中午飯了,有條件的建議在家做飯多選擇牛肉、羊肉、豬肉、扁豆、番薯、馬鈴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選擇蘋果、橘子、檸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選擇綠茶、花茶、蜂蜜水等。

手少陰心經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

午時一小憩,安神養精氣;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

心氣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

人在午時能睡片段,對於養心大有好處,中午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養生之道:此時是心經開穴運行的時間,我們飯後都想睡一會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克制了這種欲望,如果有條件只要稍微的睡10分鐘也會對我們的心臟有很大的幫助,也不要擔心會發胖因為時間很短,還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減少負擔。另外在飲食上也可以選擇對我心臟有益的食物,如飯前吃個番茄,水果可選蘋果葡萄,茶水可選紅茶、綠茶、花茶,其他還有紅豆、番薯、金針、紅棗、雞肉等。

手太陽小腸經未時(13點到15點)—小腸經旺

未時分清濁,飲水能降火;

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於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如小腸有熱,人會幹咳、排屁。

此時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腸排素降火。養生之道:小腸經在運行的時間段,小腸亞健康多表現為:腹瀉、吸收功能下降、易頸部疼痛、頭部頭痛、耳鳴、風溼等、如出現下腹部脹氣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嚴重風溼病等現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在飲食上可以多選擇紅豆、西瓜、南瓜、冬瓜、雞肉等。

足太陽膀胱經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

申時津液足,養陰身體舒;

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

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遺尿。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最為突出。

此時適當的活動有助於體內津液循環,喝滋陰瀉火的茶水對陰虛的人最有效。養生之道:膀胱最活躍的時候,適合多喝水。要想尿尿,這個時候一定不要總是憋著,否則久了,就會有「尿瀦留」等情況發生。即是說膀胱括約肌出現沒有彈性的狀況。飲食建議:木耳、黑芝麻、黑豆、胡椒、羊肉、雞肉、牛肉。

足少陰腎經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酉時腎藏精,納華元氣清;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

人體經過申時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階段。

此時不適宜太強的運動量,也不適宜大量喝水。養生之道:對於腎功能有問題的人而言,在這個時候按摩腎經的穴位,效果最為明顯。

此時是腎經開穴運行的時間,在飲食上可以建議選擇芝麻、香蕉、花生、海帶、金針、韭菜、黃豆、木耳、螃蟹、烏賊、牛肉、羊肉、鴨肉、雞肉、羊乳、番薯等。

手厥陰心包經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

戌時護心臟,減壓心舒暢;「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

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

心包經戌時最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

此時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看書聽音樂、或做SPA、跳舞、耍太極……放鬆心情,釋放壓力。養生之道:現在是心包經運行的時間,心包經的虛症大多表現為潤滑液分泌不足、心跳異常、氣喘、失眠多夢、心悸亢奮、語言障礙、手掌發熱等。心臟不好的人最好在這個時候敲心包經,效果最好。此刻應該給自己創造安然入眠的好條件。最好不要劇烈運動。

時間哲學《黃帝內經》說:跟著月亮走最養生。

《黃帝內經》跟著月亮走最養生。自古至今,養生是亙古不變的話題,早在古代很多醫學古籍中就有相關記載,並一直延用至今。《黃帝內經》記載養生應跟著月亮走。下面一起來看看如何跟著月亮走可達到養生目的。

據《黃帝內經》記載: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大概意思是,人在月圓時氣血比較旺盛,月缺時氣血較虛,月亮盈缺變化對人類健康影響深遠。因此,養生也要跟著月亮走。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人體約有80%為液體,月球的吸引力也能像產生海水潮汐那樣對人體發生作用,引起生理潮。所以滿月時,因氣血旺盛,人易激動,要儘量解壓,養心;月圓或月缺時,氣血較虛,則要提高身體免疫力、注重防病。

朔日氣血虛朔日(陰曆三十、初一、初二)月缺時,白天陽氣漸弱,夜晚陰氣漸虛,機體抵抗力下降。這幾天要注意添衣避寒,保持情緒穩定;勿食寒涼食物,適當進補。如黃芪當歸雞湯:將雞腿1隻切小塊,與當歸5克、黃芪15 克、清水1000克放入鍋內,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至雞腿熟爛,加鹽、料酒調味後食用。此外,可在睡前拍打後背,先拍正中,再拍兩側,從上至下拍50~100次,有助於夜間的血液循環。

弦日易發舊病弦日(陰曆初六、初七、初八和二十二至二十四),尤其是在陰曆月初的下半夜和清晨、月末的下午和傍晚。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中老年人應在弦日加強營養,扶正祛邪,及時防寒保暖,儘量不與呼吸道病人接觸。

望日血氣上浮望日(陰曆十四、十五、十六)月圓時,容易血氣上浮而出現頭暈頭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狀。高血壓和消化道疾病患者切忌進食辛辣或過於溫補的食物,以防加重病情。可在清晨服用雪羹湯:將荸薺去皮切成片,海蜇頭洗淨切碎,同放入鍋內加水燒開,煮10餘分鐘後飲用。

可見,養生不僅與季節變化有關係,還與其他萬物變化有關。

喜歡本文的希望能支持一下本人,打賞買本書吧,而且還能開卷有益呢。

現在我們跟出版社聯繫後,以團購的方式把這本書帶給大家。現在只需56元,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子午流注:讓你事半功倍的練功法門
    都有明確的規定,只要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情,那麼活個長命百歲那真不是難事。「子午流注」就是一種規律,掌握了子午流注的規律,對修習武術內功和養生功都有很大的益處。子午是指時辰,流是流動,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論,是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12個時辰,對應十二地支,與人體十二臟腑的氣血運行結合,在一天12時辰之中,人體的氣血首尾相銜的循環流注,盛衰開合均有時間節奏、時相特性。十二條主要經脈、奇經八脈和武術的經絡、子絡、孫絡等。氣沿經絡運行,一晝夜十二個時辰運行一周。在這期間,每個時間段氣在各條經絡的運行有盛有衰。
  • 中醫子午流注養生知識、理論、方法
    一、中醫子午流注基本知識1.人與天地相應。子午流注是中醫以「人與天地相應」的觀點為理論基礎,認為人體功能活動、病理變化受自然界氣候變化、時日等影響而呈現一定的規律。根據這種規律,選擇適當時間治療疾病,可以獲得較佳療效,因此提出「因時而治」「按時給藥」等方法。子午流注就是辯證循經按時調理的一種具體操作方法,它是一句經脈氣血受自然界影響有時盛、有時衰並有一定規律而制定的。其含義就是:人身之氣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時,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推算出什麼疾病應當在什麼時辰取什麼經絡進行治療。
  • 子午流注養生
    子午流注養生 生活工具 大小: 3.72M
  • 十二時辰的前世今生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兩個小時為一時辰。《新唐書·歷表》中明確指出:「古歷分日,起於子半」,以子時的中點,即現今零時(24時),為一日之始。
  • 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關係
    首先要對奇經八脈的功能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奇經八脈是別行於十二經脈之外的八條經脈,你要對這個別行有一個理解;十二經脈是怎麼走行的,奇經八脈又是怎麼走行的?從循行上就分布有何不同?其次,從功能上來認識,奇經八脈的功能是統攝、滲灌、蓄積,那麼進一步思考,它統攝什麼?蓄積什麼?滲灌什麼?調節什麼?
  • 最神奇的時間醫學,人體十二時辰使用手冊!這才是中國人的活法
    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時辰,人體內的氣血能量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這就是子午流注,也是中國人最偉大的智慧:時間醫學。人如果順應自然界時間和氣候的變化,每天按照十二時辰養生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時辰來保養其所對應的臟腑,規律地生活養生;就可以收到強健身體、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 閻明廣與《子午流注針經》
    【生平】閻明廣,金代中世人,約生活於公元十二世紀,生卒年月不詳。【學術成就】閻明廣著有《子午流注針經》一書。閻氏在注釋《流注指微針賦》中運用大量《內經》、《難經》的經典原文,作為子午流注針法的理論淵源,閻氏對子午流注理論原則進行了總的詮釋和論述。《子午流注針經》是現存最早的子午流注針灸專著,首卷有流注指微針賦、經絡井滎說及平人氣象論經遂周環圖;中卷為井滎俞經合部分圖、五子建元日時歌;末卷為針經井滎歌訣及五行造化。全書附插圖二十八幅,系統論述了子午流注的理論和臨床應用。
  • 讀懂「十二時辰」(上篇),或可了解眾多健康養生的方法
    古人將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而每一個時段都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其中的任意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的勞動人民根據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日常的生產活動和生活習慣進行的歸納總結。「十二時辰」獨創於世,是僅屬於中國人的優雅!
  • 十二經脈運行規律揭秘
    人體頭部穴位圖 十二經脈運行規律揭秘 《黃帝內經》的過程中,被十二經脈、經筋、經絡、奇經八脈等錯綜複雜的經脈路線和分支路線引入了茫茫之境。 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黃帝內經》被中國古代高士和民間方士視為醫學的大經大法,它闡明的尊生療疾之理,特別是對「十二經脈」的論述,為祖國傳統醫學的學術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直被後世奉為圭臬,迄今仍有效地指導著治病和養生。然而,由於古人的保守思想,在論述「十二經脈」時,卻隱瞞了四分之三的內容。
  • 冬季養生時辰到,快快做起來
    原創 名醫話養生 東方衛視名醫話養生養生十二時辰子午流注圖隨著我們年紀增長,我們的血管內部、自身都會有點老化、堵塞了,本身就有點供應不足;再加上冬季天氣變冷這個外因,導致我們健康危機再次升級
  • 經脈之十二經別
    十二經脈的分支,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具有「離,入,出,合」等特點的別行部分。十二經別根據其陰陽表裡的配合共分為六組,簡稱為「六合」,其中的陽經經別合於本經,陰經經別合於相表裡的陽經。十二經別加強了十二經脈表裡兩經在體內的聯繫,補充了十二經脈在體內外循行的不足。
  • 十二經絡這樣記憶超簡單
    絡脈是經脈的分支,具有網絡的含意、位於淺層、較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整個經絡系統在內連屬臟腑,在外網絡「支節」,把人體聯繫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2經脈者,不可不通《黃帝內經》曰: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 三個時辰夜醒怎麼調
    古人將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這12個時辰又分別代表著人體的12個臟腑和相對應的12條經脈,如子時(夜裡11點到次日凌晨1點)對應膽經、丑時(凌晨1點到3點)對應肝經、寅時(凌晨3點到5點)對應肺經,氣血在十二經脈內流動不息,並按照特定的時間和流注次序循環灌注,構成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
  • 五行時辰與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十二時辰養生法助您健康養生
    古人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最旺,當令「值班」, 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古代養生家根據晝夜陰陽的變化規律,制定了尤其適合老年人的「十二時辰養生法」, 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 「十二時辰」簡史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 在引發觀劇熱潮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導演在片頭巧妙地利用日晷指示時間,既突出了劇中主題,又渲染了緊張氣氛。大家對這日晷所指示的「十二時辰」有多少了解呢?
  • 紫禁城十二時辰|美人篇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最近,隨著高分國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十二時辰體」在朋友圈、微博流行起來,網友們紛紛調侃起自己的生活日常:什麼一天都在打麻將的成都十二時辰、整天都在吃喝玩樂的暑假十二時辰……那麼,你想不想知道宮廷美人的十二時辰是什麼樣的呢
  • 《長安十二時辰》,一部值得三刷的國產神劇,劇情篇
    而《長安十二時辰》,在這三個方面,都相當出色。一、炸裂燒腦的劇情作為一部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情節,不但包括小人物的掙扎、復仇與求活,而且涉及到帝國高層的權利鬥爭和角逐。當這一條條明線、暗線,交織在一起的時候,所有人的命運都被束縛、交織在了一起。1、悲情的突厥狼衛突厥狼衛是《長安十二時辰》故事的引子,後續劇情的展開,也圍繞著令整個長安都為之變色的狼衛進行。
  • 十二經絡是真的嗎?
    在我們一天24小時在古代,是分為十二時辰,也會有十二經絡的值班表,我們被稱為子午流注。子午代表時間,流注代表氣血,他根據我們不同的時辰來進行養生,讓我們身體更加健康子時,23點到1點,這個時刻是膽經當道,也就是說膽經上班的時間。膽經具體是幹什麼的呢?膽經主要是進行膽汁的新陳代謝,讓膽汁更加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