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COVID-19還是SARS-CoV-2?看完明白了

2020-12-26 驅動中國
  • 作者: 快科技   2020-02-13/11:05
  •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我們最該做的一件事便是消除偏見。

    當地時間 2020 年 2 月 11 日,為期兩天的「科研路線圖: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在瑞士日內瓦開幕,該論壇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傳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組織」共同舉辦。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隨後,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CSG)在預印本網站 medRxiv 上(雷鋒網註:預印本指研究成果還未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medRxiv 網站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發表了最新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的論文,將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為「SARS-CoV-2」。

    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此次,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其中字母 CO 代表「  冠狀」(corona),字母 VI 代表「病毒」(virus),字母 D 代表「疾病」(disease),數字 19 代表該疾病發現時間(year of identification)為 2019 年。

    同時,世衛組織在官方推特上解釋了其命名準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商定的準則,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命名,不涉及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人群,而且這個命名也要易讀,並與該疾病有關。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

    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疾病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不過,此前以地名命名的疾病不在少數:

    伊波拉病毒疫情首度發生在非洲的伊波拉河流域,因而得名;

    由蜱蟲傳染的萊姆病在美國的萊姆鎮爆發流行而得名;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得名是由於病例集中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地區。

    毫無疑問,疾病除了其本身的傷害外,往往更可怕的是隨之而來的偏見(從本次新冠病毒疫情發生後各國陸續推出的旅行禁令中便可見一斑)。

    因此,世衛組織於 2015 年 5 月發布了最新的疾病命名規則(如下圖),要求命名疾病既要包括相關的基本信息,同時也要避免有指向性的信息出現。其目的在於儘量減少疾病名稱對於貿易、旅遊及任何文化、社群、國家、種族、宗教群體等帶來的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2 月 8 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西直門辦公區召開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統一稱謂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為「NCP」。

    不難看出,這也是我國為避免公眾因疾病而歧視相關地區人民所做的一次努力。

    實際上,在 1 月 31 日世衛組織突發事件委員會經討論決定將這次肺炎疫情確認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之際,世衛組織在官方推特上表示(如下圖),被病毒感染的是人類,而不是冰冷的數字,告誡各國不要「戴有色眼鏡」。

    而早在 2 月 4 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 2020 年首場記者會上也曾表示,當前新型肺炎疫情發展很快,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有時會出現針對無辜人群的歧視、侵犯人權以及汙名化等行為,這令他感到擔憂。

    新冠病毒命名為「SARS-CoV-2」

    雷鋒網了解到,國際範圍內病毒的命名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負責,而疾病的命名由世界衛生組織進行。

    據悉,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即 ICTV)是一個對病毒進行生物學分類和命名並制定相關標準的組織,該委員會已經制定了一套病毒的通用分類方案。

    雷鋒網註:圖源知識分子微博

    對於此次的新冠病毒,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將其正式命名為「SARS-CoV-2」——實際上,這一新名稱反映了 2019 年新冠病毒與導致當年 SARS 疫情爆發的冠狀病毒 SARS-CoV 之間的遺傳與相似性。

    相比於世衛組織,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更加詳細地在其論文中介紹了新冠病毒的命名規則。

    據其論文稱,SARS-CoV-2 旨在增進對新冠病毒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通過評估認為:

    新型冠狀病毒與 SARS 並非同一種病毒,二者存在明顯區別,該病毒有其新穎性。但同時,二者屬於同一類型,該病毒與 SARS 病毒具有親緣性。根據官方分類和冠狀病毒科的分類命名方法,該病毒為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的冠狀病毒(SARS-CoVs)的姊妹病毒,故將其規定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2 型(SARS-CoV-2)。

    雷鋒網註:圖源 medRxiv 

    實際上,北京時間 2 月 12 日凌晨開始,眾多國內外媒體報導了有關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的消息。但不少媒體卻出現了烏龍,將 COVID-19 說成是病毒的名稱。

    對此,眾多網友議論紛紛,甚至給媒體扣上了「陰謀論」的帽子。

    雷鋒網註:圖源新浪微博

    不過雷鋒網編輯注意到,目前已有很多媒體糾正了錯誤說法,而且錯誤報導存在普遍性,並不屬於網友所謂的「陰謀論」。

    至此,新冠肺炎及新冠病毒已有了國際通用的官方名稱,從某種程度上看,此舉為避免這場肆虐的疾病給人們帶來二次傷害做了努力。

    相關焦點

    • Cell:揭示T細胞在控制SARS-CoV-2和降低COVID-19嚴重程度方面發揮...
      2020年9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SARS-CoV-2首次出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了解在COVID-19的急性期,免疫系統有時是否弊大於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明顯地支持免疫系統的有益作用更大。
    • 最新Nature論文揭示SARS-CoV-2病毒-人類蛋白相互作用圖譜,並鑑定...
      2020年5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由大約100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合作,在受感染的人細胞中克隆並表達了29種SARS-CoV-2蛋白中的26種,隨後他們鑑定出與每種病毒相互作用的數百種人類蛋白。這些病毒-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對於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在人體中的產生至關重要。
    • COVID-19快速恢復者具有持續性SARS-CoV-2抗體產生
      COVID-19快速恢復者具有持續性SARS-CoV-2抗體產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4:26:30 美國哈佛醫學院Duane R.
    • 多篇文章揭示SARS-CoV-2刺突蛋白的弱點
      這些刺突蛋白與細胞結合---就SARS-CoV-2而言,它們會與人細胞結合---從而引發感染。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全世界的科學家都門在關注刺突蛋白,以揭示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並從中找到潛在的弱點來加以利用。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的透射電鏡圖,圖片來自NIAID RML。這種刺突結構本身實際上是刺突蛋白三聚體。
    • Emerg Infect Dis:我國科學家發現在ICU和普通COVID-19病房中,空氣...
      2020年4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科學院、武漢火神山醫院和中部戰區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報導在重症監護室(ICU)和普通COVID-19病房(GW)中,空氣和物體表面存在較大的SARS-CoV-2汙染。
    • Science:新研究揭示多價納米抗體可阻斷SARS-CoV-2感染並抑制突變...
      2021年1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德國波恩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鑑定出並進一步開發了針對SARS-CoV-2冠狀病毒的新型抗體片段。這些稱為 「納米抗體(nanobody)」的抗體片段比經典抗體更小,能更好地穿透組織,並能大量生產。這些研究人員還將這些納米抗體組合成可能特別有效的分子,同時攻擊這種病毒的不同部位。
    • 「COVID-19」和「SARS-CoV-2」分不清?這裡講究多!
      新華社北京2月13日電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疾病的英文名為「COVID-19」,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宣布這種病毒的英文名為「SARS-CoV-2」,但相關負責人強調「這一名稱與SARS疾病之間沒有關聯」。那麼,傳染性疾病和病毒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
    • 艾邁斯半導體攜手Senova啟動COVID-19(SARS-CoV-2)抗體數字快速...
      全球領先的高性能傳感器解決方案供應商艾邁斯半導體(ams AG)和Senova ——總部位於德國的體外診斷醫療設備製造商——昨日宣布,二者已經成功開通一條側向層析檢測套件生產線,該套件將用於檢測COVID-19
    • ABO和Rh血型與SARS-CoV-2感染或嚴重COVID-19病之間的關聯
      ABO和Rh血型與SARS-CoV-2感染或嚴重COVID-19病之間的關聯 2020-11-27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221瑞典醫生日記丨如何解讀covid-19中的死亡統計數據
      例如,一名85的死者,確診covid-19,並有其他健康問題(例如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症),covid-19是死亡原因,是因為它引起了死亡。醫生描述了導致死亡的死亡原因的鏈條:「心臟由於肺炎而停止,而肺炎是由covid-19感染引起的。」
    • 艾邁斯半導體的SARS-CoV-2(COVID-19)高準確性雲連接側向層析15...
      ·該項目已獲得奧地利聯邦交通、創新和技術部以及數位化和經濟區位部的投資·艾邁斯半導體將利用這些資金持續開發側向層析雲連接醫療解決方案,用於SARS-CoV-2(COVID-19)病毒的快速檢測·艾邁斯半導體的該解決方案簡單易用,無需實驗室操作。
    • Viruses:揭示SARS-CoV-2病毒蛋白存在進化上保守的功能區域
      2020年4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構建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三維結構路線圖並與全球科學界分享兩個月後,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生物信息學研究員Dmitry Korkin及其同事們在Viruses期刊上發表一篇標題為「Structural Genomics of SARS-CoV-2 Indicates Evolutionary Conserved Functional Regions of Viral Proteins
    • covfefe是什麼鬼?據說現在是歪果最火單詞?
      而是他當地時間5月31日凌晨發的一條推特:Despite the constant negative press covfefe儘管有持續的負面的新聞covfeve發完推特之後,他好像沒有想太多去糾正自己的失誤,就去睡覺覺了。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
    • 全球、地區和國家對covid-19疫苗接種目標人群規模的估計
      為了提供全球、地區和國家對Covid-19疫苗接種目標人群規模的估計,以在全球範圍內為特定國家的免疫策略提供信息,研究組針對194個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進行了一項描述性研究。根據國家的特定特徵和疫苗目標,來確定針對covid-19疫苗接種的目標人群。主要結局指標為covid-19疫苗接種目標人群的規模。
    • Covid-19和季節性流感相比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風險顯著增加
      為了比較檢查因Covid-19和季節性流感而住院的患者之間臨床表現和死亡風險的差異,研究組在美國退伍軍人事務所進行了一項隊列研究。 研究組招募了2020年2月1日至6月17日間的3641例covid-19住院患者,和2017至2019年間12676例季節性流感住院患者,主要觀察指標為臨床表現、醫療資源使用以及死亡的風險。
    • Covid-19血清學檢測診斷準確性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在用於估計特異性的樣本中,83%來自流行之前或未懷疑有covid-19的人群。在LFIA中,商業試劑盒的合併敏感性為65.0%,低於非商業檢測的敏感性(88.2%)。在所有分析中都可以看到異質性。症狀發作後至少三周的敏感性為69.9-98.9%,顯著高於第一周(13.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