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中超賽場上上演的進球大戰和巔峰對決,都會激動不已!......但聯想到國家隊每次世預賽的表現,卻又有百般的無奈?你是否也如此呢?......
影響一個國家足球水平的因素錯綜複雜,非一朝一夕、一文一句能說得清的,以下僅從過往和目前可統計的部分數據中探討部分影響因素,水平有限,請不吝指正!
如圖所示,從世界盃歷史參賽成績看,日韓處於一檔,澳大利亞、沙特、伊朗處於二檔,其他球隊處於三到四檔。
日韓如果從1998年32支參賽隊伍開始算起,均參加了6次世界盃。其中,韓國2次進入16強,日本3次進入16強,除去2002年世界盃韓國那次爭議表現外,日本成績更好一些!此外,韓國在1998年之前,還參加了5次世界盃,成績都較差。
澳大利亞、沙特、伊朗三個國家,成績也都不理想。如果從1998年32支參賽隊伍開始算起,均參加了4次世界盃,只有澳大利亞進入過1次16強,成績為第16。沙特最好成績是在1994年24支參賽隊伍時,獲得了第12。
其餘其它國家,除了朝鮮,都只參加過1次世界盃,其中朝鮮在上世紀60年代,1966年的世界盃中,創造了歷史,獲得了第8名的成績!
如圖所示,從2020年最新國際足聯排名看,中國國家隊排名第76位,位列亞洲第9位。日本排名第28位,位列亞洲第1位。這個排名與世界盃歷史成績排名,也基本一致!
亞洲足球俱樂部冠軍聯賽,如果從最早1967年開始算起,成績是:韓國11冠6亞、日本7冠3亞、沙特4冠9亞、伊朗3冠5亞、中國3冠2亞。中國位列第五位,但除了大家熟知的2013、2015賽季恆大拿到的那兩次亞冠冠軍外,上一次還要追溯到1989-1990賽季,遼寧東藥(遼寧宏遠前身)獲得的亞俱杯冠軍。
正式的亞冠比賽是從2002-2003賽季開始的,以下統計數據也從這次開始。如圖所示,按四強以上戰績計算,中國俱樂部總排名第四。其中,恆大獲得2冠1次四強,另外殺入四強的中國俱樂部還有:大連實德、深圳健力寶、上海上港,各1次。
韓國俱樂部,以5冠、3亞、8次四強的戰績位列第一,日本、沙特次之,阿聯、澳大利亞、卡達俱樂部,各獲得過1次亞冠冠軍,其他國家未獲得過冠軍。
僅從俱樂部來看,廣州恆大總排名第四,排名第一的是沙特的伊蒂哈德俱樂部,獲得2冠1亞2次四強,韓國的全北現代和日本的浦和紅鑽並列第二,成績為2冠1亞1次四強。
沙特足球職業聯賽始於1976年,2010-2011年擴充至14支隊伍;
韓國足球職業聯賽始於1983年,1994年改名為K聯賽,2012年進行了賽制改革,目前12支隊伍;
日本足球職業聯賽始於1993年,1998年設立J2聯賽,2013年設立J3聯賽,目前J1聯賽18支隊伍;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始於1994年,2004年改為由中超、中甲、中乙聯賽組成,目前中超16支隊伍。
此外,伊朗足球職業聯賽始於2001年,澳大利亞足球職業聯賽始於2004年,相對開始時間較晚,但澳洲聯賽的龐大體系,相信很多球迷和博彩玩家都知道,有些讓人瞠目!
巧合的是,亞冠比賽國家和俱樂部排名前四的,也正是國內足球職業聯賽最開始發起的前四個國家!
綜上,從職業化的進程來看,沙特、韓國最早,日本、中國次之。從職業聯賽整體水平和觀賞性來看,中超也並不差,這從中超球隊過往亞冠賽場上與日韓、西亞球隊的交手記錄上就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五五開或者四六開,某些場次上,像廣州恆大,還佔據明顯的優勢!
1、外籍教練差距
如圖所示,無論從聘請外籍教練的數量還是質量來看,中超俱樂部都是明顯強於日韓!值得一提的是,韓國足球亞冠成績最好,但外籍教練卻最少,一方面可能由於韓國俱樂部資金方面有些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韓國本土教練水平並不差,這從中超目前聘用的兩名韓國教練的表現上也可見一斑!
2、外籍球員差距
如圖所示,與外籍教練聘用情況一致,外籍球員聘用上,也是中國和日本比例較高、韓國較低。尤其在鋒線外援的使用數量上,中超球隊比例高達40%,高於日本10%,高於韓國20%。
從外籍教練和球員的水平上看,中超球隊也是優勢明顯。具體在教練、球員的加盟、轉會身價上就可部分體現出來。中超聘用的教練和球員,不是特別知名也是小有名氣,詳細情況在此不列舉。
3、國內球員差距
說完外籍球員差距,那麼國內球員的差距又有多大呢?這個比較起來相對複雜,需要方方面面的參數對比,數據來源有限,以下僅從進球角度加以對比。
由於今年疫情影響,各國聯賽進度不盡相同。如圖所示,截止目前:中超球隊射手榜總進球,50.9%由本土球員承辦,而日韓球隊這一數據分別為78.9%、77.9%,相差近30%!
與進球比例同步的是出場時間,按照進球球員總出場時間來計算,中超球隊為47.8%,日韓球隊分別為77.9%、74.4%,差距仍然十分懸殊!
可見,日韓職業聯賽之所以國內球員進球比例很高,與其保證足夠多的出場機會和出場時間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他們在控制引援數量的同時,還控制了外援的出場比賽時間,目的是給國內球員尤其是鋒線球員以足夠多的鍛鍊機會!
再來看國內球員進球效率數據:如圖所示,按照進球球員總出場時間內的進球數量折算成90分鐘進行,中超球員的場均進球為0.25球,日韓球員為0.23球,伯仲之間!中超國內球員在相對較少的出場時間裡,進球效率並不低!到這裡,不知道您有何看法呢?......
4、五大聯賽球員差距
如圖所示,這個差距就大了!日本在五大聯賽A級球隊效力的球員幾乎可以組建一支參賽隊伍!本國聯賽優秀球員再加以充實和補充,牛不牛?也難怪人家世界盃上成績好!
韓國這一數據相對稍差一些,在五大聯賽A級球隊效力的,以鋒線球員為主,共7人,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熱刺球員孫興慜!
隨著本賽季武磊所在球隊西班牙人的降級,再次宣告中超球隊五大聯賽A級賽事效力球員歸零!而在A級以下賽事效力的中國球員也少得可憐,在此不一一列舉。
綜上,為何俱樂部比賽與日韓差距並不明顯,到了國家隊差距就如此明顯呢,這裡面縱然有諸多客觀複雜的因素,但外援的使用上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某種程度上說,中超的外援數量多、水平也高,這提高了中超賽事的精彩程度和在亞冠賽場上的競爭力,也帶動了國內球員技戰術水平等方面的發展,這些都是十分積極的因素。
但我們說外援的使用是一把雙刃劍!從出場時間上來說,外援佔據比例越高,國內球員出場鍛鍊的機會就越少,而越不練就越差、越差就越不能登場,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為了俱樂部利益和成績,外籍球員場場首發4人並打滿全場那才是最好的,而為了給國家隊培養更多的可用之人尤其是優秀射手,就必須壓縮外援的出場時間!日韓國內球員高達近80%的進球比例和出場時間,我們必須去深深思索和借鑑!不見得他們旅歐球員就都個個那麼出色,但人家在國內聯賽的鍛鍊機會和展現機會的確比我們多得多,說白了,也都是跟頭把式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