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位女領導人,蔡英文即將選表勝選感言。
60秒先帶您快速掌握,小英8大新主張。
1. 兩岸經貿協議
2. 年金問題
3. 食安問題
4. 縮短工時
5. 非核家園
6. 長照政策
7. 社會住宅
8. 創新產業
來源:臺灣《今周刊》
臺灣大選前美國務院表態發言:連說三遍一個中國2016臺灣「大選」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太平洋對岸,美國的步調也越發加快,兩任副國務卿登臺、4名前國防部長警告,在國內,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高度緊張。14日,當發言人就臺灣「大選」表示「不討論『他國』內政」的時候,為防止記者誤讀「他國」的內涵,他接連三遍澄清,所指的是中國,只有「一個中國」。
臺灣「大選」民進黨勝選 對島內經濟不是好消息
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2015年5月,臺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同美國《時代》周刊記者在一家日料餐廳用餐。她把最後一片鮪魚夾到記者的盤子上,對他說:「你回北京以後,告訴他們,臺灣的下一任"總統"曾經為你服務過。」
她說的沒錯。
臺灣2016年「大選」今天舉行,根據目前的開票結果,蔡英文當選「總統」成定局。
「蔡總統」上臺後,首先要解決的,是島內經濟問題。臺灣在去年9月開始陷入經濟衰退,被稱為島內經濟命脈的出口已經連續九個月出現下滑。工薪階層抱怨他們每月工資低到只相當於600美元,這麼點錢在臺北根本買不起房,也負擔不起養兒養老的費用。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王葉立說,選民希望下任總統能夠讓他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他說:「我覺得最優先的還是經濟,薪資水平的提高、工作機會的增加這方面的問題,跟個人荷包有關的部分。民眾是希望政黨輪替,希望換一個政黨來試試看,因為國民黨過去八年來表現得不好。」
臺灣GDP增速
馬英九政府過去八年的表現確實乏善可陳。他任內的目標沒有實現:工資水平沒有提高,失業率沒有下降,GDP也沒有上升。2008年以來,國民黨一直尋求中國大陸的支持。兩岸籤署的23項協議主要都是為了促進經貿、旅遊和投資。
但是隨著島內經濟的進一步下滑,臺灣人民將不滿發洩到了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上。2014年春爆發的「反服貿運動」就是一例。在這次運動中,民進党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
「不能把臺灣經濟與大陸綁在一起」
在經貿領域,民進黨一直認為「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蔡英文近日不斷在電視辯論會上強調,「不能把臺灣經濟與大陸綁在一起」。這種說法在臺灣很有市場。島內有聲音認為,臺灣經濟應該分散風險,不要過度依賴大陸的經貿往來,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而要積極發展與其他經濟體的經貿關係。甚至有人將臺灣的衰退歸咎於大陸經濟增速放緩。
這種論調看似很有道理,實則不然。《大公報》專欄作者朱穗怡表示,兩岸經貿往來熱絡乃是經濟規律使然,若是人為切割,對臺灣經濟發展將是一大災難。
臺灣自1992年正式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以來,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目前大陸已成為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地區與第二大進口來源地。2014年兩岸貿易總額達1744億美元,其中臺灣出口大陸1247億美元,臺灣自大陸進口497億美元,臺灣享有75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對臺灣經濟增長貢獻良多。
大陸的錢越來越難賺
但同時需要看到的是,大陸經濟增速在放緩,這對臺灣不是個好消息。
臺灣「行政院主計處」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臺灣出口總額為2805億美元,同比下降10.6%,其中對大陸(含香港)出口1093億美元,同比下降12.3%。對大陸出口佔出口總額的39%,下降0.7個百分點。
臺灣出口對大陸依存度略有下滑
去年臺灣對主要經濟體的出口均出現下滑。東協六國指原東協6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 數據來源:臺灣「行政院」主計處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在被稱為「臺商之都」的廣東東莞,生產用於智慧型手機等的小型揚聲器的臺商東莞天籟之音雷聲製品公司總經理蕭平德表示,銷售額較2005~2007年減少了60%。此前員工約有1000人,而如今裁員了70%,勉強維持運營。
在東莞,工廠工人的人均工資10年時間上漲了一倍以上。因中國大陸經濟減速,臺灣企業團體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翟所領表示,經營環境比2008年雷曼危機時還要嚴峻。2006年當地曾有約7000家臺灣企業,但隨著企業破產和向東南亞轉移,如今已不到5000家。
2014年臺灣企業的對大陸直接投資額(按公布數據計算)為98億美元,較頂峰時期的2011年減少了25%。
賺大陸的錢已經越來越難。臺企與韓國企業等的競爭日益白熱化,中國大陸企業也作為競爭對手不斷發展。
當然,這樣的局面對一直主張「不依賴大陸」的民進黨是重大利好。
那麼,蔡英文的主張是什麼呢?在她看來,只要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601099,股吧)夥伴關係協定(TPP),所有經濟難題都會順利解決。但蔡英文並沒有告訴選民,如何爭取TPP會員國的支持及如何讓大陸不反對。
退一步說,即使臺灣順利加入TPP,真的就萬事大吉了?恐怕不會。
臺灣經濟衰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競爭力的下滑。「國票金融控股公司」總經理丁予嘉表示,臺灣《今周刊》去年公布的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市值排名中,臺灣企業僅佔65家,在亞洲及兩岸三地的經濟體中,臺灣被邊緣化的危機逐漸浮現。他強調,我們應該注意的,不只是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公司,中型企業更應該將目標放在全世界;中國的十三五計劃與一帶一路,正是帶著民營企業向前衝、全面走向小康的途徑,中國的態勢已然明確。
反觀臺灣企業,《今周刊》指出,近年來,臺企科研創新投資不斷減少,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開始尋求壓低勞工成本,這種墨守成規、降本求利的負面作用逐漸凸顯。在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上,臺灣企業不願花大力氣培養後備人才,企業所能創造的附加值也不斷降低。
以臺商密集的深圳為例。臺商主要從事電腦電子產品、電子零組件、塑膠製品、金屬製品製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原材料成本上漲、用工成本上升、國際市場需求不爭等因素影響,生意越來越難做。而大陸企業正在努力實現轉型。深圳有高科技的華為、商業銀行的招商、網際網路的騰訊、地產業的萬科、食用油的金龍魚以及貨櫃的中集、快遞業的順豐等多個知名企業。
此外,長期的藍綠惡鬥正在拖累臺企的競爭力。臺灣選舉政治中長期存在的藍綠惡鬥和選舉操作,也對臺灣企業的發展造成間接傷害。例如藍綠惡鬥的激烈化,使臺灣企業除了面對反覆無常的島內政策外,還要在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方面處處受制。「服貿」受阻阻礙臺企商機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5年10月到12月,大型半導體廠商紫光集團宣布將向臺灣3家大型半導體相關企業分別進行出資。但因擔心大陸在臺灣主力產業IT(信息技術)方面的支配力越來越強,結果遭到了輿論的反對,於是臺灣朝野兩黨一致要求相關當局批准出資前,需向立法院報告其對相關產業的影響。
臺灣對大陸外貿依存度下滑、島內民眾對大陸企業「控制」臺灣產業命脈的擔憂,都讓蔡英文在此次「大選」中如魚得水。但蔡英文能輕鬆贏得大選,未必能輕鬆把經濟搞上去。因為根本問題不在於臺灣對大陸依賴有多深,而是臺灣整體競爭力的下滑。在一出接一出的政治話劇中,臺灣錯失了太多發展機遇。今後,在蔡英文「總統」的領導下,島內民眾只能自求多福。
來源:京報網
網際網路時代,必讀網際網路思想(wanging0123)!每日分享網際網路、科技思想、動態。按住「掃一掃」,加入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