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講話指出,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頂風船不好開,不僅在於阻力大、風險多,更在於開好頂風船特別考驗智慧與勇氣。「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時局關鍵、階段特殊,在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的大背景下勇開「中國號」頂風船,唯有風正帆懸、唯有乘風破浪。
逆風,是頂風船出海的背景。站在「十三五」和「十四五」的交匯點上,中國需要面對新階段、研究新問題、作出新規劃。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反覆提及「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重要判斷指明了中國布局「十四五」所處的時代背景。今日之世界,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令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幻,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衝擊;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昭示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俗話說,「凡事預則立。」早做準備、早做打算,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中國才能真正「以『穩進』應萬變」。
御風,是頂風船揚帆的宣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當下最重要的,就是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循環,就是主要靠自己;雙循環,就是大門要開放。御風而行,靠的是劈波斬浪的能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靠的是自主創新的本事。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亦是立企之本。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就是要從根本性 、全局性的地方做文章、尋突破,有勇有謀地登高望遠。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我們對「十四五」時期發展環境、思路、任務、舉措等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為的就是凝心聚力、把人心都歸攏到國家發展與民族進步的命運之船上來。問計「十四五」、謀劃中長期,從理論和實踐的高度碰撞中國智慧、構建中國方案,這是14億國人的心之所向,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情之所往。
在波濤洶湧的世界經濟大潮中,能不能駕馭好我國經濟這艘大船、能不能在千帆競發中勇開「中國號」頂風船——這是對黨的考驗,亦是對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的考驗。廣袤大地、浩蕩時代,逆風而行的徵程中有無數課題有待我們去求解、去詮釋、去抒懷。只要我們繼續做好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循序漸進、科學發展,把握危與機的互變規律、掌握高質量發展主動權,「中國號」頂風船必能擊楫中流、行穩致遠。(鄧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