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窩本質是人為創造一片高密度魚群水域,以縮短聚魚時間,降低垂釣難度。因魚有沉底、離底、上浮的情況,所以打窩形式多樣、也不盡相同。回到釣友的問題「釣浮鯽魚如何打窩」為更全面、更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多年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浮釣鯽魚,打窩的思路
2、浮釣鯽魚,幾種常用的打窩方法
3、浮釣鯽魚,打窩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釣鯽魚,打窩的思路
鯽魚屬於底層魚,長時間活躍在中下水層,因趨氧、趨溫等各種原因上浮,所以才有釣浮等能,這就意味著比重大、沉底型的部分鯽魚窩料無法使用,最典型的便是紅蟲顆粒、酒米,兩者入水後迅速著底,即使紅蟲顆粒溶散,也難以吸引上浮鯽魚再次下沉。所以用於釣浮的窩料,註定要比重小、質輕,溶散、霧化速度不宜太慢。同時釣浮打窩,有使用環境的局限性,像走水、颳風的天氣,不建議專門拋灑窩料,否則被流水衝散,即誘不到魚,還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浮釣鯽魚,幾種常用的打窩方法
上文結算了額釣浮鯽魚的打窩基本思路,那麼分享幾個常用的打窩方法。
1、高頻率抽窩法
使用商品餌料高頻率抽窩誘魚,不僅適合本文的討論重點釣浮,釣離底、釣浮同樣使用,但相比之下,釣浮的優勢更突出。商品餌料本身講究散落、立體霧化,鉤餌入水後,餌料外層不但脫落、散落,直至最終霧化,會在鉤餌的中下方因為重量的作用逐漸形成霧化帶,粉末狀餌料瀰漫鉤餌旁,不斷向附近水域擴散、傳播,很容易將周圍水域鯽魚誘集過來。事實也如此,大多使用藍鯽、大板鯽、瘋狂鯽商品餌料的釣友,基本不怎麼使用窩料,並且正式開釣之後,商品餌料邊釣邊誘效果顯著。
2、鉛墜帶窩法
特定的水域,比如黑坑、垂釣園等不允許單獨打窩,這時通常採用一個折中的方法,即鉛墜帶窩法,其實完全適用野釣。鉛墜攜帶的團狀窩料,大多以散炮的形式存在,隨鉛墜入水就位後,在設定水層快速鬆散、霧化,避免沉入水底,失去意義。值得注意的是,釣浮用的散炮餌不同於釣離底,特別是釣底,更追求質輕、霧化,所以散炮中常使用的酒米應大幅度減少,增加一些霧化快的玉米面、或者豆餅粉,包括粉碎的小雞飼料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3、使用專用於釣浮類窩料
生產決定消費,消費促進生產,同樣適用於釣魚領域。如今相當部分廠家開發了專門用於適用釣浮的窩料。這類窩料多水域綜合類,可誘集鯽魚、鯉魚、草魚,包括鯿魚、青魚,也決定了其成分組成的多樣性。比如以五穀為主要原料,但為適用釣浮不是顆粒狀,大都是攆成粉末,再配合骨粉、魚粉及胺基酸等促食劑,適用時加入少許水,用手握成團,投擲窩點即可。專用窩料入水後,短時間內便溶散、霧化,實現將鯽魚誘至中上水層的目的。
浮釣鯽魚,打窩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實際應用中,釣浮打窩有幾個問題值得注意,具體如下。
首先是打窩頻率、用量與深度有關。釣浮是個相對的概念,沒有固定、具體的數值量化,所以深水的釣浮,很可能相當於淺水的釣底深度。那麼對投擲窩料的溶散、霧化及頻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垂釣水域過深,那麼需要適當延後窩料的溶散速度,特別是使用手拋窩料的時候。同時如果水廣魚稀,那麼前期需要提高拋灑窩料的頻率,利用濃鬱的氣味快速傳播、擴散,吸引周圍鯽魚的聚集。
其次垂釣方法要靈活。粉末狀窩料的使用,不會完全按照釣魚人的設想一直在固定水層浮動,總會向上下水層擴散,隨時間積累,會充斥、瀰漫各個水層,只是窩料分子多少的差異。所以在水溫穩定的情況下,極容易造成魚層混亂,即各個水層都有鯽魚活動的痕跡。此時建議及時將釣定層的釣浮,改為釣行程式的釣浮。利用鉤餌緩慢下沉,延長在各水層的停留時間。另外鯽魚的天性使然,對自由下落的食物、餌料警惕性較小,有較強的捕食慾望,所以動態的餌料不斷刺激鯽魚的視覺,引起它們的注意,從而被其吞食。通常實現釣行程注意是使用行程專用浮漂或飛鉛釣法兩種方式,這裡不再詳述。
寫在後面
本文首先從浮釣鯽魚的打窩思路入手,接著對幾個常用打窩方法做了分享,最後描述了浮釣鯽魚打窩需要注意的問題。實際垂釣過程,要遠比本文描述的複雜,特別是餌料使用、浮漂調釣、線組搭配等方面,釣魚人需結合具體垂釣環境及時改變、調整,相信這樣施釣,釣友會有更好的漁獲。
原創:野釣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