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的教育問題,一直關注著卻不敢寫,畢竟這是比較尖銳的一個話題。我們小的時候總是覺得,讀書是農村孩子唯一公平的出路。有了這條路子,農村的孩子還有了走出大山,走向城市和自己夢想的可能。但隨著這幾年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教育減負的推行,不少人都在疑惑。曾經那條唯一的道路是不是逐漸被資本堵上了,連讀書都成了有錢人的「特權」了。今天荳子就結合網上的一些討論和自己的理解,給大家重點聊一下這個話題。
事件分析:
1、寒門再難出貴子,這是這幾年大家的共識。早些年,高考狀元,百強榜什麼還能看到農村孩子的身影,但現在基本被城市的孩子包圓了。
2、農村教育減負,受益的真的是農村的孩子?還是又一次資本操控的遊戲。我們的農村的孩子真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3、教育到底是老師的事情還是家長的事情,特別是批改作業都成了家長作業,該如何看待職業定位。
荳子解析/點評:
1、曾經的四大喜事,金榜題名正逐漸對農村的孩子關上大門
金榜題名是多少農村孩子的夢想,走出大山,走出自己的人生。但進入學校後,山裡的孩子卻發現,一切是那麼的不真實又是那麼的深刻。名為減負的公平教育,讓農村的孩子能接受到的學校教育更少,能成功的條件更少了。而成功的天平也逐漸變成了比拼財力,比拼補習班,興趣班,各種的名校輔導。
荳子說:當城市的孩子對著電腦接受一對一專業學習輔導的時候,山裡的孩子正拿著書包在一個人琢磨。當城裡的孩子可以一心學習,還有學習獎勵的時候;山裡的孩子還在割豬草,下田幫忙農活。這樣的差距下,農村出來的孩子能不輸在起跑線上嗎?放在以前,至少在學校這個環節上,老師是用心和盡責的。但現在教育學習感覺更多是家長的事情,家長輔導,家長監督,家長改作業。那麼,我想問對於農村的那些家長,還有老人家帶孩子的情況,孩子的差距會不被拉開嗎?
2、農村教育是農村最後一個公平的試金石,不能被資本化
雖然,今年的糧食價格高了不少,能讓一些農民兄弟賺一些錢;豬肉的價格也不錯,但畢竟能養豬的農民兄弟不多,所以這塊對於農民收入的影響是很少的。但再怎麼增加收入,也比不上農村教育培訓費用的增加。一個補習班至少300元,周末特訓班500元,林林總總的。讓農村的家長應接不暇,也讓農村的孩子在這些名目中逐漸迷失。可能,一個課外補習班,就要吃掉農村父母大半個月的收入,這樣和資本看齊的教育,真的能拯救農村的孩子嗎?
荳子說:農村一直被不少人認為是最後的淨土,也是一份心靈的故鄉,畢竟少了城市的喧囂和市儈,多了一些安靜和公平。但隨著農村教育的變化,不少人已經意識到了農村孩子的未來是一個難題了。農村教育減負,受益的真的是農村的孩子?農村孩子已輸在起跑線?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一直以來,我們都在關注農村的土地,農村的自建房,豬肉價格、糧食價格,農村的養老,但農村的未來--農村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卻忽略了。這個問題荳子想說的是:每個職位都有他應盡的職責,我們應該做好本職工作基礎上,再去發展其他的事情才是比較穩妥的。這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孩子的負責。
那麼,關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值得看法理解了,歡迎給我們評價,你們和我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