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未來」的器官晶片,現已加入新冠病毒戰疫中

2020-12-23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腦極體

新冠病毒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難對付的病毒之一。

當前,新冠疫情已經在全球造成數以百萬計的感染和數十萬人的死亡,然而病毒的蔓延似乎還將持續。即便在今年北半球的夏秋季節得到控制,大概率也會在今年底的冬春季節再次捲土重來。

現在,全世界估計沒有比研製出新冠病毒疫苗和特效抗病毒藥更緊迫的問題了。近期,由我國主導的全球第一個獲批臨床試驗的新冠滅活疫苗已經結束一期臨床試驗,目前正在進行二期臨床試驗。按照之前世衛組織的預計,新冠疫苗最快也要18個月才能問世。疫苗研發上的「中國速度」似乎會讓新冠病毒疫苗的到來更快一些。

然而更為嚴峻的情況是新冠病毒在傳播過程可能會出現變異。根據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一項最新研究,現在歐美地區主要流行的毒株已經是一種比新冠病毒大流行初期傳播的毒株更具有傳染性的新型毒株。如果新冠病毒能夠適應夏季高溫,並再次發生變異的話,正在研發的疫苗可能失效。

相關專家表示,密切監測新冠病毒的基因變異,針對病毒較為穩定的部分進行有效免疫,對全球的藥物研製和疫苗研發至關重要。

為加快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研製,研究者們正在嘗試採用一種被稱為「改變未來的顛覆性技術」 的新方法——器官晶片,來進行新冠病毒入侵免疫系統的機制研究,以及試圖縮短藥物的臨床試驗周期。

器官晶片的神奇之處到底何在,能夠在新冠疫苗的研製中發揮怎樣的作用?這是我們在這裡深入探究的重點。

什麼是器官晶片?

人體器官晶片的崛起,本身就有著強烈的現實需求和應用場景,那就是新藥研發。

首先,現代新藥的研發之所以成本極高、周期長且失敗率高的一個主因,就是藥物在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失敗風險非常高,因此提高對人體對藥物反應的預測的準確率,可以有效降低臨床試驗的試錯成本。

其次,當前臨床前期試驗的藥物模型預測主要來自於動物試驗。除了分析起來非常複雜、耗時耗力以及動物倫理問題外,動物的藥物模型最大的缺點便是無法準確地模擬人體系統。即使是像小白鼠這樣跟人類99%基因相同的動物模型都可能帶來很多藥物的預測偏差。

另外,一種代替動物試驗的體外細胞模型,具有快速、高通量的特徵,可以廣泛用於早期化合物的篩查。但是這種通過培養皿或多孔板培養的簡單細胞模型,生理功能不完整,無法反映組織間的相互作用和生理狀態下的藥物發生機理。

因此,醫藥研發需要一種精準性更高,更能反映生理機制的藥物篩選技術。構建一個百分百還原人體器官模型的技術還有點困難,但是通過逆向工程還原人體器官關鍵的部位和功能則是行得通的,器官晶片就在微流控技術的基礎上誕生了。

器官晶片(organ-on-a-chip),這個聽起來有點賽博格(Cyborg)意味的技術,並不如我們常見的半導體晶片那樣複雜和高深,其概念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提出。

器官晶片技術是仿生生物學和微加工技術的結合,主要是利用微流控技術控制流體流動,結合細胞與細胞相互作用、基質特性以及生物化學和生物力學特性,在晶片上構建三維的人體器官生理微系統。微流控晶片系統能夠將微組織器官的直徑控制在毫米甚至微米級別,並且增強其營養交換,防止微組織器官的核心細胞的死亡。

通俗來講,器官晶片既不用完全按照完整的器官進行重建,又具有人體原來器官組織的生理活性和結構功能特徵,能夠成為預測人體對藥物反應和外界各類刺激反應的良好替代品。

人體器官晶片如何實現新藥檢測?

以上我們知道,器官晶片主要是模擬人體內部的組織環境,這一內部環境可以是某一塊器官組織,也可以是多個器官的組合,比如整個人體。

截至目前,已經發表的人體不同的器官晶片有:腸道晶片、肺部晶片、心臟晶片、肝臟晶片、血管晶片、腫瘤晶片、胎盤晶片以及集合多種器官晶片組成的人體晶片(human-on-a-chip)。

單個器官晶片的研發可以讓研究者更直觀地了解器官組織的生理機制的變化過程,也可以實現專門的藥物的功能的實驗和檢測。

比如,哈佛大學研製的一款腸道晶片,就可以還原人體腸道的三維的褶皺和小腸絨毛結構,甚至實現微生物群落的共生,因此可以很好地構建口服藥物的吸收、代謝模型。

再比如,在心臟晶片中還原心臟微環境中的三維結構,用於在心血管疾病藥物研發中觀測和對比心肌細胞在不同的刺激下的反應。研究者們成功地在晶片上測試了不同濃度腎上腺素對心臟肌肉細胞收縮性的影響。

此外,像肝臟晶片可以用於對某些藥物或病原體對於肝臟細胞的毒性或損害;血管晶片可以模擬人體中血管周圍環境與血管的物質交換,用於觀測心血管疾病藥物對血管表面的刺激反應;腫瘤晶片可以還原複雜的腫瘤微環境或者模擬腫瘤轉移,從而測試抗腫瘤藥物的效果;胎盤晶片可以模擬胎兒和母體之間的物質交換過程,促進對早產帶來的胎盤功能障礙的研究以及治療。

由於人體是一個由多個器官組成的高度複雜的系統,如果想要研究任何一種疾病或者檢測任何一種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在一個完整的人體上進行實驗。那麼,構建模擬多個器官的「多器官晶片」,也就是「人體晶片」成為行業研究的熱點。

比如,近期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包含五個容納不同類型細胞腔室的器官晶片裝置,通過循環營養液的通道連接模仿血液流動。

這一裝置用於研究藥物及其化學副產品對靶細胞和其他組織同時產生影響的程度,未來可以有效測量不同抗癌藥物對癌細胞以及心臟和肝細胞的影響。

未來,研究者的最終目標是將人體的肝臟、腸道、心臟、腎臟、大腦、肺部、生殖系統、免疫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和皮膚用器官晶片的方式連接到一起,組成真正的人體晶片,從而能夠更加完整和有效地研究不同疾病、藥物、化學物質以及食物對人體健康的整體影響。

抗擊新冠病毒,器官晶片有哪些用處?

為加速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我們需要首先了解新冠病毒在入侵人體時候的發生機制與發生過程,也就是要找到為什麼我們的免疫系統對其幾乎沒有抵抗力,這種病毒在入侵早期會對人體細胞造成哪些傷害。

由於現實中一個人被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已經是感染數天以後了,所以研究者很難找到早期感染者,特別是在24小時之內的感染者進行病毒入侵模式的觀察和檢測。而通過創建相關的器官晶片的模型,研究人員就可以詳細觀察新冠病毒在入侵人體早期是如何工作的了。

為此來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員正在利用多倫多大學研製的鼻子、眼睛、嘴巴和肺部的器官晶片來模擬新冠病毒的入侵方式。具體來說就是發現病毒突破我們人體的上皮細胞的屏障進入人體內部,而肺晶片的感染能夠研究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先天早期反應。

研究人員還將使用一種Powerblade的技術,用來標記被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細胞分子,並給出相應的生物標記。未來如果用於疫苗的臨床前期的實驗,研究者就可以利用這一模型研究不同人體的先天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疫苗會做出如何的反應。

我們可能仍然記得,在我國新冠疫情初期,某些機構通過體外細胞實驗的驗證,就宣傳某種藥物對新冠病毒有效,還一度造成全電商斷貨的鬧劇。結果遭到輿論和專家的批判,原因就在於他們僅通過簡單細胞模型來進行藥物有效性的證明,其結論是非常單薄的。

而通過器官晶片,新藥在上面進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篩選和驗證,就會比細胞模型有說服力,而且能部分替代動物實驗,縮短藥物臨床前研究的過程。

最近,在針對新冠病毒的抗病毒藥物的研製上,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一支團隊正在利用器官晶片的方式,設計一種高通量的藥物篩選平臺,構建體外肺泡,以更好地縮短整個藥物研發的流程,從而加快推進整個特效藥的研發進程。

當然,我們也需要理性地認識到,在抗擊新冠病毒而進行的疫苗研發和抗病毒藥物的研製上,器官晶片仍然也只是起到前期的病毒致病機制的研究和後續藥物藥效篩選的輔助篩查的作用,也仍然以科研機構的基礎性研究為主,很難進入商業化研發的階段。

理論上來說,器官晶片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真實地重現人體器官的生理、病理活動,讓研究者直觀地觀察和研究機體的各種生物學行為,為了解新藥靶標的生物機制、為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同時為預測新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物種的差異性和意外的臨床表現提供了新的方法。

器官晶片還在從實驗室走向現實應用的道路上。如果此次對新冠病毒的感染機制研究和藥物研製中,器官晶片能夠發揮一定作用,也將能夠推動更多的醫藥企業和機構投入資源,加入到對這些改變未來的「顛覆性技術」的商業化進程當中。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改造ACE2受體,發現人體器官受新冠病毒損害機制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成為了第1個在老鼠身上製造出新冠病毒基因的人,並以此展示了這種疾病是如何損害肺以外的其它器官的。利用這一成果,科學家們發現了新冠病毒傷害心臟、腎臟、脾臟和其它器官的機制。小鼠是醫學上最常用的實驗動物,它們數量多、容易培育,還性格溫順,而且基因序列和人類也相似。
  • 全球戰疫:加拿大新冠疫情半年關鍵詞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加拿大新冠疫情半年關鍵詞中新社多倫多7月26日電 題:全球戰疫:加拿大新冠疫情半年關鍵詞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自今年1月25日報告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以來,加拿大陷入疫情已有半年。加首席公共衛生官譚詠詩24日警告,近期新增病例中,竟約六成是年輕人。媒體認為,這與一些娛樂休閒場所重開不無關係。在一些城市,剛剛重開的健身房又發生了集中感染。如今,對於打算在新學年重新開放學校的各地而言,防範病毒反撲將是一大挑戰。
  • Nat Med | 扁桃體類器官培養實現候選疫苗快速檢測
    其他如生物反應器以及基於晶片的體外分化系統顯示出了應用前景,但是它們依然無法複製適應性免疫系統的複雜性。於是作者決定利用從扁桃體切除術中易獲得的人扁桃體組織開發抗原特異性的體外適應性免疫系統。  20多年前,免疫學家Owen 和 Jenkinson 發現分離的小鼠胸腺細胞培養過程中可以重新聚集並且複製T細胞選擇的過程。作者利用類似的方法處理人扁桃體細胞。
  • 中國駐大阪總領館推出新冠病毒漫畫 引網友「催更」
    來源:海外網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推特截圖【海外網3月12日|戰疫全時區】新冠病毒如何入侵人體,為何傳染性極強?為向讀者解釋這些專業問題,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10日在推特上登出一期日系畫風的主題漫畫,科普病毒對人體的影響。這種「二次元」畫風的科普形式引來網友一片點讚,甚至有人在下面「催更」,盼望儘快推出下一期。「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城市,每個細胞都是一幢城市中的大樓。大樓正常工作,才能維持身體正常機能。」
  • 華人科學家研發細胞「納米海綿」用於中和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新藥研發近日出現了一種新的方法。憑藉納米技術,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絲細一千倍的細胞「納米海綿」,希望可以將其製成藥物,用於中和人體內的新冠病毒。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正在嘗試用被人體細胞膜包裹的「納米海綿」來「引誘」病毒與其結合,從而達到吸收並中和病毒的作用。在剝離了細胞內容的人體細胞膜上加入這種「納米海綿」,理論上可以用作「仿生誘餌」,用於治療疾病。在吸收病毒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後,這種細胞「納米海綿」可以在肝臟中降解。
  • 化學發光法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上市
    原標題:化學發光法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上市 「3日國家第七版診療方案發布,血清抗體檢測已被納入確診證據,我們的研究能夠上市第一時間就用於一線診斷,是對我們莫大的鼓舞!」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教授高興地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 微信聯合 Facebook、微軟等發起新冠病毒黑客馬拉松,徵集「戰疫...
    微信今天宣布,其正與 Facebook、微軟等公司合作,邀請開發者參加全球黑客馬拉松,通過科技抗擊新冠病毒大流行。從 3 月 26 日開始,全球開發者可提交包括微信小程序在內的多種有助於戰 「疫」 的創新解決方案。
  • ...新冠疫苗|新冠病毒|抗體|蛋白|核酸|疾病|動物|-健康界
    答:不同研究的結果有些差異,總體來說在不同條件下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可以保持數小時到數天的時間,但一般來說也無需過度擔心,因為只要注意衛生習慣的話日常環境中風險極低。6. 有什麼辦法殺滅病毒?答:簡單來說,由於很多組織器官的細胞都有新冠病毒能打開的密碼鎖,所以病毒就可以開開心心的入侵這些組織器官。新冠病毒比肝炎病毒更加簡單粗暴——前者是打開了鎖進入細胞然後在細胞內啪啪啪的複製,完事兒了就開始和子孫們一起直接禍禍和破壞被感染的細胞;後者是感染細胞然後勾引自身免疫系統來滅了被病毒感染的細胞。12.
  • 「戰疫全時區」墨西哥疫情持續惡化 一護士感染新冠病毒後自殺
    來源:海外網瑪麗亞·卡門(圖源:墨西哥尤卡坦新聞)海外網6月3日電 當地時間5月31日,墨西哥格雷羅州的一名女護士在得知自己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後自殺身亡。據墨西哥尤卡坦新聞報導,這名護士叫瑪麗亞·卡門,此前在格雷羅州奇爾潘辛戈市的雷蒙多·阿巴卡·阿拉爾孔綜合醫院工作,該醫院醫務工作者曾報告缺少用於對抗和預防新冠肺炎疫情的醫療設備和防護物資。報導稱,兩周前,瑪麗亞·卡門和其他四名同事接受了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隨後按照醫院的指示居家隔離,5月31日被發現在家自殺身亡。
  • 英國新冠病毒突變究竟影響幾何?疫苗激起的希望會不會破滅?
    它們的暴降是產生在美國剛剛啟動疫苗接種,英國新冠病毒驟變之際,令人憂慮。 時隔一天,局勢持續惡化,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周三(23日)標明,英格蘭東部和東南部更多區域的新冠疫情防控級別將調升至最高的第四級,由於高傳染性的變種新冠病毒席捲英國,導致新增病例升至紀錄高位。此外,英國發現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
  • 科技戰疫:廣東「病毒獵手」揭開新冠病毒神秘面紗
    1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廣東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月20日,廣東緊急組織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海關技術中心、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6家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向國家衛生健康委申報新冠病毒實驗活動資格,之後順利獲批,為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硬核」技術支撐。
  • 晶片工廠為什麼不受新冠衝擊,中國製造業的新啟示
    新冠正在改變製造業的未來,疫情暴露全球供應鏈短板的同時,也會讓一些新的工作方式成為常態。兩個趨勢值得觀察:產能恢復到八成以上的中國工廠引領復甦,三月中國製造業PMI回升到52%。而晶片業作為「納米級」製造的前沿在此次疫情中幾乎生產不受到影響,也給了其他領域的許多工廠加速向遠程製造和自動化轉型的新動力。大多數中國工廠現已復產,恢復到正常產能的80%左右。有些工廠正在努力實現100%復產。
  • 丁勝:對新冠病毒「老藥新用」策略遭瓶頸 研發全新特效藥勢在必行
    很多在早期被大家認為可能有效的「老藥」,在隨後的臨床試驗中,發現都沒有明顯的效果。基於這樣一個認知,顯然需要進一步的針對新冠病毒開發特效藥物,特效藥物對於未來對抗新冠病毒,以及隨後演變的其它冠狀病毒等傳染病,是必須有的,需要有更多的儲備。丁勝認為,如果長期去應對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手段可能還是疫苗,從目前來看,全球有至少幾百支疫苗的研發團隊在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
  • Nature報導新冠病毒新研究:傳貓易,傳狗難,貓狗能否傳人不明確
    (點擊上圖查看近期直播)但科學家表示,尚無證據表明貓可以把病毒傳給人,因此養貓人無需擔心。魚羊 三井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新冠病毒傳染,又有新研究、新進展:相比之下,新冠病毒更容易感染貓,不容易感染狗。
  • 拜恩泰科:對新冠疫苗應對病毒變異有信心,六周內可做新疫苗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拜恩泰科:對新冠疫苗應對病毒變異有信心,六周內可做新疫苗德國當地時間12月22日,德國生物科技公司拜恩泰科(BioNTech)舉行線上新聞發布會。據法新社報導,在此次發布會上,其德創始人兼執行長烏格·薩因在發布會上談及英國新冠病毒變異的話題時表示,他們還不知道其疫苗是否能有效應對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毒株,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希望在未來幾周內能夠確認。烏格·薩因提到,原則上,公司可以在六周內針對新的變異病毒做出新的疫苗。
  • 鼻子或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毒庫」
    研究團隊認為,鼻子裡面的兩種細胞或是新冠病毒的初次感染場所,而且這兩類細胞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實現高效人傳人的病毒存儲庫。①這暗示鼻子裡面的這兩種細胞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初次感染場所,且這兩類細胞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實現高效人傳人的病毒存儲庫。此前,也有臨床研究發現,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鼻拭子的病毒載量顯著高於咽拭子。②研究人員認為,這有可能是由於這些細胞更容易被病毒感染,所以這些細胞同時會高表達免疫相關基因,以降低被病毒的感染風險。
  • 除了肺,新冠病毒還會攻擊心臟
    新冠病毒主要攻擊肺部,但醫生們越來越多地報告了新冠病毒肆虐的另一個「戰場」:心臟。 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心臟病學》雜誌上的一項小型研究表明,在武漢,超過五分之一的新冠肺炎患者心臟受到損傷,其中一些患者沒有心臟病史。
  • PC晶片火爆 三星成全球罕見業績未受新冠衝擊科技企業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給科技行業和網際網路公司帶來重大影響,但是據外媒最新消息,在剛剛結束的第一季度中,由新冠病毒驅動的全球居家辦公趨勢,提振了筆記本電腦製造商和數據中心對三星電子存儲類晶片(包括內存和快閃記憶體晶片)的需求,但由於疫情削弱了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第一季度利潤很可能同比保持不變。
  • 關於新冠病毒到新冠疫苗,50個問題幫你一次性解決!
    新冠病毒(圖源網絡) 3. 新冠病毒的主要結構有哪些?新冠病毒(PPT製作) 4. 新冠病毒是如何傳播的?答:不同研究的結果有些差異,總體來說在不同條件下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可以保持數小時到數天的時間,但一般來說也無需過度擔心,因為只要注意衛生習慣的話日常環境中風險極低。 6. 有什麼辦法殺滅病毒?
  • ...新冠病毒後會「斷子絕孫」?聽聽湖南省婦幼生殖中心專家怎麼說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人民為之惶恐。近日有媒體不斷地報導:新冠病毒影響男性生育力。很多男性擔心不已:會不會因為感染新冠病毒而導致「斷子絕孫」?新冠病毒就像一把鑰匙,能開啟人體中ACE2這把鎖新冠病毒與2003年的SARS同屬於正鏈RNA病毒,它之所以能夠侵犯人體,就像是鑰匙與鎖的關係。它表面的S蛋白就像一把鑰匙一樣,能打開人體中ACE2這把鎖。ACE2在身體很多器官組織中都有表達,除了心臟和肺,還有腸道、腎、睪丸和卵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