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馬龍,一直讓球迷看到的是他賽場上風光的一面,背地裡默默的付出只屬於他一人,而他從傷病到恢復,在這次奪冠之後,養傷的畫面終於浮出水面,作為全滿貫,12年,橫跨三個奧運周期,獲得年終總決賽六冠王,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而一年零三個月的無冠荒,讓馬龍從未如此渴望奪冠。
2019年,傷病找到了馬龍,為了積分排名,馬龍只能帶傷上陣,卡達公開賽,馬龍獲得男單冠軍,隨後的布達佩斯世乒賽,馬龍面對外協球員法爾克,遭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如果不是傷病的影響,馬龍不會如此擔心,最終得到奪冠讓馬龍心裡的石頭落地,但同時他的傷病也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間。
距離2020年東京奧運會還有一年,馬龍孤注一擲選擇手術,手腕上和膝蓋的傷病已經不容他有半分由於,2019年8月,馬龍前往洛杉磯接受手術,常年徵戰賽場,馬龍的手腕和膝蓋已經超負荷,只能選擇手術才能讓他重新找回自我。
在手術之前,馬龍剃了光頭,想要一切從頭開始,手術非常成功,但馬龍在異鄉枯燥的康復治療,是他職業生涯最漫長的夏天,手腕上纏著繃帶,膝蓋上打著固定,當手裡的球拍變成支撐他的拐杖時,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儘快的康復。去迎接新的賽場。
回到國內之後,無數個只有他自己的訓練房,2019年9月,當許昕帶領國乒男隊豪奪男團冠軍,豪取男單冠軍的時候,馬龍也在為自己的隊友和團隊祝福,而此時的他,也在憧憬自己重新回到賽場。
2019年11月,東京團體世界盃開賽在即,為了趕上比賽,馬龍要在三個月內將身體的康復條件達標。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對於普通人來說,三個月只是讓身體恢復正常,想要得到體育賽場的競技水平,談何容易,但是這或許就是馬龍不服輸的精神,三個月的時間,馬龍終於踏上了賽場。
如果說團體世界盃只是馬龍小試牛刀,那麼男子世界盃,球迷欣慰的同時,又多了一些擔心,面對張本智和,面對林昀儒,大傷初愈的馬龍,根本無法發揮他正常的水平,面對高水平之間的較量,站樁式輸出,都能夠打進半決賽,也只有馬龍了吧。
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給了馬龍喘息的機會,但是奪冠的時間也將無限延長,只要球拍沒有放下,就會有機會,也許就是馬龍不服輸的精神,讓他的骨子裡一再發起自己潛力的挑戰,一年零三個月的漫長等待,職業生涯跨度最大的冠軍荒,在2020年年終總決賽,馬龍終於拿到了久違的冠軍。
後場採訪:這個冠軍等了太久了吧?
馬龍微微一笑:感覺像做夢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在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