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復中心設計要點:
1. 交通設計: 就診和住院患者70%為殘障人士,來源人員使用輪椅數量約是普通綜合醫院的2.3倍,陪護人員約為綜合醫院的1.7倍; 走廊及候診廳: 單純性的交通走廊:醫護走廊淨寬以1.6m~1.8m為宜,患者走廊宜為1.8m以上,在門診等人流量較大的主通道上應考慮3股殘疾人流的通行寬度:3*0.9m=2.7m。 有候診功能的走廊:單側候診走道淨寬不應小於2.7m,兩側候診走道淨寬不應小於3.3m。 候診廳:應設幾種候診廳,屬於一級候診方式,殘疾人進入候診廳後可根據語音及視頻叫號依次進入二級候診空間或診療室。殘疾人使用的集中候診廳尺度應適當擴大,並在適當位置設置輪椅存放處; 走廊和候診廳應寬敞明亮,標誌鮮明,候診廳設有護士站、問訊處、衛生間等輔助設施。距地350cm處增設護牆板; 垂直交通: 大轎廂電梯轎廂。電梯廳和電梯內的按鍵高度需考慮到使用人群,一般設置兩種高度,而且按鍵上有盲文,每到一層都有清晰的語言提示層數。在電梯內正對電梯門的位置安裝鏡子,使輪椅患者進出電梯時都能清楚地觀察到自己和周圍人所在的位置,電梯門的寬度,關門速度都要滿足殘疾人的要求 。
2. 無障礙設計:
出入口:
出入口室內外高差的消除一般採用平坡入口,坡道入口以及坡道與臺階組合的入口形式。主要出入口應設置在安全便捷的交通主要交叉口處,周圍應設置電梯和樓梯,並有清晰便捷的指示可以方便快捷地將殘疾人引入到主要的診療空間。入口大廳地面敷設忙到等無障礙設施;
建築主出入口均設電動感應門,園區道路、出入口、樓梯、室內公共走廊均涉及盲道、盲文提示、無障礙扶手等;適當位置增設廣播及蜂鳴器;入口大廳的地面採用400mm寬的導盲帶,從室外引入室內,一直到達總服務臺和電梯廳;
衛生間:
加大殘位比例,潔具周圍應設置安全抓杆,設感應式的水龍頭和衝水設備,設置活動式可調節的無障礙的化妝鏡,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置帶智能清洗設備的坐便器,衛生間應設緊急呼叫裝置和求救聯動門鎖,並與值班室相連。衛生間的裝飾與色彩易於識別,有利於視殘者使用;
設計在公共衛生間的殘位:儘量減少門,增加排風,殘位和普通位之間儘量分隔;
單獨設置的殘位:在公位的周圍,儘可能多地設置單獨使用的殘位,方便陪同人員進入其中協助; 更衣、淋浴用房也應該適當增加單獨使用的房間。
二、功能布局
1. 門廳:沙發選型便於就座:坐面高度不宜太低、坐墊、考點不能過於鬆軟,有高靠背;
2. 服務臺(護理站):視線通暢、與其他輔助空間臨近布置;宜考慮適合乘坐輪椅這使用, 如同時設有高位和地位服務臺。臺面下的空間應退縮一定距離,以保證輪椅可以靠近服務臺;
3. 門廳附近宜有衛生間,如面積緊張,可只設置一個無障礙衛生間;
4. 門廳中可考慮增加靈活的售賣空間,可與服務臺就近或結合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