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再現全面抗戰精神風貌 匯集大量抗戰版畫《中國新興版畫(1931...

2020-12-27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魯迅先生對中國文藝的影響,除了文學,最大的莫過於版畫。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先生不遺餘力地推介外國優秀版畫作品,支持中國新興版畫創作,在左翼美術運動中樹立起一面鮮明的旗幟,以藝術的精神鼓舞人心,,醫治國人的心靈。有人甚至稱魯迅先生是「中國新興版畫的母親」。

中國新興版畫經過魯迅的培育,在抗戰時期達到成熟,並在世界美術史上獨樹一幟。但抗戰版畫的收集、整理、研究現狀,與其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地位極不相稱。作為新興版畫收藏和研究重鎮,北京魯迅博物館一直為新興版畫研究輸出營養。在2020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興版畫(1931-1945)》吸引了很多人的興趣。

這是一部全面反映抗戰時期中國版畫成就的大型藝術文獻,通過版畫作品和相關文獻集中展現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精神風貌。本書以北京魯迅博物館館藏大量抗戰版畫原作為基礎,廣泛搜集版畫家及公私藏家所藏,匯集1931-1945年間抗戰版畫作品1300餘幅,編為作品集7個分卷。匯集200餘位作者1200餘幅作品,匯集大量抗戰版畫原始文獻材料和當事人回憶錄,把抗戰版畫的興起、發展的過程和狀況進行再現,全面展示了新興版畫生長和發展階段的面貌,填補了新興版畫特別是抗戰時期版畫沒有作品及文獻集成式總集的空白。品質之高,收集版畫數量之多,思想、藝術及史料價值之完美融合,為藝術類圖書出版史上所罕見。

該書編委會成員劉思源是現任北京魯迅博物館文物資料保管部主任,多年從事魯迅文物的徵集、保管、研究工作及近代文獻的整理。

劉思源在發布會上提到,抗戰版畫是中國抗戰文化的先鋒,代表了中國抗戰美術的最高水平。該時期的版畫是珍貴的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如何利用好這批文物,而又使其不再受到人為損傷成為當前文物保護的重大命題。就目前來看,主動將這批文物整理出版是最好的文物保護方法。所以,對該時期版畫進行整理出版,是對珍貴文物的一種積極保護措施,具有相當的緊迫性。這也是對中國近現代優秀文化遺產的主動繼承和發揚,使得中國近現代優秀文化遺產重新煥發了原有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書中版畫作品之一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版畫藝術家、美術理論家王琦表示,此部《中國新興版畫(1931-1945)》在編輯思想上清晰明確,在材料上豐富翔實,收錄抗戰版畫圖版近兩千幅,在抗戰版畫圖錄中堪稱首屈一指。

書中版畫作品之一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全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博士,工藝美術專家、香港澳門區旗設計者肖紅教授出席了該書發布會。朱永新博士與河南大學出版社一同向北京魯迅博物館捐贈了一套《中國新興版畫(1931-1945)》。作為珍貴的藝術文獻,這些資料將會進一步推動中國新興版畫的研究和保護。

書中版畫作品之一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興版畫80年流變 "複數性"致市場不火(圖)
    中國版畫有上千年的歷史,但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版畫仍是複製版畫。1931年,魯迅先生在上海倡導發起了中國新興版畫運動,自此翻開了中國創作版畫的史頁。今年恰逢新興版畫運動80周年。為此,中國美術家協會將2011年定為中國版畫年。  新興版畫即創作版畫,有別於傳統的複製版畫。古代的複製版畫是由畫家作畫稿,再由刻工刻版,然後由印工拓印,畫、刻、印三者是分工的。
  • 推薦:關於版畫的書籍(二)
    跟隨印版的製作過程來探討每一項技法,從調試印刷機到為特定的版面調墨,《版畫觀念與技法大全》有清晰的步驟圖。實地採訪當代版畫家,以寬廣的視野選用了最前衛的當代版畫作品。廣泛的內容包括數碼技術、版畫實驗室的布局、疑難排解和版畫材料及工藝的各類表格等,是版畫初學者包括有經驗的版畫家必備的一站式工具書。全書657幅插圖,彩色566幅。
  • 再現原作神韻,被存入歷史的吳冠中版畫
    大師的擔憂:作家作品可傳遍人世,而繪畫卻僅此一件 自從20世紀70年代後走到中國現代藝術的潮頭,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裡,吳冠中先生大聲 呼籲社會應重視美育教育,掃除「美盲」。更是身體力行的推廣版畫的製作,把作品通過複製的形式推廣到尋常百姓家,讓更多的普通百姓接觸藝術、欣賞藝術,更好的提高全民美學修養。
  • 創意石膏版畫 弘揚漢畫像石
    創意石膏版畫新興版畫之父魯迅先生盛讚「唯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魯迅早在北京時,就已經搜集漢碑圖案的拓本數百種,這些看似古老殘缺的拓片,依然散發著藝術氣息與光芒,表現了中華傳統文化昂揚飽滿的精神風貌。為了使我校學生了解漢畫像石,傳承漢畫文化,我校把版畫校本課程其一的石膏版畫進行了大膽創新,教學生模仿漢畫像石的粗獷手法,把繁雜的生活場景、精微的細節統一到大膽的幾何圖形與強烈的節奏感中。
  • 天享文化:版畫的藝術及收藏價值
    天享文化:版畫的藝術及收藏價值 天享版畫禮品立足武漢,目前已與黃鶴樓酒業、神州令自由搏擊賽等企業達成深度戰略合作,版畫生產中心現有面積為1000平方, 2019年9月開始投入生產,包括定製設計、數據輸出、調色、高端噴印、上油、包裝等工序。目前籤約藝術家熊天祥及楊耀廣兩位老師,目的是打造和樹立版畫藝術及收藏價值的同時,讓全國的高端藝術品以版畫的形式走進普通老百姓的家裡。那麼版畫到底有哪些藝術價值呢?到底值不值得收藏呢?
  • 入木八十年:黃永玉首部版畫全集面世
    被忽視的版畫創作  近40年來,黃永玉的藝術創作基本以水墨為主,使得大眾往往忽視了對其版畫的認識。實際上,黃永玉的版畫藝術特色鮮明,獨開一派。他對於黑白的運用靈活自如,刀法變換,線面俱下,遊刃入木,神而明之,其構思、立意新穎綺麗,畫面充滿童趣與幽默,形成了清新明朗的意趣和情調。  20世紀30年代,由魯迅倡導的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盛起。
  • 展現71年川渝版畫歷史,「1949年以來的川渝少數民族題材版畫展」開幕
    展覽海報早在上世紀50年代,重慶就成為了中國美術界的版畫中心,有「全國版畫看四川,四川版畫看重慶」之說,而此次展覽,不僅集中了川渝版畫家群體以及少數民族題材版畫作品的專題研究成果,更是完整呈現出1949年以來川渝版畫發展的主要藝術面貌
  • 抗戰記錄與抗戰紀念 - 中國郵政報
    直到改革開放後1985年發行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0周年」郵票第一圖「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抗日」開始,才出現這些戰場的內容,之後又發行了「臺兒莊大捷」「全民抗戰」等內容的郵票,這表明人們對抗日戰爭的認識開始有了更全面客觀的認識。
  • 圓桌|從中日傳統版畫到丟勒畫作背後,東西方藝術交匯的邏輯
    這個空間既是一個神靈降臨之處,也是日本人的精神寄託之所。日本人對空間的不同理解,也使得他們在學習南宋繪畫的過程中,改變了畫面的形態。此次展覽融合了中國、日本和歐洲傳統,其中東方版畫,不只是水印或者民間版畫的樣式,也包括了靈動的造像法則和東方智慧,關於這個問題和意識的挖掘,開啟一個版畫藝術的研究方向,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現代主義思潮在亞洲的蔓延,不但開拓了亞洲本土藝術的視域,也使亞洲的藝術表現被置於一定程度上的尷尬。
  • 「時代·印痕」中國大慶工業版畫作品邀請展在北京開幕
    他表示,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建設的推進,大慶這片充滿朝氣的創業熱土,培養了一大批版畫藝術家,始終用藝術的視角刻畫大慶與新中國同成長、共命運的發展歷程和動人故事,一批批展現石油工業城市人文風貌和中國工人階級偉大力量的版畫作品相繼問世,成為大慶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符號,並以其雄渾蘊含質樸、恢宏不失細膩的風格在全國版畫藝術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 探索當代版畫更豐富的表達可能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魯迅先生倡導發起的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90周年。 參展者涵蓋地域之廣,超過預料 自20世紀30年代起,由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開啟了我國現當代版畫的新篇章。上海是魯迅先生倡導發起的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的發源地。「2020上海青年版畫展」的舉辦,是為了更好地繼承新興木刻運動的精神,進一步推動上海青年版畫藝術創作、發掘青年版畫新人。
  • 人民時評:用高水準作品再現抗戰史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一批優秀抗戰題材重點影視作品將集中展播、展映,引導人民群眾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不久前,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要求相關播出機構不得播出違背常識常理、隨意戲說解讀歷史、過度娛樂化的抗戰題材電視劇。推動抗戰劇擇優汰劣、正本清源,回應了觀眾的普遍呼聲。
  • 當現代詩歌遇見當代版畫,徐志摩、胡適未及親見的跨界碰撞!
    青年版畫家張秋源以黑白木刻的形式,為《嘗試集》刻畫16幅版畫插圖,與胡適新詩的內容及精神合而為一。 - 「天籟詩集」的藝術再現 - 康白情的《草兒》是現代文學史上繼《嘗試集》和葉伯和《詩歌集》、胡懷琛《
  • 2020內蒙古「一帶一路」版畫作品展覽徵稿通知
    相約草原絲路 共建美好家園2020內蒙古「一帶一路」版畫作品展覽徵稿通知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關於內蒙古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總結近年來自治區版畫創作的豐碩成果,傳承內蒙古版畫創作中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
  • 「活化」藏品,推動版畫發展
    近年來,中國版畫在多元化發展格局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態,既有傳統的繼承,又有當代的轉型,在綜合創新的道路上開創出當代版畫的新境界。 據此次展覽的策展人、深圳畫院研究部主任陳君介紹,「版畫100」這一展覽品牌已經持續7年,是深圳畫院進行版畫理論研究和創作實踐活動而打造的版畫文化品牌項目。
  • 拓印之美——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之科爾沁版畫
    當時,一批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的大學生來到科爾沁草原,在這裡紮下了根,也把版畫的種子播撒在了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逐漸演變成了中國當代版畫的一個重要流派——科爾沁版畫。這片沃土獨特而濃烈的草原風情、風俗、風貌,為創作者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活素材,漸漸形成了「科爾沁版畫」粗獷、豪放、熱烈的畫風,在國內美術界影響漸遠。通遼也成為國家最早命名的四個「版畫之鄉」中的一個。
  • 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端
    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總是讓人熱血沸騰。即便時光早已過去84年,人們仍能從中感受危難和力量。那場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14年抗戰,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築長城、以前僕後繼赴國難,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
  •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背後的原因
    昨天,「八年抗戰」改「十四年抗戰」刷屏了朋友圈。近日,一份署名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所發《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在網絡流傳,文件表示,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實。
  • YAC版畫公教 | 餵,帶娃飛
    🍼② 把藝術衍生品變成玩具和禮物Letterpress古歐洲明信片是YAC版畫工坊很常規但最受歡迎的一項藝術體驗。🍼③ 將卡漫融入傳統中讓孩子們輕鬆認識中國最古老的手工藝術木版畫相較於其他版種,是普及度最高的一項傳統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