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魯迅先生對中國文藝的影響,除了文學,最大的莫過於版畫。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先生不遺餘力地推介外國優秀版畫作品,支持中國新興版畫創作,在左翼美術運動中樹立起一面鮮明的旗幟,以藝術的精神鼓舞人心,,醫治國人的心靈。有人甚至稱魯迅先生是「中國新興版畫的母親」。
中國新興版畫經過魯迅的培育,在抗戰時期達到成熟,並在世界美術史上獨樹一幟。但抗戰版畫的收集、整理、研究現狀,與其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地位極不相稱。作為新興版畫收藏和研究重鎮,北京魯迅博物館一直為新興版畫研究輸出營養。在2020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興版畫(1931-1945)》吸引了很多人的興趣。
這是一部全面反映抗戰時期中國版畫成就的大型藝術文獻,通過版畫作品和相關文獻集中展現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精神風貌。本書以北京魯迅博物館館藏大量抗戰版畫原作為基礎,廣泛搜集版畫家及公私藏家所藏,匯集1931-1945年間抗戰版畫作品1300餘幅,編為作品集7個分卷。匯集200餘位作者1200餘幅作品,匯集大量抗戰版畫原始文獻材料和當事人回憶錄,把抗戰版畫的興起、發展的過程和狀況進行再現,全面展示了新興版畫生長和發展階段的面貌,填補了新興版畫特別是抗戰時期版畫沒有作品及文獻集成式總集的空白。品質之高,收集版畫數量之多,思想、藝術及史料價值之完美融合,為藝術類圖書出版史上所罕見。
該書編委會成員劉思源是現任北京魯迅博物館文物資料保管部主任,多年從事魯迅文物的徵集、保管、研究工作及近代文獻的整理。
劉思源在發布會上提到,抗戰版畫是中國抗戰文化的先鋒,代表了中國抗戰美術的最高水平。該時期的版畫是珍貴的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如何利用好這批文物,而又使其不再受到人為損傷成為當前文物保護的重大命題。就目前來看,主動將這批文物整理出版是最好的文物保護方法。所以,對該時期版畫進行整理出版,是對珍貴文物的一種積極保護措施,具有相當的緊迫性。這也是對中國近現代優秀文化遺產的主動繼承和發揚,使得中國近現代優秀文化遺產重新煥發了原有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書中版畫作品之一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版畫藝術家、美術理論家王琦表示,此部《中國新興版畫(1931-1945)》在編輯思想上清晰明確,在材料上豐富翔實,收錄抗戰版畫圖版近兩千幅,在抗戰版畫圖錄中堪稱首屈一指。
書中版畫作品之一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全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博士,工藝美術專家、香港澳門區旗設計者肖紅教授出席了該書發布會。朱永新博士與河南大學出版社一同向北京魯迅博物館捐贈了一套《中國新興版畫(1931-1945)》。作為珍貴的藝術文獻,這些資料將會進一步推動中國新興版畫的研究和保護。
書中版畫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