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託雷多城距首都馬德裡70公裡,建築在海拔530多米的山上。城市三面環河,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難攻,歷來是軍事重地。託雷多古城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時期。這個城市公元6世紀被西哥特人佔據;8世紀被阿拉伯人佔領;11世紀開始進入天主教時代,並成為西班牙首都。該城在上世紀80年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城市整體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包括捷克的克魯姆洛夫和西班牙的託雷多。該城有幾個鮮明特點。
一是多樣文明、多元文化交匯。託雷多古城經歷不同宗教族群的統治,留下不同時代的建築痕跡,最為集中的特點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三種文化形態的遺存。在1.2平方公裡的古城內,保存完好的歐洲的哥德式建築、阿拉伯摩爾式建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式建築比肩而立,煥發著不同文明的風採;天主教堂、清真寺、猶太教堂同城相處,訴說著各自的輝煌。我們參觀了一個曾是猶太教堂、現為博物館的建築。整個建築都是阿拉伯風格,保留著當時猶太教堂的原貌。後來天主教徒把這座建築改為天主教堂,但建築內外未作任何改動,只是在室內主牆上,雕刻了一些天主教聖使像,這樣,猶太教堂就成為天主教堂。所以,現在仍然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猶太教教堂建築。走在託雷多古城,隨處一堵牆、一處建築,基座可能是古羅馬的石頭,中間是阿拉伯人時期的磚石,上面又是天主教統治時期的牆磚。走在每一條街道,在街上鋪的古羅馬時期的條石與阿拉伯人鋪的地磚雜陳一處,景觀十分奇特。隨處一走,地上、牆上可能就有一些說明牌,告訴遊客這塊石、這塊磚是哪個時期的,這個建築、這處房屋是什麼時期與做什麼用的。
二是修舊如舊、整體保護。託雷多城內沒有一處現代風貌的建築。城內是密如蛛網的中世紀街巷,古老的城堡、教堂、塔樓,以及層層疊疊的老房子。這麼多建築,或是古建築被完整保存下來的,或是按原貌修復的。修復古建築在託雷多市有著嚴格的標準,法律規定城內不準隨意拆毀任何建築,哪怕是一磚一石也不能隨意動,也不準許修建新式樣的建築,所有的新裝修必須採用11世紀的外觀式樣。正由於如此嚴格的法律規定,古建築修復中人為幹預的痕跡被減少到最低限度,整個城市風貌的破壞被減少到最低限度。
三是活態保護、見物見人。託雷多古城不是一座只保留古建築的「死城」,而是一座傳承傳統文化的「活城」。這裡既有傳統建築,又有傳統文化;既能見到物化的文化,又能見到活態的文化。在古城中,有幾萬人專門從事古城活態文化的傳承。街邊特色工藝品小店櫛比鱗次,裡邊展示著傳統的手工工藝做出的刀、劍、槍和傳統的金銀鑲嵌製品、木雕製品、瓷製品、布藝製品、家常用品,這些傳統工藝製品傳遞著中世紀的文化氣息。
四是宗教殿堂、朝拜聖地。在託雷多古城中,最為著名的是託雷多大教堂,這是西班牙第二大教堂,主教是紅衣主教。這座教堂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產物。它的前身是6世紀開始動工的清真寺,教堂在它的基礎上建設。據說,1226年大主教放置第一塊石頭,1247年開始動工,1493年主體完成,用了200多年時間。之後,直到18世紀才完成裝修。這真是曠世工程、世界之最。這座教堂是哥德式建築,但又容納了巴洛克的風格,是建築藝術的典範。教堂裡面金碧輝煌,正面幾十米高的主牆,全部是木雕鎏金,精美至極。教堂內有大量繪畫,包括拉菲爾、魯本斯、提香、戈亞等著名畫家的作品;有各種精美雕塑和金屬工藝精品。教堂的宏偉、華麗,代表著宗教的權威。這裡具有宗教的崇高地位,每年有無數天主教徒來此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