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3月17日,汽車在福州一加油站內加油。(圖片來源:中新社)
【歐洲時報4月21日秋狸編譯】法媒報導,新冠病毒疫情使整個世界陷入不確定性,以至人們每一天都在面臨前所未見的新情況。最新的「瘋狂日子」是4月20日星期一,這一天,在紐約上市的每桶原油價格跌至-37.63美元。歐洲專家認為,這種「溜溜球」一般的價格變化標誌著石油市場範式發生轉變。
為何收盤價為負值?
美原油價格為何會跌到負值?法國《巴黎人報》援引法國智庫Shift project能源轉型小組主管馬修·奧贊尼(Matthieu Auzanneau)解釋稱,價格下跌的原因很簡單。首先,生產商與精煉商的交易決定了原油價格。現在,在產量水平幾乎不變的情況下,疫情導致市場上的需求幾乎為零,而精煉商、批發商與美國國家戰略儲備擁有的石油儲量幾乎已滿。此時的負值就意味著生產商準備好倒貼腰包,希望仍有少量儲備位置的批發商能同意儲存他們的石油。
奧贊尼強調,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自石油期貨1983年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開始交易以來,每桶(約159升)原油價格從未跌破10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下跌的突發性質,在一般危機中,需求崩潰需要好幾個月的鋪墊。而在此次疫情中,各國實行的隔離政策導致暴跌在瞬間發生。
對歐洲有何影響?
談到油價暴跌對歐洲的影響,奧贊尼表示,布倫特原油價格依然居高不下,每桶超過25美元。這種差距主要因為美國原油需求一向較低,而歐洲需求下降幅度比美國小。
不過,他警告,美國市場的崩潰將影響全球。美國供貨商將進入全球市場試圖出售股票,並拉低價格。
在法國,成品油價已經下降。奧贊尼提醒,原油價格僅佔據成品油價的三分之一,其餘部分(煉油成本、稅收成本等)的調整是年度性的。當然,只要隔離措施繼續,油價會繼續保持低位。
針對一些歐洲環保主義者慶祝原油暴跌反應,奧贊尼稱,這種觀點「缺乏遠見」。因為暴跌只是隔離政策的必然結果,並沒有進行結構性改革。他預測,解除封閉後,需求量將再次上升,未來幾個月油市將出現「溜溜球效應」:每桶油價將大起大落,出現極大波動。
令奧贊尼擔憂的是未來必然會出現的油價反彈。他稱,上次油價上漲9分錢時,在法國引發了黃背心運動。未來幾個月如果健康危機未解除,物價飛漲,同時油價再次增長,又會發生什麼?
油市範式已經改變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教授塞繆爾·富法裡(Samuel Furfari)認為,新冠疫情導致的油價崩跌標誌著石油市場範式已經發生改變。
他在法國《經濟論壇報》撰文表示,不可否認,現代經濟嚴重依賴含有石油產品的商品和服務。在歐盟,石油產品不僅佔交通部門所用能源的94%,其他經濟部門也嚴重依賴這種產品。即使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無論是呼吸機、製造口罩的合成織物、防護服、藥品還是試劑瓶的生產製造,都需要依賴石油產品。
因為石油舉足輕重的地位,油價曾經居高不下,被投機者、生產商、貿易商和歐佩克組織操控,代價全由消費者承擔。近年來,油價恢復到合理水平。但是,美國、沙特和俄羅斯等幾個主要生產國一直在線性增長產量,其他產油國,比如伊拉克和加拿大與之相距甚遠,伊朗和委內瑞拉更是被徹底排除在市場之外。
然而,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與可預見的經濟衰退面前,幾大產油國出於地緣政治原因相互博弈的策略瞬間崩潰,石油價格陷入了「溜溜球」般的波動狀態。富法裡提醒,我們不應該只關注「溜溜球」的運動軌跡,而忽略了全局。
富法裡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了石油歷史的新時代。美國和歐洲的石油公司控制了1859年到1974年的石油市場。1974年到2014年,歐佩克成員後來居上。與此同時,非歐佩克國家已經設法組織起來,擺脫受限狀態,在探礦與礦床開採領域獲得了非凡的成果。同時,技術創新掃除了對石油枯竭的所有擔憂。
他認為,市場對石油的需求將不會持續增長,人們已進入供求法則的新時代。石油雖然仍有優勢,但已經受到天然氣的極大制約。如今石油市場的統治國家已經不能再利用這一「武器」實現所有目的。
此外,低油價的另一個後果對歐洲影響極大。富法裡表示,歐洲一直提議的「綠色經濟」措施將變得更加昂貴,更難實施。
最後,富法裡總結稱,新冠病毒危機使全球油市範式的轉變更為明顯:化石燃料還沒有準備好被拋棄,而歐盟的綠色計劃比幾年之前更加難以實現。而歐盟以外的多數國家比起環保更注重經濟增長,新的範式對他們來說可謂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