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一部電影橫空出世,至今仍舊賺人熱淚。它就是義大利導演羅伯託·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二戰題材電影——《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獲得了7項奧斯卡提名,並榮摘最佳外語片獎、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原創配樂三項大獎。
在豆瓣上,這部電影的評分高達9.5分,並被稱為「男人婚前必看的最佳電影」。
影片導演羅伯託·貝尼尼飾演男主角圭多,而他現實中的妻子尼科萊塔·布拉斯基則飾演影片女主多拉。
01
影片一開頭,圭多來到一個美麗的小鎮,並在這兒遇見了美麗的女教師多拉,二人之間不斷上演著「屌絲和公主」的浪漫愛情喜劇。
圭多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次次為多拉帶來愛情奇蹟,俘獲了多拉的芳心,最終二人喜結連理,並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舒華。
圭多只是一個普通平凡的男人,他沒有富可敵國的財富,卻把世人望塵莫及的深情和愛,都給了妻子和兒子。
然而在他們幸福生活的背後有一個巨大的陰影——戰爭。納粹德國佔領了小鎮,他們正四處拘捕和迫害猶太人。
圭多和兒子因為猶太人的身份被抓進了集中營,這一天剛好是兒子舒華的5歲生日。
圭多為了保護兒子美好的童年,假裝這是一場他特別策劃的秘密旅行。
到了集中營,根本不懂德語的圭多冒著生命危險當起了德軍的翻譯。他把德軍宣布的集中營生存規則翻譯成了遊戲規則。他告訴兒子:
「遊戲現在開始,誰先得1000分就勝出,獎品是一輛坦克。有三種人會被淘汰,哭、找媽媽、肚子餓要吃點心。」
純真的舒華相信了圭多的謊言。每天都在他的誘導下開心地「做遊戲」。
就在德軍撤退的最後一夜,他們決定殺掉集中營裡所有的猶太人。
圭多帶著兒子四處逃竄,他把兒子藏進了一個垃圾桶裡,並告訴他,他們正在玩兒一個「靜默遊戲」,遊戲的內容就是躲在垃圾桶裡不許出來,誰躲得久誰就贏了。
舒華剛躲進垃圾桶裡,德軍就發現了圭多,他被德軍抓走了,這一走必死無疑。
圭多的心裡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然而相比恐懼,他心裡更牽掛的是藏在不遠處的兒子。
為了能夠讓兒子相信他們真的是在玩遊戲,圭多在德軍的槍口下踢著滑稽的正步,並在路過垃圾箱的時候,朝著垃圾桶內的舒華做了一個鬼臉。
圭多沒有活下來,幸而他深愛的兒子舒華活下來了。就在舒華彌留之際,他又想起了那一段由父親帶給他的美麗人生。
02
如今,《美麗人生》再次上演,這一次觀看的不是電影發燒友,而是全世界人民。
就在戰火紛飛的敘利亞,到處都是斷壁殘垣,轟炸機的聲音不時響起,每響起一次,就代表著又有生命在轟隆聲中被奪去。
就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下,一位父親告訴他4歲的女兒,這聲音是煙花的聲音,它代表著歡樂。
於是每當轟炸聲起,女兒就會捂起耳朵開心的大笑起來,父親也跟著笑,只是這笑並不如女兒那般純真,而是透著無奈和慶幸,慶幸女兒真的相信了他的謊言。
這對父女在轟炸聲中歡笑的畫面很快傳播開來,它出現在每一部手機屏幕和電腦屏幕前面,牽動著世上千萬人的心。
我們感嘆這位父親父愛的同時,也在慶幸,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強大、平安的國家。
在這裡我們可以凌晨3點出門去吃燒烤,不用擔心被搶劫;在這裡女生可以隨心穿上自己喜歡的裙子、熱褲去逛街,不用擔心黑暗處骯髒的大手…
如今我們正在病毒中掙扎,這是不幸的。不幸中的萬幸,我們有一個強大、平安的祖國作後盾。
然而,有的人卻視這種幸運為理所當然。一位身在疫區的大媽,就因為志願者送來的蘿蔔不新鮮,對志願者破口大罵。還有眾多隻為一己之私強闖崗哨之人,他們不知:這世上仍有人在戰火紛飛、朝不保夕、禍福難料中苦苦掙扎。
幸而這世上還有人比他們清醒。一位不幸患有腦癱的男子不但自食其力,努力跑外賣,還在外賣帳號被封停的情況下保持樂觀,面對別人主動提出的幫助,他更表示:我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
環境狀況不如我們的比我們更樂觀,身體素質不如我們的比我們更堅強,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怨天尤人、不思進取的?
美麗人生不一定要靠偉大的父愛,要創造我們的美麗人生,我們自己才是第一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