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梅爾也是荷蘭畫家。他比倫勃朗小26歲。他生於1632年10月,卒於1675年12月。他是荷蘭優秀的風俗畫家,被看作「荷蘭小畫派」的代表畫家。
維梅爾最著名的是下面這幅畫。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維米爾出生於荷蘭的代爾夫特市,一個經營客店兼賣畫的中產階級家庭。
據考證,他曾經向倫勃朗最有才華的弟子法布裡烏斯學過畫。1653 年,他成為故鄉的畫師,加入代爾夫特畫家公會,並先後兩次做過公會的領導人,在當時畫壇享有一定聲譽。
維梅爾只活了43歲,生前也比較窮困,曾經生了11個兒女。
維米爾共存34 幅真跡,這34幅作品除少數肖像、風景和宗教畫外,絕大多數是描繪市民日常生活的風俗畫,大部分以中產階級家庭婦女生活為內容,表現她們讀信、彈琴、織花邊、假寐等日常景象。
維梅爾去世後,一度沉匿不為人所知。他,被人們遺忘了兩個世紀 。直到19世紀50年代,有一位法國藝術評論家杜爾發現了他的畫作,並竭力尋求整理他的遺作公布於世,使這位偉大的風俗畫家再度光照史冊。
維梅爾的風景畫很少,只有兩幅。
代爾夫特的風景。
這幅風景畫真美。作者把天空畫得高遠,有意把房屋畫得矮一些,突出天地間的遼遠。天上的雲非常有層次,很有立體感。
另一幅風景畫,《代爾夫特街景》。也稱《小巷》。
作者以濃重的筆墨畫出街景。畫中,巷子裡的女子在洗衣服。門口的女子在縫衣服,門前有孩子在玩耍。場面安靜詳和,時間仿佛在這裡停止了。
維梅爾一輩子呆在代爾夫特,兩幅風景畫讓人了解了代爾夫特當時的景象。
維梅爾最擅長的還是畫室內的女性形象。
這是他的另一幅有盛名的作品,《花邊女工》。作者以詩意的方式描繪一位紡織女工正在編織蕾絲花邊,她神情專注,做事一絲不苟。
這幅畫現在在羅浮宮。作品非常小,只有24釐米X 21釐米。比一張A4紙還要小,是維梅爾尺寸最小的作品。
維梅爾喜歡畫忙碌的女人,像《倒牛奶的女僕》、《拿酒杯的少女》、《穿藍衣讀信的少女》、《花邊女工》,儘管這些畫中的人物多是受僱維米爾畫像而打扮成女僕模樣的富家少女,但在維梅爾創造的畫面中,她們卻是那樣大方質樸,絲毫沒有做作之氣。
倒牛奶的女僕
在光的表現方面,可以用神秘來形容維梅爾。女僕站在窗邊,光線從畫面左邊照進來,陽光剛好可以投射到她的臉龐上,灑進房間。
維米爾清楚自己技法所長,繪出眼中明與暗一絲一毫的差別。
軍人和少女的微笑。
彈小鍵琴的女子。這幅畫曾經消失了三百年,最近才又重新出現,頗為神秘。
而維梅爾的有一幅畫,題為《合奏》,1990年在波士頓被偷走,至今下落不明。
《合奏》。下落不明的畫作。
維梅爾的畫有超越繪畫的真實感與神秘感,引得無數畫家注目,也驚動了發明家、科學家。由於畫作如相片一般,他們無法解釋光影這樣逼真。
有人說,維米爾一定是用到了某種儀器。他可能使用了光學儀器來幫助畫畫,可能是暗室中的小孔成像技術。為此,一個叫TIM的科學家,反覆做實驗想來證明這一點。
這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創作於1665年。現收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畫採用了全黑的背景,烘託少女外形輪廓。她,似乎就是黑夜裡的明燈,有微微的光彩,不奪目耀眼,十分溫和。畫面有特別美好的視覺效果。
看此畫的人,都會驚嘆:少女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的明暗變化,側身回首,欲言又止而似笑還嗔的模樣,唯有名畫中《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也如《蒙娜麗莎》一樣,是一個謎。
此畫也被稱為"北方的蒙娜麗莎「。
這幅畫中,頭巾上深色,是在藍與黑的底色上,塗抹由青金石製成的透明顏料所成。要把顏料反覆塗抹上去。這是一種叫放牧的手法,或許是借用了代爾夫特「藍陶」上色的手法。
維梅爾,不像倫勃朗那樣,留下了許多的自畫像。維梅爾可能只在畫中留下過一個背影。就是下圖。
《畫室》
這幅畫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內。
這裡,畫家描繪了自己的畫室。前景上裝飾性的帷幔佔據了畫的左邊,中心背對觀眾坐在畫架前的是畫家本人。
模特兒戴著花冠,手拿喇叭,懷抱書本,據當時有關肖像學的論文認為,這表示她扮演的是一位主管歷史的繆斯——克利俄。
背景的牆上掛著一幅地圖,地上鋪著黑白相間的方塊地磚。17世紀時,地圖算是珍貴的物品,因此畫中的地圖可說是財富的象徵,同時也表明維梅爾對自己國土的依戀。
整幅畫面籠罩在黃褐色調中,主光源來自左方,模特兒沐浴在柔和的光線裡。維梅爾的光線造成一種特別寧靜、安詳的氣氛。
我在博物館拍的原作。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