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第一學期,我第一次接觸《人性的弱點》(英文名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直譯即如何去贏得朋友,影響他人),覺得它是一本高段位的心靈雞湯。所以,在我讀了三分之一的時候,就將它束之高擱了。
直到8月份,合作公司邀請我寫短視頻文案,我才重新將它拿出來,通讀了兩遍。我發現,工作後,隨著一個人心境的改變,對於書的理解與認識也會發生改變。
作為世界上最暢銷、最經典、最實用的人際交往參考書,《人性的弱點》的確是一本為數不多的、值得反覆閱讀的好書。讀完之後,我總結了三條適用一生的忠告,值得每一個人收藏。
1、永遠不要跟人炫耀自己的成就,哪怕是自己的朋友
你可能聽過這句話,「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是的,就某些朋友而言,恐怕在聽到你正為某事煩惱比聽到你成功在望時得到的快樂更多。
正如法國哲學家洛希夫克所說:「欲招仇敵,使自己勝過朋友。欲交朋友,讓朋友勝過自己。」
深以為然。
2020年的夏天,石家莊發生了一件讓許多市民瞠目結舌的盜竊事件。6月26日下午,家住橋西區的王女士家中失竊,9000元現金、7萬元港幣、一臺蘋果手機及價值2萬元的手提包不翼而飛。
讓王女士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竊賊竟然是陪自己一同報案的好閨蜜黃女士。據黃女士交代,她之所以實施盜竊僅僅是因為王女士過得比自己好而心生嫉妒。
事實上,黃女士的家境條件很好,住豪宅、開豪車,有穩定的收入和幸福的家庭。原本,她也是令人羨慕與仰望的對象,可當她看到閨蜜比自己過得更好時,心裡便產生了不平衡,以至於做出不理智行為。
從進化心理學角度來講,嫉妒是一種本能。嫉妒是指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他人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亦是敵視的心理狀態,嚴重時,甚至會產生憎恨的情緒來。
簡單來說,生活中要防的人不僅僅是閨蜜,還有跟我們利益相關、有競爭關係的人。
我們常說的痛苦緣於比較,也是基於此。
2、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盡百分百地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常常聽到這樣的言論,不期望也就不會失望。誠然,沒有失望,我們可能會幸福得多。但是,這並不是生活的最好狀態。
因為被動生活,永遠不如積極生活來得更有意義。
所以,不管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接受最壞的情況,並做百分百的努力。
3、不開心時,最好的做法就是坐直身體,假裝自己很開心
兩隻龍蝦打架,哪一個會贏?如果我說,「趾高氣揚的那個會贏」,你信嗎?
心理學教授喬丹·彼得森在他的《人生十二法則》一書中寫道,「龍蝦的勝敗雙方在大腦化學狀態上有著顯著差異,而這種差異反映在它們的體態上。龍蝦是自信滿滿還是哭哭啼啼,取決於兩種化學遞質——血清素和章魚胺。勝利會讓龍蝦擁有更多的血清素和更少的章魚胺。」
血清素高、章魚胺低的龍蝦往往會變得趾高氣揚,不怕挑戰。而戰敗的龍蝦,會喪失信心,頹廢數日。然後,重新看待自己,以適應卑微的地位。
喬丹·彼得森教授還發現,人和龍蝦有許多相似之處。
如果你像一個戰敗的龍蝦一樣垂頭喪氣,那麼大腦裡的支配等級「計算器」就會給你打低分,你就容易陷入焦慮、難過的情緒。
最可怕的是,你周圍的人也會把你當成失敗者對待;如果你自信滿滿,抬頭挺胸,那麼會有許多好事降臨在你身上。
哈佛大學賈姆士教授認為:行動看似是產生於感覺之後的,而實際上行動和感受是並道而馳的。當你需要快樂時,可以強迫自己快樂起來。